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東坡傳》林語堂 讀後感

《蘇東坡傳》林語堂 讀後感

《蘇東坡傳》林語堂

江湖上傳聞,20世紀傳記四巨頭分別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吳晗的《朱元璋傳》。

後兩本沒看過,暫且不提。

李鴻章傳,學者梁啟超所寫,最關鍵的是告訴我們看一個人要把他放在大背景下去看,全面的觀視。脫離事實本身、單純地割裂式的去評議某人某事太片面有失偏頗。所以下次開口前,先問問自己你真的明白始末嗎?不明白就別說話,寧可沉默的像個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自己是個傻子。多聽少說。

蘇東坡,百姓之友。他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大概是離常人最近的一位名人了吧。

讀蘇東坡傳,讀的是他的人生態度。一種常人習之,能內里平靜的人生態度。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樂觀豁達,唱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無論是少年應試一舉奪魁文章揚名京師;還是老年屢遭貶斥,一步步被貶至偏遠邊塞,甚至是遠離大陸,他都一直是「昂著頭在笑」。

無論往哪走,都要昂起頭。

少年成名恣灑文才;

鳳翔府判官自負不知通融妥協;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關心民事屢上諫書筆鋒尖銳地力陳民生疾苦;

觸怒權貴外任杭州通判與僧道相交;

至密州為太守創作大量詩詞;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徐州太守興建黃樓防水患;

湖州太守烏台詩案被捕入獄;

出獄後貶至黃州躬身務農自建農舍雪堂號東坡居士,完全輕鬆下來,獲得精神解脫。」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的精神變化,使得留下名篇。大江東去;人在宇宙中之渺小,人在生活中享受到的大自然的豐厚賜予之前後赤壁賦;寫歡樂動人寧靜欣悅的「承天寺夜尋張懷民」。

幾乎打算閑賦農桑之時蒙太后拔擢為副宰相,一時權名最盛。

因朋黨之爭屢次謙退二至杭州,修運河建醫院治理西湖——蘇堤春曉、三潭印月。

小人當政,再次被迫害,流放,再流放,從英州、廣東惠州、到海南儋州。

這就是他的一生,從經歷上來說是精彩異常。雖然起起伏伏不,變的是那顆永遠精力滿滿歡脫跳動的心。即使在嫉妒困苦的生活之下,依然不屈不撓,灑超然達觀。他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爾。唯有一幸,無甚瘴也。「「陽光止餓法」讀來不覺嘆之。

他真純,交了一大批的朋友,有詩僧(惠勤和參廖),無名的道士、有追隨他一生的馬夢得;以人格魅力吸引一大批有趣的人在其左右,有鄰居教他耕作;有太守時常宴請;更重要的是家庭和樂,有好妻子時常在側,兄友弟恭。

林語堂說:要做一個好妻子,主要是如何物色一個好丈夫;從反面說,要做一個好丈夫,主要是如何物色一個好妻子。

王弗敏且靜、平實精明;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王閏之樸實賢惠,常伴左右;

朝雲引為知己,兩人為道友。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他寫詩作詞、寫字作畫、學養湛深,隨處觸發,皆成妙諦。寫景、記事、說理全都信手拈來,寓庄於諧,頓成妙解。

他天真爛漫,明白暢達,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生性詼諧愛開玩笑。是個有趣的人。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心之安處是吾鄉】

讀他的詞,會心生平靜,只因作詞之人平靜寬和,他鑽研佛學道義、有哲學思辨之精神;又有頑皮鬧趣之風。

練達、樂觀,深得生活之趣味幸福之精髓,自得其樂,似有魔力,值得每一個後來人追隨。

為什麼喜歡讀自傳?( 之前小總結貼上)

【讀傳記是和大師們做朋友】

為什麼很多大師都喜歡讀傳記呢?

我今天找到了一個答案。

要從李大釗的一句話說起:文學教我們「發揚蹈厲」,哲學教我們「扼要達觀」,而史學教我們「踏實審慎」。傳記就是這麼結合了文學,哲學,和史學的經典之作。

1,史學之義在於,有學者的系統的治學方法。我國現代的傳記,西方的傳記,都是建立對史實翔實的考證基礎上。(插播一句,此處提到的傳記,是長傳,是現代中國效仿西方的產物。過去的古文傳記要麼是短篇,要麼去真正史實太遠。)

2,哲學之義在於,要有哲學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觀,對是非善惡有透徹的看法,以便立論時取得一個不同尋常的觀點。

3,文學之義,要去想像去構思,但又不是天馬行空,寫傳記就像駕車,得在規定的軌道上行走才行。裁剪材料,寫景敘事,安排氣氛對白,好賦予作品藝術美與真實感,超乎乾枯的歷史之上,而富有生命與活力。

所以集合了考據,義理,詞章的傳記必是精品。比如《蘇東坡傳》,《李鴻章傳》,《毛澤東傳》,《富蘭克林自傳》等。當然,我們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所選擇的傳記必定要出自「大家」之手才行。比如上述的那些位作家:林語堂,梁啟超,羅斯.特里爾,富蘭克林。不然出發點就錯了。

再來說,能夠格寫下或被寫下傳記的人,必然是名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千百年習氣的影響下,從做童子時的讀他人書,到自己立書傳世,好像有種「翻身做主人」的暢快感,終於lz有一天也可以影響子孫後代千萬年了(這比傳宗接代認祖歸根的範圍還要廣歷時還要長,「雁過留聲」的思維是否也說明人都怕死呢?)。如果有一天,別人為自己做傳記,那更見不得了。很多人到第二層就跪天跪地謝上蒼了,這是為己要大於為世人的層面;到第三層的肯定是也必然是影響後世的偉人了,因為這純粹是為他人了。

話說回來,傳記除了「發揚蹈厲」,「扼要達觀」,「踏實審慎之外,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和智者偉人做學徒做朋友,看他們在當時怎麼做,長長見識,如果有一天我們和他們差不多的境地,自己怎麼做心裡大概有點譜兒,也就不慌了。

多像優秀的人學習,一不小心,就活成了他們。就是這個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沐曦財技 的精彩文章:

TAG:沐曦財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