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舌尖 3》口碑坍塌之外:盛名下的陳曉卿

《舌尖 3》口碑坍塌之外:盛名下的陳曉卿

本文解釋權歸如戲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舌尖 3》口碑坍塌之外:盛名下的陳曉卿

年輕時的陳曉卿,右一

《舌尖 3》口碑坍塌之外:盛名下的陳曉卿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在播完最後一集後,面對它所帶來的現象級傳播及如潮水般湧來的讚美,陳曉卿首先回想起的,是一年前某個凌晨 4 點的馬華拉麵。「店堂里服務生勤快地跑前跑後,客人們散落在各處,希望著自己的希望,悵惘著自己的悵惘……這情景很像金庸筆下一千年前匆匆趕路的旅人,在風雪中的風陵渡口,大家等著雪停,明天又要各自趕路了。」彼時的陳曉卿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在小雪中獨自一人趕到馬華拉麵吃宵夜。兩瓶啤酒下肚,悲哀於人到中年仍要透支生命趕活兒,失敗感油然而生。

儘管當時的陳曉卿已經有了《龍脊》《劉少奇》《甲子》《森林之歌》等在中國紀錄片屆赫赫有名的作品,但其仍未走進公眾視野。紀錄片這個行業因為遠未市場化,並且傳播渠道有限,絕大多數優秀的從業者,從未享有與其能力相齊的聲名。 2006 年 3 月,中國紀錄片高峰論壇暨學術研究院、創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三亞召開,會議結束後陳曉卿在博客里揶揄道:

「會長高峰同志的講話發人深省催人淚下。他說,去年秋天在麗江他就感到紀錄片的春天快到了,這次在三亞機場握了金主任的手後,他簡直覺得已經觸摸到了春天。緊接著研究院周兵院長表示不同意會長的講話,他認為我們已經在春天裡生活,我們正擁抱著春天呢!創作委員會時間委員長只好出來圓場說,總之,春天就在摸和抱之間,春天,來了!

大家掌聲如潮,面色潮紅。一時間忘記了紀錄片的觀念問題、題材問題、經費問題、市場問題,就像《沒事偷著樂》中的馮鞏一樣叫春:我的春天也來了。我更是激動得難以自持,會一散,第一個衝上去握了一下金主任溫軟的手。」

皮這一下沒給當時已過不惑之年的陳曉卿帶來什麼負面影響,主要原因是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且博客的傳播範圍有限。千萬別以為陳曉卿是個具備朋克氣質的中年人,幾年後朋友圈興起時,陳曉卿的領導問他:「聽說你的朋友圈特別有意思,咱倆加個微信吧?」陳曉卿愣了一下,借口上廁所之際用另一個手機註冊了一個新的微信號碼。此後一年多時間裡,這個微信號里只有領導一個人。陳曉卿說,「我比較乖,我不惹事兒。」

2012 年的春天,人們能記起來的事情不多,但是包括 4 月 19 日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線以及 5 月 14 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首播。

這是一個與「摸」和「抱」沒有關係的春天。


早在 2010 年 10 月底,國家廣電總局就出台了《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國產紀錄片是形象展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而啟動加速按鈕的時刻,始於 2011 年。這一年裡,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北京高清紀實頻道及中國文獻紀錄片頻道紛紛建立,紀錄片頻道達到 8 家,中國紀錄片首播量高達 16000 小時。紀錄片開始大量出現在網路平台上,中國網路電視台、搜狐、新浪等視頻網站均開設了紀錄片頻道。根據《 2011 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只計衛視與紀錄片專業頻道,在 2011 年市場總投資就有 8 億元。該報告的負責人張同道調研發現,此前全國紀錄片每年的總投資不過是 4 億。央視紀錄頻道成為紀錄片投資領域的絕對主力, 2011 年投資接近 2 億元。(謝夢遙先生《你所未見的<舌尖上的中國>》)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背著 500 萬預算的《舌尖上的中國》誕生了。

《舌尖》的現象級傳播幾乎是在微博和微信上同時完成的,被垂涎的觀眾們記住的除了鏡頭裡的各地美食,還有總導演陳曉卿。聲名鵲起後,一小部分慧眼如炬的網友開始發出質疑的聲音:「拍《舌尖》的時候你一個總導演都沒去現場,屁活兒沒幹屁力氣沒出,怎麼最後所有的榮譽都給你了呢?你是不是摘桃子摘得有點過分了?」引髮網友這一質疑的,是《舌尖 1 》未被央視播出的第八集。與前七集不同,第八集里攝製團隊走到鏡頭前,八名分集導演講述了各自在拍攝分集時的想法和感受。最可愛當屬胡迎迎,她在畫面外問做黃饃饃的大爺:「男主演好當嗎?」大爺回她,「不好當,可難當的咧。」而在第八集里最冒尖兒的,當屬第一集分集導演任長箴。遇事冷靜,決策果斷,言語間除了將專業體現得淋漓盡致外,還有三分睥睨天下的氣勢。

任長箴是對的起「睥睨天下」這個形容詞的。

2011 年《舌尖》立項後,任長箴是陳曉卿攢盤子時第一批獲邀加入項目的分集導演,且是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她形容自己時說:「我的關係是體制外的,但我的頭腦,我的訓練,我的手藝是央視標準的。」任長箴曾是央視紀錄片頻道《人物》欄目組編導里的中堅力量,離職的原因也洒脫:換了新的領導,跟著幹得不爽。

任長箴真的很嚴格。項目開始後,先是質疑陳曉卿最早「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分集結構,後又否決了陳曉卿每一集請一位明星來串場以保證收視率的提議。且否決的蕩氣迴腸:「小瀋陽如果作為一個東北人的兒子出現在我的片子里,那沒問題;但如果是以一個明星的身份,對不起,我絕不這麼拍。」

任長箴真的很專業,並對職業有著巨大的熱忱。她在出發前找到陳曉卿,提議拍攝時用索尼當時剛剛面世的 F3 攝影機。相較於央視慣用的大型攝影機,它有著小巧便攜且能更換單反鏡頭的優點。重點是,一台 8 萬,相當於一個分集導演完成項目後的稅前酬勞。被陳曉卿以「拿槍的手永遠比槍重要」的理由回絕後,任長箴聯繫索尼免費試用了 F3 一周,並在此期間拍了一段用以說服陳曉卿的樣片。

與部分沒文化瞎嚷嚷聲還大的網友不同,任長箴與陳曉卿在項目拍攝前的交鋒上真正體現了什麼叫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陳曉卿除了說服領導採購了三台 F3 外,在《舌尖》前期籌備策划進展得最緩慢的時候,他提升任長箴做了《舌尖》執行總導演,有權利擴充隊伍,把控《舌尖》整體的結構和內容;而任長箴對此的回報是,她找來的攝製團隊里的每一個分集導演在其所在的領域裡都是頂尖人才,且堅定地遵循著陳曉卿給出的「要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透過美食來看社會」的拍攝主題。

與部分不能理解「工作上的分歧對事不對人」的網友不同,任長箴與陳曉卿在成片剪輯上的衝突真正體現了什麼叫尊重。《舌尖》第一集里有兩分鐘關於廣西大面積乾旱導致八渡筍欠收的鏡頭,任長箴對這段故事很滿意,在接到陳曉卿「領導不喜歡災難,把這段剪了」的修改意見時,拒不妥協;而陳曉卿的解決辦法是,其他分集導演收的都是 48 分鐘的作品,唯獨通知任長箴交了一份 50 分鐘的,拿到作品後偷偷刪掉了那兩分鐘。

任長箴說:「他是總導演、項目負責人,他有權利撤掉我,他有絕對的話語權。給我這個舞台、認可我的方案、同意我用 F3 ,這些我要感謝他。我找來的所有分集導演,他沒有質疑,他是相信我的。」《舌尖》取得巨大成功後,在接受謝夢遙先生的特稿專訪時,任長箴說:「我們也願意參與到這場巨大的勝利里,我們從沒經歷過,我們有權經歷。」

但事實是,任長箴和其他分集導演都沒能參與到《舌尖》的巨大勝利里。《舌尖》的第二季,除了陳曉卿,央視啟用了全新的攝製團隊。在《舌尖》這隅鐵打的營盤裡,大家都是流水的兵,也包括陳曉卿,不過是後話了。

到第二季,陳曉卿面對的質疑聲就不單是「摘桃子」這麼天真的批判角度了。《舌尖2》在 2014 年播出後,群眾口碑小有浮動,儘管豆瓣評分 9 跌至 8.4 分,但質量仍屬上乘。《電影世界》的主筆老晃在看完《舌尖3》後發微博說:「《舌尖 1》證明我們能做出好東西;《舌尖 2》證明守住標準很難,但存在可能性;《舌尖 3 》告訴大家,墮落有多容易,毀掉美,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可見《舌尖 2》這份答卷,雖然在描了 150 個人的故事這件事上有待商榷,但仍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

陳曉卿壓力最大的時候也是在第二季播出後,這部由他親自操刀的續集被詬病最多的地方是:抄襲。《舌尖 2·腳步》里的某組鏡頭,被熱心網友以拉片的方式與 BBC 紀錄片《人類星球》做對比,相似程度接近百分之百。陳曉卿在罵聲里不負眾望地一星期瘦了十斤,沒崩潰的主要原因是他小學時就鍛鍊出的超強心理素質。得益於父母都是教師,陳曉卿五歲讀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在校文藝匯演時手拿紅寶書喊著「敬祝……萬壽無疆」的口號登上舞台,成功把全校師生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自己的開襠褲上。「當我們唱到』到這裡為的是掃平威虎山』的時候,全場已經笑倒一片。很多年後,一些高年級女生見到我時還拿此事挑釁我,我過強的心理素質就是從那時開始培養的。」

但多強的心理素質都沒用,後來實在被逼得沒轍,陳曉卿去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張立憲,也就是讀庫的老六。在好友張立憲的《老友記》中,陳曉卿大大方方地承認了《舌尖 2·腳步》里的那組鏡頭確實模仿了《人類星球》。承認後陳曉卿說:「吉利汽車也是模仿起家,但是他現在收購了沃爾沃。如果中國的紀錄片有這樣的雄心,那我覺得這樣的模仿沒有什麼可恥的。」這段回應如果是在央視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出來,可能會引來唏噓聲無數;但是在《老友記》里,張立憲的面前,這段話就莫名充滿了真誠和力量,使人沒原由地原諒了他的苦衷。你想啊,《讀庫》的影響和口碑在那擺著呢。

大多數人對陳曉卿的信任建立在看過陳曉卿的好朋友名單後。彼時陳曉卿和他的朋友們有一個固定頻率的飯局,叫老男人局。老男人局的常駐代表包括張立憲、羅永浩、王小峰、王小山、楊葵,露臉的包括但不限於柴靜、陳曉楠、土家野夫、梁文道、牟森等。張立憲和羅永浩不介紹了,楊葵編輯的《長恨歌》在 2000 年拿了茅盾文學獎;王小山是專欄作家, 2012 年膈骰到新浪微博強制註銷了他的id;王小峰,嗯……他還有個名字叫「帶三個表」,常年以懟懟博士的形象出現。在這樣一群「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人里,真理和真相勝過一切。《至味在人間》在北師大的新書發布會後,一干朋友去吃飯,臨結束時陳曉卿才趕來。王小峰擠兌陳曉卿,「實際上也就二十來個粉絲,他每簽完一個都要跟粉絲促膝談心幾分鐘,還要自拍合影,最後戀戀不捨地跟粉絲話別——一個沒紅過的人,是多麼享受這個時刻啊。」

陳曉卿在老男人局裡做了幾年局主,直到他誤把一個哥們兒的三任女朋友攢到一個飯局裡造成惡劣影響,才由張立憲接過局主的大旗。

老男人的飯局裡可以沒有年輕的果兒,但不能沒有陳曉卿。除了結帳外,可能還因為陳曉卿對吃這件事的專註和痴迷,以及信手拈來的各式段子。在中國的大多數地方,只要不是人跡罕至,你給陳曉卿打個電話,他能迅速告訴你這地方哪家館子的飯菜好吃,必點的菜有哪些,包括怎麼囑咐廚師他都事無巨細地給你列出來;而按照《飯醉分子》作者閆濤的說法,會聽段子的人情商不錯,會講段子的人智商不錯,又能聽又能講的人則屬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型的。

陳曉卿對吃的愛,可能能與對兒子陳樂的愛持平。 08 年地震,陳曉卿在某家賣冒肥腸的小店裡遭遇餘震,起身往外跑時,想起還沒吃完的冒肥腸,陳曉卿又折回來坐到飯桌前:「太好吃了,砸死就砸死吧」。陳曉卿對吃的理解是:「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經歷著無數的苦痛和喜悅,只是中國人善於把痛苦藏在心裡,而把喜悅用四季的食物呈現在餐桌上。」聊起吃時,陳曉卿在《圓桌派》的小方桌前常常邊聊邊咽口水,難掩自小到大的那一份童心。童心這事兒很奇怪,如果是體現在一個二十啷噹歲的小夥子身上,那通常是毀滅性的;但如果是體現在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身上就顯得尤為可愛。

《圓桌派》里,竇文濤問陳曉卿:「你總說最好吃的是人,這個好字應該是讀作三聲還是四聲?」竇文濤還是嫩,一個沒事兒愛把自己圈在家裡研究金體書法的人講段子,充其量就是抓個發音梗。陳曉卿隨即給這位小老弟展示了一下,什麼叫講段子:

「上海飯局和北京飯局完全不一樣。上海的飯局,比如說我去上海,我想通過您(竇文濤)找道長(梁文道)吃頓飯,那您當時肯定說我問一問,不會當場答應這件事。然後問問道長,問問他說哪天有時間,這個事兒就成了。北京的飯局是這樣的:文道我熟啊,昨天我還跟他在一起,我讓他什麼時候來他就什麼時候來,我叫他立刻來,你來吧來吧。人來了,誒呀今天太不巧了,他在另外一個地方有一個局,要不然咱們要吃到三點鐘以後他才能來,要不然明天吧?第二天發現還沒來,說今天他病了,今天他確實不能來。所以說你還能再等一天嗎?再等一天,我肯定給你約來。到第三天往那一坐說,誒,梁文道多傻啊,你為什麼要跟他吃飯?」

陳曉卿除了講美食,集大成的領域還有講段子。區別於馮唐筆下油膩中年男人的葷段子,陳曉卿的段子雅俗共賞。陳曉卿講土匪怎麼通過一道燉魚識別被綁小孩子的家境:「沈從文年輕時不是當過土匪嘛,綁來的小孩子先餓三天,三天後給做一條魚。上來直接夾魚背大肉的孩子就直接放了,這是窮人家的孩子;上來先翻魚肚子的孩子得留著,這是富人家的孩子;一上來先挑魚腮幫子月牙肉吃的孩子,哼,你這個家裡面不傾家蕩產你不能走,因為家裡面你最受寵。」《至味在人間》里,陳曉卿講安慶人有多愛炒米。在經典黃梅小戲《打豬草》里,小媳婦兒偷隔壁家的筍子恰巧被鄰居主人撞見,不得已,半推半就地被鄰居啪啪啪了。改朝換代,這段內容成了封建糟粕,奈何「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塘埂下」的曲調過於深入人心,劇院決定對它戲改。戲改後的台詞是,到我家,打三個雞蛋,泡一碗炒米給你吃。「炒米,居然可以無差別替代男女之歡,可見安慶人對它的熱愛。」

閆濤說陳曉卿的段子是大型綜合性人文紀錄片的敘事風格,靜水流深,娓娓道來,在結尾的部分意料之中地升華了主題;他說完段子後往往真情流露出一臉驚慌四顧地錯愕,這份表情似乎是在告白:我才剛剛洗完澡,警察就衝進來了!

關於吃這件事兒,陳曉卿最喜歡的是那些小館子,一邊吃飯,一邊聽身邊許許多多普通的故事。他還有一個隱晦的三不原則:不要紅毯、不要玻璃轉盤、背後不要有服務員。

美食家沈宏非評價陳曉卿時說道:「吃喝有道,寫字有氣。各人筆下有各人的氣,這個不服不行。論寫吃,有人霸氣側漏,有人鑊氣狂噴,有人傻氣直冒,有人酸氣逼人。陳曉卿的氣,是地氣——這和「接地氣」還不完全是一回事,也還真不是逢大排檔必贊,見高級貨必罵的那種,那是慪氣。陳曉卿的地氣,不是從地里冒出來然後被他一彎腰接住,而是醞釀于丹田,厚積於舌根,薄發於舌尖,逆向地深入泥土,深入地表,深入人心。

這正是,

為什麼他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舌尖 3》口碑坍塌之外:盛名下的陳曉卿

《舌尖 3》口碑坍塌之外:盛名下的陳曉卿

文稿部分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陳曉卿

張立憲先生的博客

王小峰先生的博客

閆 濤先生的博客

陳曉卿先生的博客

《至味在人間》—陳曉卿

《陳曉卿的美食江湖》—錢夢妮女士

《你所未見的<舌尖上的中國>》—謝夢遙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