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縱使一生浩劫,卻仍溫良如故 憑風而眠

縱使一生浩劫,卻仍溫良如故 憑風而眠

百家齊鳴的藝術界,風格迥異的畫作紛繁無窮。而每種風韻與筆墨背後也都凝藏著畫家或順遂或跌宕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由此悟出的能夠予人啟迪的深邃感受。

且不說這其中的技法與風格孰強孰弱,誰是誰非,單是從個人偏好的角度來講,令我最為震撼的還是飽經風霜卻仍能流露氣定神閑之意的繪畫作品。而「一代宗師」林風眠便是如此畫作背後令我欽佩不已的一位大師。

一生浩劫

林先生這輩子用百年孤苦來形容並不為過。

青年時代的林先生曾有過一段短暫的意氣風發的日子,1920年到1925年間,林老在法國勤工儉學,初遇西方學思,林先生大為歡喜,一批批充斥著新思潮的藝術作品有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彼時的林先生轟轟烈烈,不啻一個亟待叱詫風雲的戰士。

然而,1926年回國後的境遇並不如林先生所設想的那般順暢,甚至有些始料未及的打擊。風眠先生的作品,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繪畫題材擺在當時的舊社會的傳統背景下都是不受待見的。果不其然,在當時的文化思潮的重壓之下,林先生的畫作被扣上了「不合時宜」的帽子。這也導致其在北京舉辦的擁有3000多幅畫作的畫展草草收場。此後,在多方勢力的扼殺之下,不擅弄潮的林先生憤而辭官,辭去了國立藝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職務,潛心作畫,不再問及世事。他一度潦倒,甚至淪落到節衣縮食的境況。而後來林先生愛人與愛女的突然離世與夭亡更令其生活雪上加霜。

溫良如故

若是一定要說老天對林先生仍有所眷顧,那便是,林先生生於1900年卒於1991年,較他人而言,林老也算是多了一些光景。坊間流傳著林老先生彼時在家中被捕入獄時嚷的那句:「我絕不自殺,我要理直氣壯的活下去。」充滿悲憤又著實叫人心疼。

林風眠/蓮花仕女/68*68厘米(此作品是林風眠上世紀60年代作品,袁湘文女士舊藏)

林先生的畫作實在是與舊時代所倡導的「一派繁榮「的氛圍格格不入,但是擺在今天,能夠讀懂並欣賞林老先生的人怕是不計其數了。清冷的色澤,優雅端坐的仕女。畫面里拂面而過的清風彷彿能吹走讀者心裡的塵埃,讓人氣定神閑,沉靜坦蕩。漫長歲月中的林老先生似乎將繪畫當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救贖。舊時被推往風口浪尖時的憤然與無助在林老畫中冷靜泰然的筆墨沖刷下已蕩然無存。想必林老是用筆墨與歲月做著抗爭,用心田中的那份沉靜而有力的聲音驅趕腐朽,撫慰歲月中刀槍相向留下的瘡痍。

林風眠/蓮花仕女/68*68厘米

而林老每幅畫中的沉著與平衡之感,恐怕就是在不堪的冗長歲月中練就出的功力。也是支撐林老走過漫長歲月的強勁力量。

林風眠/蓮花仕女/68*68厘米

林老的畫中不僅有平衡大氣的感官之美,凝神細看,畫面中處處是」包容」。早年在法國學習西方繪畫技法以及接受西方哲思熏陶的風眠先生,將油畫的厚重沉穩之感不偏不倚的融入到水分頗多的中國的輕薄之中,讓畫面有了厚度,也有了力量;但巧妙的是,如此沉靜穩重的畫面竟沒有任何油膩的味道,這大概也是林老先生的高明所在。不是所有人在經歷不公與苦難之後都仍能溫良如故,包容萬象。但林風眠不一樣,他是個大家。

憑風而眠

人如其名。

任憑歲月帶來了多少磨難與不堪,總有人能做到」忘卻」二字。放下苦難,憑風而眠。

林風眠/仕女/68*68厘米

我不禁想到另一位和林風眠先生有著相同境遇的曼德拉先生。這位南非前總統在他的《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之門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將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是的,並非所有的歲月都光輝亮麗,當命運遭受肆虐的傷害,有多少人仍能保持令人為之動容的「少年感」,又有多少人能如林先生這般縱使經歷一生浩劫,仍能溫良如故,悠然於清風之中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得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丑簃筆記之四 富春山居
黃賓虹花鳥畫

TAG:看得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