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底層人民的窮苦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底層人民的窮苦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急診室是人世間最接近修羅場的地方,世間各種痛苦,煎熬,死亡都匯聚於此。

正因如此,以急診室為背景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質量的優劣見仁見智。

然而要說其中最真實、最震撼的一部,《急診室故事》絕對排的上號。

78 個固定攝像頭,66 路全方位收音,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這個最能濃縮和折射人生軌跡發生巨變的地方為切口,通過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時的全景紀錄,最終呈現給觀眾一個個或溫馨或殘忍的急診室故事。

但真實並不等於無聊,沒有表演,沒有跟拍,沒有流量擔當、沒有巧設的話題,豆瓣上也能飆到 9.6 ,超過 80% 的觀眾評五星——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下面就通過本文,帶大家來一窺這急診室里的人生百態。

緊急的搶救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是全國聞名的急性創傷急救中心,幾乎每天都會有因各種原因遭遇重創的患者被送進來。

這天,骨科收到了一隻斷手,手大體斷成 4 節,裡面的骨頭也碎了。

這隻被機器絞成碎片的手,屬於河南女工滑鳳偉,老闆和工友們把她送進急診室,從斷手到進入醫院,她都異常平靜,平靜到讓人不相信——她剛剛失去了一隻手。

她滿心以為,這裡有頂級醫生,自己的手一定能夠被接活。而事實上,像滑鳳偉這種情況,再植成功率非常低,就算接上了也很有可能出現壞死和感染。

醫生正跟滑鳳偉交代傷情,可一聽說自己的手接不回來了,平靜的滑鳳偉突然陷入崩潰,彷彿才剛剛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醫生剛要上前安慰,這時,令人意外的一幕發生了——這個一貫堅強的女人,竟撲通跪在了醫生面前,請求醫生為她接手,能接幾節是幾節……

這令人不忍的一幕每天都在急診室上演,這邊,骨科醫生在為滑鳳偉的哀求而為難,而另一邊,一條鮮活的生命正在生死線上掙扎。

37 歲的汪正芸在上班途中被一輛土方車撞倒,車子從雙腿上碾壓過去,送到醫院時,汪正芸的雙腿已是血肉模糊,不忍直視,劇烈的疼痛讓她不住地嘶吼。

GIF

右下肢損毀傷,左下肢多發開放性骨折,生命體征極度不平穩,血壓 40/20 mmHg。損毀的雙腿像開放的水龍頭,血流如注,根據醫生初步判斷,汪正芸的失血量達到 3 千到 4 千毫升,幾乎超過她全身血容量的一半。

眼看著妻子的血都快流幹了,從出事到入院一直強忍悲痛的丈夫童來俊,終於難以抑制自己的心痛和驚恐,嚎啕痛哭。

看到這裡,筆者的心也跟著童來俊一起稀碎……

然而痛哭起不了任何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汪正芸失血量越來越大,大量失血的她,讓搶救進入了最困難的時刻,截肢,生命很可能終結在手術台上;不截肢,生命將會流逝於血泊之中。

現場指揮的張主任是急診室的定心針,但這種情況對他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他一邊催促血庫配血,一邊通知骨科醫生會診,一邊時刻關注著汪正芸的狀況……

在張主任的一再催促下,鮮血終於送到了,拿到血後,護士連單子都來不及寫,也等不及冰凍的血恢復至常溫,便立刻為患者掛上,用手擠進去,用加壓器加進去,因為他知道,再等上 5 分鐘,病人就真的沒了。

大量輸血後,汪正芸暫時逃過一劫,大家繃緊的神經也終於放鬆了一點。骨科醫生隨即趕到了搶救室,但那兩條重傷的腿對手術醫生而言也是巨大的考驗。

為了保命,最保險的做法就是直接截肢,但只要有 1% 的機會可以保腿,醫生就會做 100% 的努力——

能不能不截肢?

我如果能夠把血壓拉住的話,你們還有希望

還是保(腿)吧……

大量的鮮血和醫護人員的分秒必爭,終於為汪正芸爭取到了上手術台的機會。

然而,由於她傷勢太重,為了保命,最終不得不截掉了一條腿。

令人欣慰的是,術後的汪正芸恢復良好,床邊有丈夫的悉心照顧,從生死線上撿回來了一條命後,她終於露出了久違的平靜笑容。

術後的汪正芸恢復良好

另一頭,雖然面臨著巨大的失敗風險,但滑鳳偉強烈的願望讓醫生決定拼盡全力試一試。經歷了 17 個小時的漫長手術,滑鳳偉的大部分斷指被奇蹟般地接活,手部 45% 的功能被保留下來。

術後的滑鳳偉

從剛被送來時的撕心累肺,到術後的平靜安穩,經歷了這一遭,想必汪正芸和滑鳳偉都會對生命有不一樣的感悟。

攝像頭將這一幕無言地呈遞到觀眾眼前,彷彿告訴我們,生命,就是如此脆弱而又如此蓬勃。

而如果說病患是搶救室里的第一主角;那家屬,則是徘徊在搶救室外,面臨生死抉擇的一群人。

傷病面前,家屬的掙扎

除了患者的呻吟,在急診室里,你能聽到的最多的字就是——錢!

你去常州怎麼了?去常州就不能打錢嗎?

我等著錢救這個人,你現在付不付這個錢現在……

這個滿口錢錢錢的小夥子叫劉通,他的父親在建築工地工作時被倒下的牆體壓傷,老闆付了五千塊後,就消失了。

電話那頭,是語焉不詳的拖延和逃避,電話這頭,父親的狀況非常嚴重,已經遠遠超出了 5 千塊可以解決的範圍——雙下肢多發骨折。

由於手術難度較大,醫生建議劉通父親的手術分兩次來做,受傷已經 4 個小時,按照 6 個小時內的黃金救治時間來看,劉通的父親必須儘快做完第一次手術,時間每拖一小時,離截肢就更近了。

而收費窗口報出的手術費用對劉通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近 5 萬 4 千塊,老闆給了 5 千,加上媽媽和親戚湊的錢,一共有 2 萬 4 千元,還差近 3 萬元,怎麼辦?

為了籌到剩下的手術費,劉通打了所有能打的電話——戰友、親戚,甚至在情急之下給部隊打電話,想讓部隊給逃跑的老闆施壓。

然而,想要在兩三個小時內籌到近三萬元的手術費,這幾通電話要麼杯水車薪,要麼於事無補。

醫院裡人潮湧動,他們,獨自彷徨……

可能有人會問,那醫院不能先做手術後給錢嗎?

通常,對於一些急救的病人,醫院是可以辦理欠費的,但是劉通父親的手術需要植入一塊鋼板,鋼板屬於第三方供貨,再加上劉通父親的傷情並沒有危急生命,按規定,這種情況醫院沒法辦理欠費。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在醫院裡,患者家屬常常會對醫生說,錢不是問題,要最好的治療。可是對於有些家庭來說,錢就是最大的問題,底層人民的窮苦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萬塊的手術費面前,人性一覽無餘——出了事就甩手的老闆,慌張無助的家人,堅韌抗事的兒子……

好在,劉通最終還是借到了錢,父親順利地進行了手術,沒有留下遺憾。

急診室里,家屬有家屬苦,醫生也有醫生的苦——醫護們除了為生命奔忙,更要面對種種醫患矛盾。

醫患關係之苦

每到換季流感高峰期,醫院就格外忙碌。內科排隊起碼要等上 4、5 個小 時。排成長龍的隊伍成了救治的最大阻礙,人滿為患的急診大廳里,焦躁的味道在空氣中蔓延,一觸即發……

這天上午,一位實習護士就被一個急於看病的高血壓男患者打了——因為口舌之爭,男患者情急之下敲了實習護士的頭。

鏡頭下,一邊是暴跳如雷的患者——

一邊是臉都哭腫了的護士——

醫患矛盾如此凸顯,到底是誰的錯?鏡頭也在提問著,它跟隨警察來到了內科診室。

警察本想尋找這場衝突的目擊者,不料排隊的患者卻藉此吐槽:為什麼看個病要等這麼久,怎麼不多安排幾個急診醫生?一位患者更是質問,這急診等這麼久,跟門診有什麼區別?

可什麼是急診?

有的病人認為,急診就是能立即看病的地方,有的病人認為,我覺得我的病很急,就應該去急診。抱著各種錯誤認知而選擇急診的人絕非少數,蜂擁而至的病人使得急診再也急不起來,而真正需要急診的危急病患反而被拖延。

患者情緒化,往往將不滿的情緒轉嫁到醫生護士身上,可醫生何嘗不辛苦?患者一多,他們就都進入了不吃、不喝、不睡,只接診患者的「成仙狀態」。就算等上 4、5 個小時,也已經是分流病人後的情況了。

說白了,醫療資源緊張。

再看那扇緊閉的導管室大門。門內,醫生正在奮力搶救還未手術就室顫的患者,劇烈的疼痛令患者掙扎慘叫;門外,家屬聽到親人恐怖的呻吟聲,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邊罵邊錘門……

電擊除顫了 5、6 次,又放了支架開通血管之後,患者被搶救了回來。可一打開門,就是不明真相的家屬劈頭蓋臉的責罵。

然而,家屬不明白,因為自己先前遲遲不肯簽字,耽誤的每一分鐘,對患者來說都是致命因素,也不明白,電擊本身就是很痛的,醫生實際在救命。

說白了,醫患之間長期信息的不對等,讓病患對醫生極度地不信任。

本紀錄片正是盡量讓醫患之間的信息透明,就像餐館把後廚搬到前台。

你還可以看到,不是醫生拖延遲遲不肯手術,而是要等患者達到最佳的術前狀態,才能保證更好的手術結果;不是醫生要賺錢才勸患者手術,而是從專業角度出發,這是他們認為對患者最好的處理措施;不是醫生怠慢患者,不給患者請最好的醫生,而是要爭分奪秒搶在時間窗內手術,從而避免截肢,當一位醫生盡全力為你治療傷痛時,他就是最好的醫生!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有人說,拍戰爭片的目的就是減少戰爭。同理,醫療題材的片子也應該做到增加醫患之間的理解。普及醫療知識,減少疾病與衝突。

《急診室故事》做到了——很多患者看到片子後,知道自己做錯了,專門跑回醫院過去給醫生道歉,有的醫生也反省自己對患者態度確實不太好。

誠如本片的主題——生命有痛,有你真好!是啊,生命難免有意外、有疼痛,但有全力救治你的醫生;有為你奔忙,陪伴你左右的親人,傷痛面前,我們便不會再過於膽怯。(責任編輯:joy)

封面圖片來源:《急診室故事》截圖

點擊進入普外論壇,病例、討論啥都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外時間 的精彩文章:

醫生被開除,患者死亡,只因少做了關鍵一步!

TAG:普外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