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年味, 於無味處知有味

年味, 於無味處知有味

原標題:年味, 於無味處知有味



狗年了,不知道天下朋友,是否有這麼一種感覺,這年越來越沒有味了?

過去盼過年,因為過年有肉吃,現在每天都在過年,想吃肉啥時候都可吃。這年,失去了吃味。過去盼過年,因為過年要穿新衣裳,平時穿的衣服打著補丁,現在看看,連城裡的狗都穿上新衣服了,何況人乎?這年,失去了穿味。過去盼過年,要走親戚,老親舊戚,一年半載難得一見,日日思君不見君,就待年關再相聚,現在有微信,一個視頻、幾張自拍,不說時時見,也可天天聊,稍不留神就會在微信朋友圈迎面相撞,躲都躲不過,這年,失去了親味。過去盼過年,還可一家人圍在一塊看春晚,從幾英寸的黑白電視到大彩電,再到大平板,圖像越來越高清,畫面越來越寬大,可春晚卻越來越沒看頭。春晚四小時,絕大部分人在弄手機,少部分看春晚的,也心不在焉。這年,失去了看味。過去盼過年,還可放鞭炮燃煙花,弄得滿世界噼里啪啦震天皆響,隨著那響聲,心裡也著實翻滾著、激動著。現在控制空氣污染,不讓放鞭,比如北京,往年五環外還可放,今年嚴管了,五環外也放不成了。我家住五環外的亦庄,也不許放了,大年三十,藍藍的天靜靜的夜。這年,失去了鬧味。


這年味的淡,這變化,一方面是人們生活富了,天天有肉吃天天像過年;再一方面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變化,過去的年味漸行漸遠,新的過年方式還沒有能夠釀成一種醇厚的味道。想想看看眼下這過年的場景,五味雜陳,心裡空空蕩蕩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朋友在微信圈裡皆抱怨過年無味,但,年年無味年年過,事事無味事事味。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過年,難道還可回到從前不成?光抱怨又有何用?關鍵在心境。按照王陽明老先生心學的話,心中有味皆有味。心中有味了,看眼下過年,處處皆味,事事出味,時時鮮味。我們是,身在味中不知味。當下的年味,已與過去大不相同了,已天翻地覆了。這年味,貴在發現,重在尋找,難在知味。老實說,現在過年的味道,比過去多元了、豐富了、靈活了、出新了。老蟹初步總結一下,眼下過年的味道,有如下新味,現新鮮出爐。


第一味,看天下人寫春聯,年味聯味聯香四溢相得益彰。春節前的一個多月,朋友圈裡全都是春聯的味道,紅紅火火。從國內到國外,從城市到鄉村,從國家隊的書畫名家到基層書畫培訓班的蒙童,皆在寫春聯送春聯曬春聯,弄得聯紅一片聯味十足,把老蟹整得眼花繚亂心裡直痒痒。我原來在地方文聯混飯吃,年關送春聯下基層是基本任務。現在退休了漂在外面,沒有寫春聯的任務,但自家門口的春聯還是要自家寫的。狗年我60歲,一個甲子,我琢磨寫了一副有趣味的對子。上聯:獨佔先機聞雞起舞;下聯:穩操勝券畫犬添福。橫批:忠信合鳴。上下聯用了三個成語,上聯寫的是雞年,下聯寫的是狗年,只是下聯的「畫犬添福」,實在找不出更合適的成語,倘若四個全是成語,這對子便更有味了。橫批「忠信合鳴」,因雞的五德中有「信」德,狗的本性在「忠」,忠信合鳴即雞犬相聞了,也算有趣味。三十下午,孩子們回來了,貼上對聯,擺上年夜飯,團圓了。這年味與聯味,香過了滿桌子的美味佳肴,有一絲民族精神的傳承味,有一種文人的書卷味,更有一番老蟹的蟹味。過年寫春聯,原本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年味,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能藉助網路的傳播,天下聯聯天下,令人目不暇接一聯無餘。


第二味,發紅包搶紅包,男女老少全包全紅。大概是2015年羊年春節,在春晚上搶紅包成為超過春晚所有節目的最大亮點。大家在微信的庇護下,通過搖一搖的現代方式,在搶紅包的遊戲里過了節有了樂。準確地說,那年的春節已變成了「搶節」。如果說那年春節過得還算紅火,是由於春節成「搶節」,紅包漫天飛,春節在「搶節」里走「紅」。在「搶節」里,派送紅包者成了傳統意義上的長者,成了宗教意義上的施者,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老闆,搶紅包者都成了娃兒們,在搶到搶不到中表現出孩子般的天真。一轉身,搶者也可變成派紅包的長者。這種紅包遊戲,成為春節大眾們集體的幽默式歡愉,成為過年最紅的風景線。那年,我還專門寫過一篇關於紅包的文章,還收到許多打賞的紅包。過去過年發紅包,只是長輩發給晚輩。現在的搶紅包,更多的是小字輩們發,老字輩們搶,因為小字輩們手機玩得更順溜。不分老幼,其樂融融,這種紅紅火火搶紅包的紅包味,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這種氛圍,不正是中國人所企盼的年味嗎?


第三味,一家人旅行過年,流動的年味年年不同年年都有新鮮味。現在過年,很多是攜全家朝外跑,旅遊呀,一家人團圓著外出過年。旅遊過年已很普遍,成為新時尚。乘高鐵的,搭輪船的,上飛機的,自駕游的,國內國外的,滿世界轉悠。比如這幾天,你看那海南島上出現了春節大堵塞。海口三大港陷入間斷性停航,這座城市史上最嚴重的出島人員車輛滯留從正月初三開始,每天在港口排隊的車輛均高達萬餘,綿延數公里的大堵車影像頗似魔幻片。而空路歸途也票源緊張,飛往北京、哈爾濱的機票最高價甚至逼近兩萬元。海南,這來了就不想走的寶島,成了現實中來了就不好走的過年熱地。


過去的年味,是一個味道的周而復始,基本上一家人呆在一個地方,年復年而醇厚濃郁;現在的年味,是不同地方的旅途體味。一年選一個地方過年,年年歲歲有新味,新味老味老串味;年年歲歲年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


第四味,全民放假玩遊戲,網路世界春意濃,滋味各不同。網上有一張照片,老奶奶身邊圍著一大堆各自看手機玩遊戲的孫子孫女,跋:終於盼到孫子回來了……過年玩手機,是當下最大的年味。全世界的人和事,全在你指掌中間玩,玩得天昏地暗,玩得乾坤翻轉,玩得顧不得在機群里多看爺爺奶奶一眼。這手機里的玩耍,幾乎想要什麼有什麼,想怎樣玩就怎樣玩。手機的玩味,可評為新年味的第一味了,因為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當然也無處不在地改變了人們的過年方式。人類發明的什麼東西最厲害?原子彈!不對,最厲害的是手機!手機幹掉了誰?幹掉了電視機,幹掉了電腦,幹掉了手錶,幹掉了座機,幹掉了照相機,幹掉了收音機,幹掉了手電筒,幹掉了鏡子,幹掉了報紙,幹掉了遊戲機,幹掉了錢包,幹掉了枱曆掛曆,幹掉了銀行卡,當然也幹掉了許多年味。

玩手機的滋味,是當下最瘋狂的年味吧?過年的日子,普天下全是手機味。你所知道的年的消息來自手機,你所發出的年的祝福來自手機,你拜年,你購物,你出行,你回家,你的衣食住行,你的柴米油鹽,哪一項離得開手機?是啊,智能時代已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快要徹底顛覆中國人的過年方式。面對新的時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變革洪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新的年味此消彼長,順之者有味,逆之者迷茫。擁抱新時代,感受新生活,體驗新年味,於無味處知有味,與時俱進呀!


話又說回來,過年的味道,是人生百味之一。怎樣過?如何味?有味還是無味?全在自己的體味與選擇。比如我,來北京已過了十五個年,全都宅在家裡,哪也不去。一來是父母不在了,孩子們又全在身邊;二來是過年的時候,是我一年中最清靜的時候。朋友們返鄉的返鄉,出遊的出遊,大過年的,基本無親友可走動,也有朋友邀請到外地過年的,我則婉言推辭。過年,還是一家人呆在一塊自在,不便打擾別人。那就畫畫吧,靜靜的,靜下心來好好地畫上一通。所以,每每春節,卻是我創作的節點。從這個生肖向下一個生肖,是我北京過年的基本方式。一晃十五年,生肖轉了一輪還多,時光真快啊。所以,老蟹的年味,是一種清靜味。我很享受這種過年的清靜。如果想動,可開著車在大街小巷跑跑,偌大的北京,從沒有過的暢通,那真叫一個爽。在中國「首堵」北京,在過年期間飆車,或許也是一種獨特的京味年味吧?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畫報 的精彩文章:

工筆畫如何體現寫意性
中國畫是否會墜入西方藝術的「進化論」

TAG:中國書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