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另類文學巨匠,腳踏東西兩岸文化,創建最牛民國時期英文教材

他是另類文學巨匠,腳踏東西兩岸文化,創建最牛民國時期英文教材

周作人的另類在於孤陋寡言,專攻學術,文學造詣和文字處理上高於小編卻抵不上民國大多數的文豪,張愛玲的另類在於不屬於這個世界,她的世界只住著自己,感性得有些偏執。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民國奇人,叫林語堂,他的另類,與眾不同!

林語堂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長大,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他與魯迅不同,雖然同樣是留學歸來,但他沒有像「叛逆者」一樣看到當時中國的黑暗,而是以一個海外遊子的身份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回國後的林語堂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先後任職於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林語堂從小就是基督教徒,後來又留學海外,就當時來說,腳踏東西方文化的學者只有胡適能與他媲美,不過他又與胡適不同。胡適出國前國學底子深厚,出國後受到西方文化熏陶,雙劍合璧猶如御火再造。林語堂恰恰相反,他的中文功底很薄,西方文化的熏陶遠遠蓋過了中國文化對他的影響,但林語堂卻毅然回國,那是對國學的嚮往和心中那片中國夢的魂牽夢繞。

有人說,林語堂的氣質特別像辜鴻銘,這點小編也很同意,辜鴻銘生在南洋,長在西洋,這和林語堂的成長過程如出一轍。說林語堂的另類,小編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說現在流行的說法:「我是講相聲中演小品最好的」,亦或是「我是演員中唱歌最好的」云云。林語堂與之相同,他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這不是貶低他,而是林語堂與他人的不同,他的中西方文化同樣出色,翻譯的文章也有獨特的味道。

林語堂這樣評價自己,一心作宇宙文章。是的,他的文章是全球化的,因為他心中無國界。他的《開明第一英文讀本》成為那個時代最火的英文教材,在民國時期持續應用了二十多年。

除了在教學方面的造詣,他還興辦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目的則是將西方的紳士品味引入中國社會,提高中國人的文化廣度,不過在推廣的過程中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比如說他將「HU-MOUR」翻譯為「幽默」,從此中國有了幽默這個詞語。但魯迅等人不是很滿意,認為這樣的反應容易造成誤會,不過林語堂堅持己見,正是因為林語堂的執著,幽默這個可愛的詞語一直沿用到今天。

林語堂的作品最被現代人熟知的作品就是《瞬息京華》(《京華煙雲》)了,這個作品於2015年拍攝成電視劇,並由當時最有名氣的趙薇、潘粵明等巨星主演,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作品原文其實是英語,於1939年首發,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作品發布伊始,在國外享譽盛名,但國人卻很少知曉。

最有意思的就是另類的林語堂沒有將自己用英文創作的這部《瞬息京華》翻譯成中文,而是找到郁達夫幫忙翻譯,就這樣產生了一些誤會,很多人質疑林語堂作品並非出自他的手筆,還有人說他英文很爛,只要找人幫忙。不過林語堂不以為然,而這樣的態度讓他更讓人所不齒,罵他反動的,罵他膚淺的,還有罵他是騙子的,因此多少年過去了,林語堂未能被大家認可為國學大師,極其可惜!

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民國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魯迅與周作人分手的真實原因——羽太信子
李逵哭訴娘死虎口,宋江卻幸災樂禍,他的孝道是有雙重標準的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