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眼中的「三國」,堅決主張為曹操翻案

毛澤東眼中的「三國」,堅決主張為曹操翻案

編者按:毛澤東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從1906年13歲起始讀《三國演義》,到1976年9月逝世前還以讚賞的口吻談論曹操自學成才。毛澤東評讀三國歷史整整70年,堅決主張為曹操翻案又是為什麼呢?

毛澤東年輕時就對曹操十分推崇。1918年8月,他路過河南,特地與羅章龍、陳紹休三人到許昌瞻仰魏都舊墟,憑弔曹操,並與羅章龍作《過魏都》聯詩一首:

橫槊賦詩意飛揚(羅),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蕭條異代西田墓(毛),銅雀荒傖落夕陽(羅)。

詩中表達出毛澤東對曹操的欽佩之意。在毛澤東看來,曹操是中國古代少見的一位集政治、軍事、文學才能於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曹操,並給予高度評價。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視察河南安陽,參觀殷墟。他對隨行人員說:漳河,就是曹操練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這裡屬於古鄴。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戰國時屬魏國,西門豹為鄴令。西漢時鄴城是魏郡治所,東漢末年是冀州牧袁紹駐地。曹操破袁紹後,於公元204年進鄴建都,此後史稱鄴都為魏都。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為魏公,後為魏王,掌握中央一切軍政大權。鄴都成為朝臣聚集,發布政令的中央政權所在地,直到220年曹丕代漢。雖建都洛陽,但仍稱鄴都為「北都」,七廟不廢,直到265年司馬炎滅魏建晉,故魏前後在鄴建都62年。曹操在鄴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著名的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就是那時修建的。晉朝文學家左思曾寫《魏都賦》,對鄴都進行了很好的描寫。曹操在這一帶實行屯田制,使百姓豐衣足食,積蓄力量,逐漸統一北方,為後來晉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1954年夏天,毛澤東在北戴河與保健醫生也談到曹操。針對徐濤說曹操是個「白臉奸臣」的話,毛澤東發表了一番評論: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和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這麼說,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幾個月後,毛澤東在北京回信給在北戴河的女兒李敏、李訥,對她們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裡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

1958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召集各大協作區主任開會,他在會上說:幹部參加勞動,有人說搞兩個月,搞一個月總是可以的。我們與勞動者在一起,是有好處的。我們感情會起變化,影響幾千萬幹部子弟。曹操罵漢獻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有道理的。毛澤東以這則故事來告誡領導幹部不要脫離群眾,可謂恰到好處。

同年11月1日,毛澤東在河南新鄉視察,對安陽縣委書記陳春雨說:啊,你是安陽的?安陽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啊。曹操這個人懂用人之道,招賢納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還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發展農業生產。

1975年,毛澤東對北大女教師蘆荻說:漢末開始大分裂,黃巾起義摧毀了漢代的封建統治,後來形成了三國,這是向統一發展的。三國的幾個政治家、軍事家,對統一都有所貢獻,而以曹操為最大。司馬氏一度完成了統一,主要就是他那時打下的基礎。在1976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把曹操和孔子、秦始皇、朱元璋並列。

毛澤東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詞中這樣寫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是毛澤東給予曹操定論的名篇。寥寥數語,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毛澤東十分喜歡曹操的詩。他說: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1959年9月,毛澤東在與兒媳邵華談話時說: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1961年8月,他向因病休養的胡喬木推薦曹操的《龜雖壽》一詩,說:曹操詩云:「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此詩宜讀。1963年12月,他又給因病休養的林彪寫信:曹操有一首題名《龜雖壽》的詩,講長生之道的,很好。希你找來一讀,可以增強信心。

毛澤東甚至注意到了曹操的養生之道。他曾經對保健醫生說:曹操多年軍旅生涯不會很安逸,可在1700多年前,醫療條件也不會怎麼好,他懂得自己掌握命運,活了65歲,該算是會養生的長壽老人了。你們搞醫療的應該學學,不要使人養尊處優,只想吃好、穿好,不想工作還行?更不能小病大養。保健不是保命,不要搞什麼補養藥品,我是從來不信這些的。主要是樂觀、心情開朗、鍛煉身體。又說:曹操講「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陸遊講「死去元知萬事空」,這都是唯物的。

毛澤東反對貶損曹操,對把曹操看作奸臣的傳統觀念十分不滿。他非常欣賞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一文。當看到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指責曹操的文章有「奸雄欺人之語」、「志驕志盛」、「言人而誇」、「文詞絕調也,惜出於操,令人不喜讀耳」時,便在天頭上批註:此篇注文,貼了魏武不少大字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李太白云:「魏帝營八極,蟻觀一檷衡。」此為近之。

1957年4月10日,毛澤東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談話時,為曹操辯誣:歷史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其實,曹操不壞。當時曹操是代表進步一方的,漢是沒落的。

1957年11月初,毛澤東在莫斯科與郭沫若、胡喬木談論三國史時,突然問翻譯:你說說,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誰更厲害些?接著就自我解說: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謀,可曹操這個人也不簡單,唱戲總是把他扮成大白臉,其實冤枉。這個人很了不起。

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毛澤東堅決主張為曹操翻案。

在1958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說:把曹操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幾天後,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柯慶施、李井泉等座談《三國志》,說:《三國演義》是把曹操看作奸臣來描寫的,而《三國志》是把曹操看作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而且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但由於《三國演義》又通俗又生動,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三國演義》為藍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台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現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我們黨是講真理的黨,凡是錯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兩千年也要翻。他說:曹操統一北方,創立魏國,抑制豪強,實行屯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和發展,是有功的。說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統觀念製造的冤案。這個冤案要翻。

史學界聞風而動。郭沫若、翦伯贊等歷史學家紛紛發表文章,從而在1959年形成了一股為曹操翻案之風。毛澤東看到翦伯贊的文章《應該替曹操恢複名譽》後說:曹操結束漢末豪族混戰的局面,恢復了黃河兩岸的廣大平原,為後來的西晉統一鋪平了道路。1959年8月11日,他在廬山會議上又說:曹操被罵了一千多年,現在也恢複名譽。好的講不壞,一時可以講壞,總有一天恢復﹔壞的講不好。從此,曹操被恢復了歷史名譽,京劇舞台上的白臉曹操,在眉心添加了一紅點,以示是好人。

當然,毛澤東對曹操並非全盤肯定。他認為曹操的主要缺點有二:一是有時也優柔寡斷。1966年3月,毛澤東在杭州的一次談話中說:曹操打過張魯以後,應該打四川。劉曄、司馬懿建議他打。劉曄是個大軍師,很能看出問題,說劉備剛到四川,立足未穩。曹操不肯去,隔了幾個星期,後悔了。曹操也有缺點,有時也優柔寡斷。這個人很行,打了袁紹,特別是打過烏桓,進了五百多里,到東北遷安一帶,不去遼陽打公孫康。袁紹的兒子袁尚等人,要謀害公孫康,公孫康殺了袁尚兄弟送頭給曹操,果然不出所料。「急則相救,緩則相害。」二是不能嚴於律己。毛澤東曾經批評過曹操執法。《三國志》中的《武帝紀》說曹操「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澤東則在眉批中寫下「赤壁之敗,將抵何人之罪」一語,批評曹操對人嚴而責己寬。

毛澤東除了喜歡讀《三國演義》外,還喜歡深度研讀很多經典讀本,如《唐宋名家詞選》《史綱評要》《曲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個人認為這些英雄在夢三國中單挑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呂蒙死亡真相大揭秘!呂蒙之真正死因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