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庭育兒教育!在這幾種類型中,只有一類是最好的

家庭育兒教育!在這幾種類型中,只有一類是最好的

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種互動過程,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在家庭中起著重中之重的作用,孩子在什麼樣的家庭中成長決定著孩子什麼樣的人格。溺愛型家庭溺愛型家庭就是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這類家長非常愛孩子,但是這種愛缺乏理智;對孩子百依百順,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對孩子行為沒有一定的要求和控制;代替做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表現出自私、獨自性差、驕橫、任性,易造成孩子身心發展不健康和或動作、語言發展遲緩。這樣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性格發生扭曲,使孩子形成了較強的衝動性和攻擊性的心理行為,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懶惰、自私、任性、撒嬌、為所欲為,形成一系列不適合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徵。

對孩子的溺愛可能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盡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心理專家指出,別人不會溺愛你的孩子,做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這一點。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挫折是一定要的,也是必然的體驗。「在0—2歲時,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其實都是可以的,但從兩歲開始,做爸爸媽媽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別人和他是一樣重要的人。他要自愛,也要關心他人。

傳統型家庭,所謂的傳統型家庭就是在家庭里以老人意見為主,不注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懂事,到應該說話時自然會說,到應該走路時自然會走,不用刻意去培養。有些家長還為自己的這種態度找到一種冠冕堂皇的說法,即這是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童年。由於受中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爸爸們往往成演變成為輔助角色,甚至不少家庭中還出現父親教育缺失的現象。爸爸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就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

爸爸們大多是通過遊戲來影響孩子的情緒的,和孩子之間的玩耍遊戲,可以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學習掌控情緒的重要途徑。通過遊戲,與之頻繁的交往,激起孩子的積極反應和興趣。雖然傳統型家庭有著很多的不弊端,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優點,家長的以身作則,也算得上是傳統教育的典範,良好的環境主要來自家庭中長輩的營造,來自長輩的榜樣示範。《顏氏家訓》中強調:「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指出了上行下效,先施後學這樣的家庭教化的作用對兒童影響極大。

「比較型」家庭

所謂「比較型」家庭,就是父母對嬰幼兒的教育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對嬰幼兒沒有明確的要求,但常常以同齡的嬰幼兒作為參照物,進行比較。當自己的嬰幼兒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強時,就特別高興,當發現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時卻又顯得特別沮喪、緊張。自己小的時候經歷「別人家的孩子」的攀比;好不容易熬出頭成了家長,但卻從別人家的孩子變成了「你看別人家的爸媽」。瞬間心裡的陰影就被無限放大。而且國內現在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全民富二代,再窮不能窮孩子,同齡孩子什麼都拿去比。

真正的好父母,不是非得坐擁幾代不愁的財富,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端正的品行和三觀。真正的好父母,不是自己有多牛逼,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也成為牛逼人物。我們普通的父母,雖然有沒有牛逼的背景,富裕的家境,可是我們只要願意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做好父母,相信也能把寶寶培養成才。父母是寶寶的第一導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寶寶的成長。所以我們別去管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父母,做好自己,做好孩子的導師最重要。父母喜歡和別人家的寶寶比較,也是沒有大錯誤的,但是要注意方法。和什麼相比,怎麼來比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照本宣科型」家庭

對於「照本宣科型」家庭來說,育兒書籍上介紹的方法是最科學的,極具權威性,不能隨意更改。於是,餵養嬰幼兒時,嚴格按照書上所講的餐點時間、食量和睡眠時,而對嬰幼兒當時的身體狀況、所處環境視而不見;有的家長則深信,自己的成就得之於兒時的嚴格管教,於是也不論時代的變遷,一味的想把自己十幾年前的心得用在嬰幼兒身上,其實這樣的教養方法很明顯地失之偏頗。這類家長過於相信某種教條的育兒觀念,而疏忽了人類能力上的多元性。孩子的教育不能照本宣科。當年輕的爸爸媽媽有了孩子前後,總要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但是,看完這些書之後,一定要經過自己深入的思考和認真的分析,並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再去確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孩子在模式期(3歲前)的教育,應該是不留痕迹的教育,盡量別有「教」的成分,家長要為孩子創造好的環境,讓孩子自然地學習。不管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功利色彩太重(如幾歲應該認多少字、別人孩子會的東西我的孩子也應該會等),孩子好的性格、興趣、習慣等的養成比學多少知識更重要。

「過度焦慮型」家庭

對於「過度焦慮型」家庭來說,家長對自己嬰幼兒的能力完全沒有信心,總是認為離開了自己,嬰幼兒就沒有辦法生活、活動、會受到欺負,進而心理受到傷害,無論發生什麼事這些家長都會從最壞的地方去想,是否會影響嬰幼兒一輩子等。事實上,家長過度的焦慮和擔心,反而會造成嬰幼兒的焦慮。中國式的家長很多都有這種焦慮狀態。當你反覆地教孩子一個問題時,她還是會茫然地不知所以,你會焦慮地甩她一個巴掌,即使事後你後悔地恨不得砍掉自己的手,可當下一次這手又隨不得心,這樣的惡性循環讓自己深惡痛絕。很多次,當你還在如唐僧般地不厭其煩地指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的同學就登門找孩子玩了,而你只有禮貌性讓那個小同學在旁邊玩耍等著,但是心裡猶如螞蟻,擔心著孩子做作業被影響,甚至動了要請小同學回家的念頭。教育孩子本來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如今則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父母幾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結果,卻看不到一點成就。

隔代帶養家庭

隔代帶養家庭是指孩子主要由其祖輩家長帶養,這在城市是相當普遍的現象。祖輩家長在家庭帶養中有獨特的優勢,他們對孫輩充滿愛心,有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育兒經驗。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身邊要有專人照顧的情況下,家裡有老人幫忙帶,父母可以抽出時間做其他事情。大部分爺爺奶奶都是退休的老同志,很多人有了孫子之後,酒局沒空去了,旅遊沒空去了,問起原因樂在其中:哄孫子呢,哪兒也去不了。即使是自嘲也開心:我給我孫子當孫子呢。當子女有應酬需要外出時,老人也常常會理解和支持:去吧,孩子我們帶,年輕人該應酬得應酬,出門多交朋友應該的。我們沒事。義無反顧地做好子女的堅強後盾。雖然祖輩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對孩子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等。還有一條需要再強調的: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再理智的兩代人同時教養一個小孩時都會有各種分歧,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這種一致並非要求大家的所有想法和行動都一模一樣,而是家庭成員間相互尊重。在家輩分最高的老人可不要以為自己經驗比年輕父母多就什麼事都要橫插一杠,更別在孩子面前指責父母的做法,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教養的第一責任人啊。其實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一直在呼籲關注隔代帶養給孩子心理帶來的諸多問題等。

「民主型」家庭

「民主型」家庭中,家長採用講民主、講道理的教養方式。持這種教養方式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採用合理的教養方法來養育子女。主要特徵是平等尊重與適當控制相結合。如果父母的教育態度與方式的不當,如過分嚴厲、要求過高,簡單粗暴、經常打罵,歧視、忽略、冷漠,要求不一致,缺乏理解與溝通,經常貶低、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帶給孩子的,除了過大的壓力和精神負擔以外,還有一系列因基本的心理需要無法滿足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如煩惱、焦躁、恐懼、壓抑等。這些消極的情緒如果長期不能排解,就可能導致孩子陷入各種精神疾病的困擾。而民主型主要表現為:對孩子愛而不嬌,採取嚴格而又民主的態度;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滿足其發展的需要;理解孩子,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點提供支持,注意孩子的能力培養。這種家庭的親子關係融洽,感情真摯,父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往往性格活潑開朗、獨立自信、有自制力和創造精神。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權威民主型,所謂的權威就是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讓孩子對父母建立信任感和認同感,對於父母的建議和要求能夠認從。但孩子對父母信任感和認同感的建立既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規則清晰,也需要父母自己的以身作則,給孩子做示範和榜樣,如父母自我懶散,不思進取,反而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就很難建立自己的權威。這是一種成功的、正確的教養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