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用車自動駕駛落地臨近,一汽解放牽手大陸、智加科技

商用車自動駕駛落地臨近,一汽解放牽手大陸、智加科技

近日,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智加科技(PlusAI)與連續兩年蟬聯中國中重卡銷量冠軍的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在商用車智能化與信息化產品技術方面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智能商用車產業化的進程。

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技術優勢,聯合組建智能駕駛商用車項目團隊,針對高速公路、限定區域等適宜智能駕駛商用車應用和率先實現產業化落地的應用場景,聯合開發智能駕駛商用車產品;

此外,雙方還將在智能駕駛商用車基礎技術研究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未來雙方還將集成彼此優勢資源,共同推進智能駕駛商用車產品在北美和中國地區的測試和運營,共同開拓自動駕駛商用車市場,推進智能車產業化進程。

目前,解放為中國商用車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卡車製造企業。根據2016年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解放」品牌價值為439億元,連續多年名列國內卡車行業第一。

2017年,一汽解放實現了全年領跑、行業第一,產銷量跨入30萬輛級,創下了歷史新高。去年4月,一汽解放在封閉測試場內完成國內第一次智能駕駛商用車實車場地測試,涵蓋牽引、自卸兩個車型;去年10月完成智能商用車高速公路測試,包含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緊急制動等智能化功能。

今年被認為是自動駕駛商用車的應用元年,車聯網+智能駕駛被率先在商用車領域落地。就在本月初,一汽解放與大陸汽車在長春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商用車車聯網及生態圈建設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同樣是在海外,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部門Waymo上周五表示,將在亞特蘭大啟動一個自動駕駛卡車試點項目,為谷歌公司數據中心運送貨物。在Waymo之前,Uber已於上周二宣布,自動駕駛卡車正在使用Uber Freight在亞利桑那州運送貨物。上個月Uber Freight已經幫助公司將一批貨物從中西部運到了南加州的最終目的地。

就卡車而言,作為商用車,更多考慮效率和安全性。自動駕駛卡車,能夠帶來更大的安全性,不僅僅對卡車內的人,而且還對卡車周圍的人。

以歐洲為例,歐洲的卡車駕駛或者是運營,司機成本占資本支出的1/3。也就是說,物流公司如果使用自動駕駛的卡車,可節省1/3的成本。

同時,與卡車的售價相比,增加攝像頭、感測器、雷達等自動駕駛技術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幾乎不值一提。這與目前一套自動駕駛系統成本可以購買一輛中高級乘用車相比,相差勝遠。

而本次一汽解放合作方,PlusAI(智加科技)亦較早拿到了加州的路測牌照。智加科技的自動駕駛demo路測與行駛里程已累計達數萬公里。

智加科技的技術選擇:先是多方案同步研發——既有感測器融合方案,也有純視覺方案和純激光雷達方案。如今考慮商業化成本和實際效果,主要採用視覺為主、激光為輔助的融合方案,其目標是在未來1-3年完成全工況、全天候環境下L4等級的無人駕駛技術研發。

此前,在接受《高工智能汽車》採訪時,智加科技創始人鄭皓透露,按照規劃,智加科技的產品商業化將分為商用和乘用場景,並更加側重商用場景。預計最快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會有產品落地,為商用物流車企提供一個能在高速、幹線上跑的L2方案,在貨車物流場景實現效率的提升。

鄭皓表示,在商用車方面,在封閉路段的測試技術已相對成熟,下一階段最大的挑戰將是開放路段L4、L5的測試。而隨著北京、上海陸續開放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申請,攔在自動駕駛公司面前的政策門檻也變得不再是最大難題。

作為商用車來講,自動駕駛的驅動力,首先是安全,第二個是提高生產力,第三是提高燃油經濟性和環保。而乘用車市場體諒龐大,大家雖然都瞄著這個領域的無人駕駛,但實際上商用車領域的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更為現實,對B端的客戶也最能產生價值。

目前, 商用營運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公共道路,第二塊是受限制區域,包括像港口、礦山。如果自動駕駛技術能夠幫助客戶提高效率和收入,減少成本,提升安全性的話,客戶很自然有足夠的動力為自動駕駛買單。

去年4月,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胡漢傑便有說道:「一汽解放的目標是在2018年率先實現國內運營駕駛商用車商業化應用,並擴展到高速公路等應用場景;到2025年,實現全開放區域L5級自動駕駛。」

隨後10月6日,一汽解放在長春舉行解放智能卡車高速公路實車測試活動並獲得圓滿成功。本次測試中,由3台解放牽引車組成的集裝箱運輸車隊,在長深高速完成了本次測試,這是國內商用車首次在高速公路上進行智能駕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 的精彩文章:

新興造車「搬來自動駕駛外援」,拜騰之後又一家國內車企「施招」
關於自動駕駛2020路徑,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劍民談了談他的看法

TAG:高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