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紀實性故事片如何敘述時代的宏大主題——淺析《底特律》的敘事風格與時代主題

紀實性故事片如何敘述時代的宏大主題——淺析《底特律》的敘事風格與時代主題

對於紀實性故事片,熟悉賈樟柯的觀眾都會有一定的了解,賈樟柯在他的電影中大量使用長鏡頭、固定鏡頭、方言、非職業演員等元素,把鏡頭聚焦在一個個鮮活而又渺小的個人身上,從而由某一個特定的人反映一個時代或者是整個社會的焦慮和隱痛。

把目光投向2017年的電影,我們也會發現紀實性電影的足跡,而且均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如諾蘭的《敦刻爾克》和喬·賴特的《至暗時刻》,除此之外,一位女導演的作品也進入了觀眾的視野,那就是凱瑟琳·畢格羅的《底特律》。

《底特律》改編自真實事件,主要講的是1967年發生在底特律的一起黑人暴亂,其中涉及了種族矛盾、濫用職權、司法不公等一系列美國現實存在的社會問題,而今年恰逢底特律時間爆發50周年,這部影片的上映又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

純客觀視角:缺乏主視角的敘事風格

畢格羅雖然是女性,但在她的作品裡全然不見一般意義上女性導演所有的柔情與細膩,強烈硬朗的現實主義色彩在她的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從《拆彈部隊》、《獵殺本·拉登》等作品中可見一斑。

畢格羅在她的新作《底特律》中延續了這種風格,真實感超強的畫面是影片的一大亮點,本身畢格羅的電影圖像風格就有著與眾不同的硬朗和衝擊力,而在掌鏡《諜影重重5》的攝影師巴里·埃克勞德所擅長的手持攝影的配合下,使得影片的諸多片段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緊張感受。

縱觀全片,很難從中提煉出一個主視角,也就是觀眾所理解的「主角」。乍一看,黑人保安似乎是貫穿全片的人物線索,然而真正細扣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觀點並立不住腳,因為黑人保安只有在旅館那段戲的時候才顯得略為重要。這種缺乏主視角的敘事風格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純客觀的敘事,避免了個人敘事的情緒化引導,潛意識裡告訴觀眾,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真實的底特律時間。然而,這種敘事方法也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也就是說觀眾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觀感不是太好,似乎只是歷史片段的堆砌疊加,而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故事線索。

以小見大:提取宏大歷史事件中的一角進行描述

影片最出彩的部分集中在旅館的那場戲,幾乎佔了全片一半的時長。在阿爾及爾旅館中,因為白人警察的暴力執法和濫用職權,造成了三名黑人死亡,七名黑人和兩名白人遭受無情的恐嚇毆打。在這場戲中,手持鏡頭的拍攝方法營造出了緊張壓抑之感,並且局限在旅館這樣一個固定的空間下,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外觀變化都得以放大,給觀眾帶來了極大地視覺和心理衝擊。

然而,再精彩的畫面和情感衝擊也不足以讓我們忽視其中的問題。影片將整個底特律暴亂微縮到了旅館事件這一場衝突,卻在不知覺間忘記了將其表現為是時代的選擇:電影中的種族和階級衝突,似乎並沒有帶有歷史性。這種歷史觀的缺乏,讓幾位主演雖然表現出了應有的狀態和反映,卻在有缺陷的整體設定下帶有刻板的感覺,同時電影也沒有為衝突提供思考或解決的方式。而且這種微觀式的表達也並不是完美的,影片中角色的塑造呈現出一種表面化,顯得有些脫離歷史背景,比如白人警察菲利普,影片中只有他明確的表現出了對黑人強烈的歧視,而其他白人的態度並不明確,以至於讓觀眾覺得整個底特律事件只是個別白人警察與黑人的衝突,而非整個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

總得來說,影片有些過於依賴剪報和真實新聞片段提供的莊嚴感和使命感,顯得有些單調和缺乏重量,沒有很好的將這種以小見大的深層觀察加以體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值得觀看並思考的影片,尤其是對種族矛盾的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50年前的底特律不只是汽車之城,還是絕望之城
同學,快來看看新學期的校園吧

TAG:我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