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不然後悔莫及!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不然後悔莫及!

安安今年6歲,是名副其實的小霸王。家裡就這麼一個獨苗苗,可以說是真正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了。

媽媽知道寵溺對孩子不好,有時候說兩句,但架不住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齊上陣啊!

比如孩子玩玩具總是把所有玩具都倒出來,弄得滿地都是。

媽媽一嚴厲批評,讓他自己去收拾整理。安安就躲到了爺爺奶奶的身後,老一輩就開始各種袒護了:

「這些規矩,孩子長大就知道了,急什麼?」

「讓孩子玩一玩嘛,高興最重要!」

「你對孩子太嚴厲了!」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越是這樣,媽媽發現安安越發地懶散、自私。有時候自己忙不過來,讓安安拿個東西,他都皺著眉不理不睬,一副很不耐煩的樣子。

甚至還變得有點小勢力,平時誰給零花錢多,就會跟誰特別親昵。奶奶大老遠地從老家帶了很多蔬菜、雞蛋過來,就因為沒給錢,安安看都不看奶奶一眼。

其實啊,6歲前的孩子正處於三觀發育期。

如果不及時教導,給孩子立規矩,就會自由生長,為所欲為,很容易就走上彎路。

孩子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的好壞,但家長知道,這時候一定能夠要記得給孩子立規矩。那麼該怎麼樣給孩子立規矩、立什麼規矩呢?

看下面你就知道了!

不能說髒話

有些小孩子歲數不大但老氣橫秋。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得,「出口成臟」。有些大人都說不出口的髒話,他說得特別流利。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千萬別覺得好玩再故意讓孩子多說幾句,這種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可以適當嚴厲,並且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說髒話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調整好自己說話的方式,變得更加有禮貌。

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很多人都討厭一種熊孩子,就是把別人的家當成自己家一樣。看上什麼東西就一定要拿走,不答應就撒潑打滾各種方式都用上,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

其實,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拿別人東西和道德無關,他們只是很難劃清「你的」和「我的」界限。

這時候,先別急著給孩子下「偷竊」或者「撒謊」的定義,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把別人的東西拿走是不對的。

日常生活中要多跟孩子明確物品的所有者。比如說「這是哥哥的東西,我們拿給他好不好」?

通過這樣的對話,讓孩子潛意識裡明白,這個東西是誰誰誰的!

物歸原位

孩子玩玩具是很多媽媽頭疼的事情。玩耍的時候總是喜歡亂丟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玩厭了就屁顛顛地跑開,坐等媽媽幫著收拾殘局。

其實孩子自己有收拾的能力,但由於家長的插手,他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身為父母,可以讓孩子懂得自己收拾玩具是美德。

「寶寶能做什麼?」在大人的引導下,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出「我會自己吃飯」、「我會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在日後的教導中盡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先來後到

孩子是家裡的第一,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是他先。但是長久這樣下去,孩子會越發地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最後演變成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可以培養孩子「先來後到」的意識。比如在外排隊的時候,趁機教育孩子,如果插隊的話會有怎樣不好的影響。

在家裡也是,誰先看到好吃的誰就可以吃,刷牙時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後面來的人必須要等待,讓孩子懂得平等。

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疼愛孩子,做錯事即使不道歉也無所謂。但是世界上其他的人,並不都會像父母一樣去包容孩子犯錯。

做錯事一定要道歉,這是讓孩子有承擔責任的意識。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記得讓孩子誠懇地道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自己做錯了,也不要顧及所謂的面子,向孩子道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跟他一起成長。

愛孩子是本能,但不能盲目地愛,否則只會害了孩子的一生。當你給孩子立好規矩後,你會發現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畢竟每個孩子最後都要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大人,不是嗎?

*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世界 的精彩文章:

學習珠心算後,孩子有什麼優勢?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