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媽致魔都媽:橘子與蘋果能比較嗎!

香港媽致魔都媽:橘子與蘋果能比較嗎!

版權申明: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閱讀第一(ID:Readfirst)原創,

作者:司司媽,編輯:香蕉娜;

可盡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今天閱讀第一家長群被一篇上海家長的熱文《不要迷戀「高大上」的魔都雙語學校,那可能只是個傳說》刷爆了!本來就焦慮的北上廣深家長圈被攪動了一池春水:支持的、反對的、圍觀的,討論異常激烈……

外地吃瓜的群眾還說:上海的家長不要那麼矯情好嘛,我們這裡連中國一流的中文師資都還沒有呢!

擇啥校?走啥路?沒有完美的方案

作為一個將孩子從雙語轉國際,國際轉公立, 又從公立轉國際,且將娃從北京轉到了香港的家長,讀完她的文章,我只想送一句話:沒有完美的學校,沒有完美的路徑,沒有完美的孩子!

2010年,我將兒子送到了北京一所非常知名的國際幼兒園,希望孩子能將兩種語言學成雙母語,原因是它採用的是雙語教學模式,半天全英文,半天全中文。

當時,該學校的校長是一位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博士,同時也在研究雙語教學的模式與孩子的語言發展。那年我兒子還不到兩歲,一年下來,我發現兒子英文水平基本只是蹦幾個單詞,連一句流利的話都不能說,而且中文也講得磕磕巴巴,我一下就傻眼了。當時心想:怎麼辦?!這娃中文沒學好,英文也沒學好;每天只是玩沙子、玩水,雖然倒是過得很快樂。

因為不太滿意孩子的學習成果,我第二年就將他轉到了一所知名的純國際學校,一學就是五年。結果大家可想而知—孩子的英文讀寫確實學得不錯,但中文基礎打得非常差,基本為零。

補救的方式是,一回到香港,我便讓孩子去公立學校上學,讓他打好中文與數學的基礎。結果孩子不太適應香港的公立學校體系,我又將他轉回了國際學校。與我採用同樣方式的還有當年的幾個孩子家長,她們有的讓孩子在公立學校學到四、五年級再轉國際學校,有的直接讀完小學再考慮走國際化的路線。

我的做法對嗎?一言不合就轉校!其實我是非常後悔的,在沒有想清楚「以終為始」以及到底希望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情況下,瞎折騰了孩子。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中國文化的根,有對自己中國身份的自豪與認同感。但大部分從小送孩子上國際學校或是從小送孩子出國的家長,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充其量只是一個英文比較流利的中國孩子而已,能比英美國家的孩子英文能力更強嗎?但對中國的文化完全不了解,也沒有歸宿感。

即使孩子將來上了哈佛,畢業後人生的征途也才剛剛開始。我是誰?文化自豪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孩子們將來會有答案嗎?隨便問問幾個ABC就知道這種迷茫大有所在。

說一些比較現實的問題:當全球經濟低迷,中國一枝獨秀的時候,我們的香蕉孩子回國都找不到工作。中文字認得不多,閱讀能力差,能知道別人的表面意思但不知道人家話裡有話。中文寫作更是一塌糊塗。

香港的投行、全球最大的十大律師事務所、管理諮詢公司早就不待見英文好但中文一塌糊塗的香蕉孩子了!他們更親睞中學才出國,通曉中外文化的優秀人才。

所以,對於那個媽媽而言,問題不在於魔都的雙語學校好不好,而是你要什麼?

雙語學校確實不完美,但相比純國際或者是純公立,至少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很多選擇雙語學校的家長目的本就是為了孩子不丟失中文的根,同時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

雙語教育始於20世紀60年代,本來就是作為教母語為非英語學生的一種方法,後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進行實驗,包括香港有名的漢基,上海聞名的包校。因此,從全球範圍來看,還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出現過一個世界聞名的雙語學校,成功到全世界效仿。一切都只是試驗,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如果你選擇了,就要承擔試驗的後果與風險。

即使是中國的國際學校,特別是IB學校,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的。我當年在北京開英文閱讀學校時就發現來了很多IB學校的小學生,她們的拼讀、閱讀和寫作基礎都很差。從IB PYP中學了很多很酷炫的框架、方法和概念,但是並沒有打好堅實的基礎。

有一個自認「菜場小學」的媽說:「這些有得選擇的家長就是作,我們的孩子不一樣有出息嘛?公立學校也有很多出類拔萃的普娃,不照樣學習生活兩不誤,考了名校出國,成績杠杠的。」

這種情況的前提是,母語基礎打紮實了,只要英文學習掌握門道,特別是先從英文閱讀入手,公立學校的孩子照樣可以英文學得很好。

另一位上海雙語校的家長持同樣觀點:「很多公立學校體系出來的孩子同樣非常厲害,他們的短板,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在一些待人接物的思維上。但是,他們在基礎學科,尤其是數學,理科等方面的訓練非常嚴謹,所以後勁足。還是各有特點吧,尤其是這個教育體系。」

所以,擇啥校,選啥路,家長真的要想好,沒有完美的方案。想孩子英文好,生下來直接送到國外私立學校。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公立學校比私立學校水平還差距兩三年呢。

雙母語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雙母語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將中國家庭的孩子從小放到國際學校,因為家庭主要講的是中文,他的母語也將是中文。即使一生下來,家裡就有人用兩種語言與他交流,也會有一個是「主要的母語」,一個是「次要的母語」。

我認同上海那位家長的以下觀點:

1.「很多家長以為,從小上英文課程,孩子們的英文水平可以視同母語的程度。我想請問,陽台上的盆栽和茂密的森林是一回事嗎?」

2.「雙語學校能夠選擇的生源非常有限,導致同一班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雙語學校本身就是有側重點的,一群從小不是在英文環境里長大的講中文的孩子聚在一起,只因為開設了英文課程從而練就了「雙母語」本就不現實。反之亦然,在英國設立雙語學校,讓英國孩子同時學中文,這些孩子的中文水平肯定也不如在中國的孩子的中文。

如果要雙語學校的孩子與中國公立名校孩子的中文一樣強,同時又和英國私立名校孩子的英文一樣好,就必須讓雙語學生付出雙倍的努力。

大部分孩子在雙語學校的學習時間一年只有182天,每天學習時間就算8小時,能運用英文的時間假設有5小時(每個學校可能有些不同),那位上海家長的孩子在雙語學校學了6年。因為沒有參加課外班,刨去國外旅行這種英文交流時間,那麼這個孩子一年浸入式英文學習的時間約為:182*5*6=32760小時,約等於3.7年。

請問,我們能拿一個只用了3.7年時間學英文的孩子與在英國私校學了六年,英文做為純母語的孩子進行對比嗎?反過來,人家孩子的中文也不如中國雙語學校的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花了多少精力就有多少回報。所以,家長在送孩子進雙語學校時就要想到這個問題。

想達到英國私立學校的入學要求,人家英國本土的孩子都要提前兩年準備,你的孩子英語浸入式學習時間本就打了六折。要彌補這個差距,家長就必須要提前介入。

將上海的雙語學校與英國的私立名校比較,就跟將橘子與蘋果比較一樣,能比嗎?沒有可比性。所以,咱甭比了。

家長們又歪歪到了另一個雙語問題:中國孩子應該先學好中文,還是先學好英文?

閱讀第一深圳家長群里有家長說:」雙語孩子的另一個問題是泛讀的程度,很多從小在雙語學校學習的孩子中文不夠好,中文閱讀幾乎沒有。而英文又沒有達到可以用作思維語言的高度,泛讀到一定程度,往高往深拓展都出現困難。(英文程度不好的家長可能還會被孩子讀的大部頭流行小說所迷惑。)家庭能做的是早期介入,重視基礎,把握泛讀。」

先別說雙母語。就說在中國的土地上,每天浸潤在中文環境中,我們的孩子們又有幾個能具備像樣的中文閱讀能力,能寫出像樣的中文作品,具有深度的創造性思維與批判性思考能力?每天讓孩子閱讀20分鐘,在家裡培養孩子中英文閱讀的習慣和素養是重點。我見過沒有上任何雙語和國際學校,也沒有讀公立名校,就靠在家堅持閱讀與寫作,中英文讀寫非常棒的孩子。

另外,我個人非常認同中國孩子應該先把母語基礎打好。想想中國很多大師級的人物:林語堂、胡適、梁實秋......他們那時候的環境,英文教學水平能比現在的上海好到哪裡去,不也是培養出了這些學貫中西的大家。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孩子中文都沒有學好,英文只是一個工具而已。當孩子中文閱讀、寫作和思維能力足夠強大時,這些能力可以遷移到英文學習上。是不是雙母語並不重要,而是母語基礎打得是不是夠堅實,能作為第二語言的根,源源不斷地為我們吸收養分更重要。

司司媽

有什麼樣的娃,什麼樣的經濟條件,什麼樣的視野,就走什麼樣的路。決定了就決定了,人生沒有完美的選擇,沒試過怎麼知道對錯?所以,圍觀吃雞的我們,該幹嘛幹嘛。選自己喜歡的學校,養自己的雞娃,好壞都是自己選的,與別人無關!!!甭焦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第一 的精彩文章:

懟天懟地懟教授,公立校普娃憑什麼被比哈佛還難進的大學一眼相中
有些樂器大學根本不收!你還盼著清華給孩子直降60分!

TAG:閱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