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拿15歲女兒換彩禮的父母不能只批評教育

對拿15歲女兒換彩禮的父母不能只批評教育

子女是受法律保護的獨立個體,而非父母的私產,這是最普通不過的常識。但要維護這樣的常識,需要法律的威嚴。

據媒體報道,在安康市石泉縣某中學讀書的15歲女孩小青(化名)開學沒有到校報到,原因竟是父母趁春節期間將她「許配」給了同村男子楊某。小青父母稱,因為家裡實在困難,想讓小青早點出嫁換取彩禮錢讓家庭渡過難關。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介入後,小青父母退還了彩禮。經工作人員多次勸導,小青才終於前往學校報到。

與一般的有關彩禮的新聞不同,此事牽涉未成年人,所以不是簡單的風俗問題,而是更嚴肅的法律問題。

小青父母口口聲聲「家裡困難」,就連小青都表示「情願為家庭分憂」。小青父母為她找到的「另一半」楊某已經25歲,這個年齡在農村已屬大齡青年,或許存在擇偶困難的情形。這起荒唐的訂婚,實質就是買賣婚姻,通俗地說就是「賣女兒」。

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要求撤銷該婚姻。而且小青若未到法定婚齡便與楊某結婚,這樁婚姻也屬於無效婚姻。也就是說,這筆「買賣」的雙方都是法盲。

據知情群眾反映,小青父母已經不止一次為小青找婆家了,而且小青父母正在鬧離婚,都想甩掉小青這個包袱順便再撈上一筆。看來這對父母把小青視為「共同財產」了。哪怕孩子自己表示「情願」,也不能為這對父母減輕任何責任,因為其中或許存在外界難以察知的脅迫、欺騙,而且一個15歲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這對父母之前有沒有其他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事情,還值得調查。

子女是受法律保護的獨立個體,而非父母的私產,這是最普通不過的常識。但要維護這樣的常識,需要法律的威嚴。在這起事件中,為了拯救小青當地政府可謂良口婆心,多次派工作人員上門進行批評、勸導。這種持續關注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我們也看到了法律的無力。

根據法律規定,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的父母,可以被依法撤銷監護權。15歲女孩被訂婚,應該屬於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事項。但我們看到的卻不是乾脆、有力的懲戒,而是反覆進行的口頭勸說。聽勸便見好就收,不聽勸再勸一遍。我們或許可以想像當地政府的無奈,如果撤銷了小青父母的監護權,誰來接手是一個難題。但只有勸說沒有懲戒,明顯不利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落實。

這件事也再次說明,整治陋俗不需要出奇招,只需要讓現行法律從紙面照進現實。法律有力的地方,魑魅魍魎才不敢隨意現身。無論如何,賣女兒的垃圾父母不應該全身而退。

※ 作者|西坡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評論 的精彩文章:

輕視流感是公共健康意識的短板

TAG:澎湃新聞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