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提醒中國家長,你的焦慮,正在把孩子逼上絕路

提醒中國家長,你的焦慮,正在把孩子逼上絕路

講述人:樂樂爸爸

回家,剛放下包,爺爺說:「現在的孩子上補習班越來越早。聽說小區里的冬冬,才5歲已經上了3個班了。」啊,哪3個班?我好奇地問。一個機器人編程班,一個美術班,一個跆拳道班。

爺爺說,「怪不得周末都見不到冬冬出來遛彎,原來都在上課。」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想讓自己家的孩子別人家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讓孩子接觸琴棋書畫、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培養氣質,開發智力,能先「別人家孩子」一步登上知識系統更高的位置,這背後,是中國式家長的焦慮。

這種焦慮,直接帶來幾種攀比。

一、比衣著。如今的新手媽咪大多熱愛時尚,總喜歡拍個美照曬個娃。東西愛選貴的,即便孩子的服裝也但求品質。調查顯示,逾7成媽媽在育兒生活中願意「趕時髦」,希望自家孩子穿得漂漂亮亮。

二、比社交。前段時間有一個風靡朋友圈的鄙視鏈,出國旅遊的鄙視國內旅遊。去迪士尼的鄙視去本地遊樂場的。父母把帶孩子出國看做一種炫耀的資本,也是為了「維護」寶寶的社交圈。還會在節假日輪流做東,請寶寶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吃飯、一同去去遊樂園、看兒童電影等,其實無形中也增加了經濟壓力。

三、比報班。3歲孩子爸爸小雷說,他原本不想讓孩子參加早教班,但考慮孩子可以多一些同齡人陪伴,也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報早教班了,萬一因為自己的沒有上而導致比人家的孩子差,那就得不償失了。比學習的行為還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別人家的孩子開始學輪滑,你就趕緊找一個教跳繩的老師。別人家的孩子學繪畫,你也讓孩子學起了畫畫;別人家的孩子能背不少英語單詞,你趕緊又讓孩子補起了英語。隱藏在背後,就是中國家長的焦慮。

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發展潛質,一味要求孩子與他人保持一致,會限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進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焦慮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孩子心理壓力很大,在別人面前會感到高度緊張,做事情會擔心自己做不好,使父母在攀比中落敗,導致做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

這種焦慮也讓孩子喪失創造力,美國兒科學會有一項研究,認為「自由玩耍會讓孩子變得更具有創造性」。但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孩子出類拔萃,各種興趣班已經辦成了壓力班。最終,只會讓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不知道你的焦慮,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讀呀 的精彩文章:

男孩子越調皮,是不是越聰明?
再便宜、再美味也別給孩子喝的3種奶,對孩子百害無益!

TAG:媽咪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