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身邊的變性人:他們其實患上了易性病

身邊的變性人:他們其實患上了易性病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青春修鍊寶典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2014年6月,網上曝出一則「昔日道德模範要變性」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熱議。「背著身患尿毒症的母親上大學」的劉霆,於2007年成為「感動中國」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7年後的他勇敢地回到公眾視線中,告訴所有人他是一名易性病患者。

在紀錄片《冷暖人生》中,劉霆表示,在自己三四歲時,便有了抗拒男孩子服飾等的想法,會時常做出「蘭花指」等女性化的陰柔舉動。當劉霆的父母發現兒子越來越像「女兒」時,他們只能採取嚴加管教的應對方法,而管教的結果是劉霆更加強烈地抗拒。小學和中學都有嘲笑他的同學,同學們異樣的眼光讓劉霆的童年寂寞而憂傷,使得劉霆的性格安靜而沉默。到了青春期,劉霆日益憎惡自己的身體,甚至將百日照中自己身體的部分撕毀。他一度覺得自己這一生沒辦法做真正的自己,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絕望的,跳樓、割腕的想法都曾出現在劉霆的腦海中。

易性病是性身份嚴重顛倒性疾病,通常在3歲時萌發,青春期心理逆變,持續地感受到自身生物學性別與心理性別之間的矛盾或不協調,深信自己是另一性別的人,因此其行為指向是通過手術改變性器官, 或以異性著裝和行為來掩飾其軀體性別。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0多萬人想要改變自己的性別,已經進行了變性手術的有1000多人。變性人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近年來,中國大陸做變性手術的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

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心態的出現有兩個原因:

第一種由先天性遺傳決定。易性癖患者從內心認定了自己的性別,可能從小就出現,也有可能是後天的某個生活細節喚起了內心深處住著的那個性別;

第二種由後天內分泌引起。針對第二種情況,又可以細分為:兒童時受異性化環境的熏陶;環境的干預;事業打拚或壓力所迫;以及遭受重大打擊等幾種原因。

北京大學醫學部倫理學教研室的叢亞麗教授表示,變性術並不是像割扁桃體一樣簡單的手術,變性手術治療是極其痛苦並且昂貴的,既不可半途而廢,也不可逆轉,對受術者的人生有著極大影響。除非是患者情況極度嚴重,心理醫生判定確有實施手術的必要,否則絕不應考慮進行變性手術。變性手術應該作為最後的選擇。

2011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燒傷整形科通過衛生部組織的審核,成為全國首批、四川省首家合法開展變性手術的醫療單位。近年來,變性手術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這給那些試圖通過變性解脫痛苦的易性病患者帶來了希望,但是變性手術所帶來的一系列家庭、社會、倫理、法律等方面的問題也給變性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無論外界如何看待,變性人自己一定要加強自己的意志鍛煉,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和適應能力。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重磅!「2018科學素質競賽」火熱開啟,錯過悔一年!
女性初到青春期,這些生理心理常識要知道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