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鍾長榮:神采飛揚的梁啟超

鍾長榮:神采飛揚的梁啟超

作者簡介:鍾長榮,男,五常市作家協會會員,北大荒作家協會會員,曾為下鄉知青,工廠工人,高中語文教師。幾十年筆耕不輟,曾在《黑龍江日報》、《創業者》、《江柳文學》、《紅袖添香網》、《五常稻米網》、《建三江網站》、《建三江作家大視野》、《二十一世紀新銳作家網》等處發表多篇文學作品,曾獲《二十一世紀新銳作家網》「新銳之星」榮譽稱號。

一步跨入新歲月,「戊戌」兩個閃閃發光的大字闖入眼帘,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自然想起那場雖被慈禧一夥血腥鎮壓、卻是光昭日月的戊戌變法運動,也必然想到那位滿腹經綸、叱吒風雲、神采飛揚的梁啟超先生。這個光芒四射的人物,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為一身,雖然在人世間只走過了五十六年的歷程,卻在人類歷史天空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輝。

粱啟超先生高瞻遠矚,縱觀世界風雲,透視大清腐敗,以報刊為宣傳陣地,將世界先進的哲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法學介紹到死氣沉沉的華夏,使華夏的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活水涌動,波瀾壯闊,衝擊了幾千年來滯留下來的沉悶文化、腐朽政治,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強大的思想基礎。民國時期著名的大學者胡適先生,懷著對梁先生的無比崇敬的心情道:「梁任公為我國革命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國之思想界。十五年來,吾國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義及世界大勢者,皆梁氏之賜,此百喙所不能誣也。使無梁氏之筆,雖有百十孫中山、黃克強,豈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詩『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時』,此語惟梁氏可以當之無愧。」梁先生在戊戌變法的緊要關頭,冒著頑固派密集的炮火,領導知識界創辦了《中外紀聞》、《時務報》、《清議報》等幾十種報刊雜誌,宣傳變法主張,引進先進文化,使華夏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梁先生不僅以他的雄健的筆力、迷人的風采,促成了戊戌變法大業的強勁運行,而且在以後的倒袁行動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離開政界、專註學問之時,也是特立獨行、學富五車、最受歡迎的大學問家。

梁先生的著作、講學、變法奔走,都閃耀著真理的光芒。誰掌握真理,誰就掌握青年,誰就把握現實,誰就擁有未來。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卻能做到一呼百應,而掌握強大國家機器的慈禧之流卻任憑如何野蠻狂嚎,卻遭千夫所指。這難道不是真理嗎?拿不是當理說,見駱駝就說馬背腫,信口雌黃,指鹿為馬,是封建專制的獨夫民賊的一貫伎倆。

梁啟超先生把振興華夏的希望寄托在血氣方剛的年輕一代身上,這是真理的昭彰,他在《少年中國說》中以雄辯剛勁的語言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此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將真理的光芒噴射。看一個國家有無雄厚的實力,有無發展的前途,絕不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直衝雲霄,也不是看有多少公路鐵路直通海洋;而是要看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看他們有無先進的思想和精神,有無奮進的力量和勇氣,有無擔當重任的豪情與智慧。1895年的「公車上書」是一千多名進京赴試的年輕舉人,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主力是有知識的大學生,八十年代喊出「振興中華」口號的是富有愛國傳統的北大學子······這種大河長江似的潮流涌動,證明中華民族是不屈不撓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東升旭日。

在《論毅力》中,梁先生斬釘截鐵道:「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這擲地有聲、鞭辟入裡的大理,不僅是對失敗的維新志士的勉勵,尤其是華夏子孫的座右銘。腐朽的封建專制的大山是被有毅力的民眾夷為平地的,嶄新的共和制度的大廈是讓有毅力的百姓建造起來的,科學的神話世界的大觀是靠有毅力的專家描繪出來的。「頭懸樑,錐刺股」成全有毅力的男子漢,「山一程,水一程」成就有毅力的義勇軍,「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激動有毅力的老百姓;而梁啟超先生就是憑著堅韌不拔的超人毅力,拚死抗爭,才使戊戌變法思想深入人心的。

情感飛揚是我拜讀梁先生著作,聯想梁先生事迹,又一揮之不去的深切感受。梁先生曾經毫不掩飾地自評說:「筆鋒常帶感情」,真是名副其實。梁先生的文章字字含血,句句流淚,在《少年中國說》中,作者抑制不住心裡的怒火言道:「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已為人懷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以為人之注籍之奴,其所謂『老大嫁作商人婦』者耶?嗚呼!『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如此之腐敗王朝還能繼續,天理何在?老百姓當牛做馬創造的有限財富,被那個對內凶神惡煞、對外搖尾乞憐的賣國老佛爺舉手奉獻給了慾壑難填的侵略者,之後,卻恬不知恥地狂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欣。」作者痛心疾首,作者怒不可遏,作者手無寸權,只好把國家的希望寄託於年輕一代,因為「老年人如夕陽,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這種滿懷激情的文字必然為冷酷無情的頑固派所不容,他們的屠刀必然揮向神采飛揚的維新派的頭顱。

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文章動人,必須使讀者受到感情的觸動,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心裡涌動出審美的愉悅,拜讀梁先生的文章,確有俗情為之一掃,雅趣因之充胸的感覺。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論道:「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清朝小說家曹雪芹言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以血淚浸染的著作才能動人心魄;無病呻吟、隨波逐流、歌功頌德、忸怩作態的文章因之假事假話假情假意,自己都不感動,讀者何能感動?

文采飛揚是梁啟超先生著作、講學又一不同凡響的迷人之處 。讀其文章,真有「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動不已,恰如三伏天強陽光下吃幾口安達甜冰棍那樣爽口,又如秋收時炕頭上吃第一碗五常新大米飯那樣開胃,還如天高遠瓜園裡吃幾口周家新開園的鮮瓜那樣舒暢。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驚喜,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開心,熱愛人生之情頓生,擁抱文學之喜立狂,且看下面文字:「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讀罷此文,真有「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的不可抑制的激動,真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強不息的豪情。沒有對新時代的無限渴望,沒有對新中國的熱烈憧憬,沒有對新青年的無比期望,沒有幾十年蓄養的浩然正氣,沒有皓首窮經研究學問的深厚功底,是斷然寫不出這樣激動人心的文章的。

民國時代馳騁文壇的大散文家梁實秋先生在《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寫:「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歡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每讀至此,我就會被梁實秋先生的精彩描繪而激動不已,更要為梁啟超先生的精彩演講而振臂歡呼,如此豪情滿懷、經綸滿腹、文采飛揚的人物,卻在偌大的中華大地舉步維艱、險些喪命於老妖婆的屠刀下,難怪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百姓勤勞的大清帝國卻落得個被列強瓜分豆剖的地步了!

清末著名的思想家黃遵憲評價梁啟超說:「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卻為慈禧所不容,可見,封建專制的頑固派真真是不可救藥的了!

中國有了梁啟超,才有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中國有了梁啟超,才有了《飲冰室合集》那1400多萬字的金光閃閃的著作;中國有了梁啟超,才有了令世人矚目的「三院士出自一門,九子女皆為雄才」的奇蹟。神采飛揚的梁啟超先生,將永遠活躍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註:微信投稿請將作品、個人簡介及一張清晰的照片一起發來,每位作者在本平台推出專輯的時間至少間隔二十天,請耐心等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濃情黑土地 的精彩文章:

岳靜華:詩筆難抒霧凇情

TAG:濃情黑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