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國崛起 爭雄世界

大國崛起 爭雄世界

「隨心而動,想我所想」

獨特、深度、犀利

這裡是資深傳媒人周立東的《隨想》

每周與你相約

本期《隨想》推薦

???

大國崛起 爭雄世界(葡萄牙篇)

發現者紀念碑

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頭站立者即為亨利,其後為其助手加瑪,兩旁是一些隨同出發的航海家,以及葡國歷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以紀念葡萄牙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

界歷史波瀾壯闊、精彩異常,大國的興衰成敗構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篇章。多少年來,無數的歷史學家、政治家費盡心思地去探索這中間的規律和邏輯,以求「讀歷史、知興替」,產生了多如煙海般的鴻篇巨作。但大國興衰本身難有最終答案,因為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國家都是獨一無二的,所崛起的道路和方式都不盡相同。

縱觀人類歷史,在15世紀以前的世界歷史,是以歐亞大陸為中心的。無論是古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漢唐帝國、蒙古帝國等,雖然也曾疆域廣大,如古羅馬帝國曾將地中海變為它的內湖,但都是把歐亞大陸,最多加上北非的弧形地帶作為舞台,演繹著興衰生滅的悲喜劇。它們雖然都很強大,卻都難以跨越浩瀚的大洋,去征服未知的世界。而大洋佔到地球面積的70%,征服不了它就談不上真正的世界大國,更何況因它的阻隔還有廣袤的新大陸遊離於世界歷史的舞台外,所以這些帝國談不上純粹的全球大國。

從15世紀開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和美國這九個國家先後崛起,跨越了大洋,將影響力的觸角伸向了遙遠的地方。它們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今天正處在復興之路的中國,特別有價值。

下面,讓東哥帶領大家進入歷史的光陰隧道,去閱讀這九個世界大國的興衰故事吧。

葡萄牙

葡萄牙,位於西南歐的伊比利亞半島上,面積不過92391平方公里,到今天人口也不過一千多萬。可是,就是這個面積、人口和資源都比不上中國福建省的莞爾小國,卻能以當時不到100萬的人口,拉開了人類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了最富有的國家,一度和西班牙共同瓜分了世界。

葡萄牙地圖

15世紀的歐洲,在結束了中世紀的黑暗後,正處在對外擴張的前夜。這一序幕之所以由葡萄牙這樣不起眼的小國開啟,是因為它位於歐洲的邊緣,不處在歐陸的中心地帶,國內政治穩定,周邊戰事也少。同時,直接面向大洋的地理便利、地少資源匱乏的現實需求,也是它走在最前面的原因。當然,由於歐洲封建制的鬆散特點,國王、貴族和平民都有法律保障的權益,國王不能無限對內榨取,只能向外奪取。

包括葡萄牙在內的全歐洲向外擴張的最重要動能都是:尋求財富和尋求靈魂。前者指的是金銀和香料,後者是基督教要征服異教徒。15世紀的歐洲,剛從黑死病的毀滅中走出來,人口復甦、經濟發展、城鎮興起,商業開始繁榮。經濟繁榮對金屬貨幣的需求激增,而歐洲本身貴重金屬的蘊藏量就不多,這稀少的貴金屬在與阿拉伯人進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貿易中又大量流向東方,更加劇了嚴重的金銀荒。

15世紀末的歐洲經濟

丁香、胡椒、肉桂等香料對歐洲人極為重要,但香料產自遙遠的東方。種種原因下,歐洲踏上了開闢海洋的道路。

丁香、胡椒、肉桂等香料對歐洲人極為重要,它用於調味品、香水、藥品和宗教儀式。歐洲人的飲食結構中肉食佔比大,香料能調味,也便於冬天冷藏後去除其中異味。整個歐洲對香料需求量極大,但它產自遙遠的東方,路途漫長,運輸也很不方便,還要經過多次倒手,所以到了歐洲就價格奇貴了。當時的威尼斯就是因為地理便利,成了溝通歐洲和阿拉伯人香料貿易的中間商,從而賺到巨額財富。這不能不讓歐洲諸國眼紅。而隨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完全壟斷了東、西方交流的商路,對過往香料等商品苛以重稅,還不斷武力進攻歐洲,使得歐洲能獲得的香料等必需品更少、價格也更貴。

伴隨著對香料等東方商品的渴求,14世紀初出版的《馬可波羅遊記》,以熱情洋溢的筆觸,記錄了東方中國、印度、日本等諸國的繁榮富庶,更讓整個歐洲掀起「到東方去」的熱潮,這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興起的到歐美去的熱潮完全類似,都是對美好富裕生活的追求,是人性的本然。

忽必烈接見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以熱情洋溢的筆觸,記錄了東方中國、印度、日本等諸國的繁榮富庶,讓整個歐洲掀起「到東方去」的熱潮。

歐洲各國都信仰的基督教,和佛教、印度教等不同,基督教充滿著普世主義情懷,征服和改變異教徒的信仰成了傳播福音的核心任務。它甚至認為,基督之所以出世,除了安排猶太人命運,更是要安排全人類命運。基督教唯我獨尊的上帝觀和拯救全人類的使命感成了歐洲對外擴張的主要動力之一。此時歐洲面對正處在上升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奪占君士坦丁堡、佔領巴爾幹繼而到達中歐,雖於1529年在維也納城下戰敗,但仍然處於進攻的態勢,整個基督教世界面臨著巨大危險。

而歐洲很早的歷史傳說,預言遙遠的東方有個約翰王的強大基督教國家,盛產香料並富得流油。歐洲人希望找到它,並聯合起來夾攻穆斯林。中國元朝強大起來打破穆斯林的封鎖後,曾向歐洲國家提出結盟的願望。15世紀初蒙古貴族帖木兒大敗奧斯曼帝國並俘獲奧斯曼蘇丹後,令全歐洲為之歡欣鼓舞。但歐洲通往遠東的原有陸路、海路還都是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牢牢控制著,因此開闢新的海上通道前往東方,就是歐洲人的燃眉之急了。

基督教唯我獨尊的上帝觀和拯救全人類的使命感成了歐洲對外擴張的主要動力之一。

黃金、香料和基督教三大動力都指向了遙遠而神秘的東方。人類到了15世紀,面對大洋仍然一籌莫展,歐洲的航海史雖早,但多是在地中海上、或沿歐陸海岸的短途航行。要開闢到東方去的新航路,長途漫漫、路途艱險,是對未知領域的不折不扣的探險。而對神秘領域的探求,初起者多是不安份的人,動機完全是奪取財富、征服土地和霸佔女人,這是人性的原始本能,談不上高尚,甚至帶有血腥和罪惡。但它畢竟完全跨越了大洋,把互相隔絕的人類幾大文明區溝通了起來,從此人類的文明發展加快了,所以它應當算是全球化的第一步。

葡萄牙乃至整個歐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航海家是亨利王子,他是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的三兒子。亨利王子自幼博學強記,但對政治不感興趣,早早地就把探索未知領域、並將基督教傳播到這些地方當成自己的事業,為此終身未婚。他的最早航行集中在西非海岸,先後發現了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亞速爾群島等,並征服了險惡的南部非洲博哈爾角,在這裡不遠處小河口發現了歐洲夢寐以求的砂金。

葡萄牙亨利王子—改變世界版圖地理大發現的第一人

前期的航海事業投資巨大而回報很小,就是貴為王子的亨利都難免不被人攻擊,認為這是得不嘗失的無益之舉。直到亨利在進攻布朗角時帶回了10個穆斯林俘虜,情況才有所改變。這是罪惡的奴隸貿易的開始,從此這項勾當一發而不可收拾。奴隸貿易的豐厚所得,刺激了整個歐洲,成了早期航海探險最大的利益驅動。不久,亨利王子的船隊沿著塞內加爾河、甘比亞河等逐漸進入非洲內陸,一個又一個繁榮的黑人國家被發現,一船船黑奴被運往歐洲。亨利的航行為以後跨越大洋的遠征,奠定了技術、經驗和人才的基礎。

繼亨利後探險的是葡萄牙富商戈麥斯,他和葡萄牙國王阿方索達成了分成制度,即新的掠奪所得雙方按一定比例分配。他們的目標是真正佔領西非海岸、並進入廣袤的非洲內陸。當戈麥斯的船長們源源不斷地把一船船奴隸、象牙、黃金帶回葡萄牙時,葡國迅速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了,當然戈麥斯也成了巨富。今天,黃金海岸、象牙海岸等地理名詞,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到協議期滿時,戈麥斯的水手們已到達了幾內亞灣東岸,征服了近3000公里的海岸線。

葡萄牙:早期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形成

1481年繼位的若奧二世,是個大有作為的君王,在他的時代阿贊布亞發現了迦納的大量黃金、卡奧發現了剛果河,這進一步為葡萄牙帶來了巨額財富。1450年~1500年間,葡萄牙從西非擄得了15萬黑奴,1496年~1521年間進口的黃金就達17萬金幣。而迪亞士終於到達了非洲最南端的風暴角,若奧二世把它命名為「好望角」。但葡萄牙也遺憾地錯過了哥倫布,因為若奧二世的顧問們認為哥倫布向西跨越大西洋的航程太遠,而葡國已經接近到達印度的門檻了。這個錯誤,使西班牙人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緊隨著葡萄牙之後,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也加入了航海探險,雙方的矛盾加深,衝突也多了起來。為了解決問題,1493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制定了著名的「教皇子午線」,劃分兩國新發現的陸地和島嶼。同時,葡西兩國政府還簽定了《托爾德西拉斯條約》,作為教皇訓諭的補充。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問題複雜了起來,這深深刺激了葡萄牙若奧二世,他加緊進行到印度的探險活動。

哥倫布在美洲登陸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加速了葡萄牙到印度的探索。

雖然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葡萄牙自北向南沿西非海岸探索了幾千公里,發現了大批島嶼和海灣,帶回了無數的黑奴和黃金等,也到達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但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並最終到達遠東,才是最重要目標。這個任務由偉大的航海家達·伽馬來完成,越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其難度遠超原先的探索,因為它沒了廣袤陸地沿岸做為依靠了。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的船隊出發了,總共就四條船、170人而已,但這次航行將改變人類歷史。經過一年的與大洋搏鬥,在佔領了東非很多地方並建立前進基地後,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船隊終於抵達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葡萄牙王國在歷經四任國王、耗時80多年後,成功開闢由西歐到達遠東的海上航路。此後,它走上了建立商業帝國的道路。

1497年,達·伽馬的船隊抵達印度果阿。

葡萄牙人到達印度後,利用莫卧爾兒王朝的腐朽和其它土幫的分裂和矛盾,成功地建立起卡利卡特、果阿、科欽等據點,並逼迫印度各地的統治者簽訂對葡萄牙極為有利的貿易協定,享有獨佔式貿易特權。

達·伽馬因其巨大的功績,被葡萄牙王室封為印度總督,並獲「伯爵」稱號。在他之後,葡萄牙人還攻佔霍爾木茲,控制紅海河口,進而在1508年與阿拉伯人、印度人聯軍的第烏海戰中,以少勝多地完敗對手,掌控了印度洋航線。

葡萄牙的殖民之路

在第二任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時期,為徹底壟斷香料貿易,葡萄牙攻佔了馬六甲、奪佔了摩鹿加群島(香料群島),對印度、波斯灣和紅海入海口等地的控制變為直接統治。這是一個遠超當時葡萄牙人口等國力要素的行動,他差點取得成功,但在攻擊亞丁城之戰中慘敗後,國內對他的權大震主的誹謗讓他失掉了印度總督,1515年12月死於回國的船上。

阿爾布克爾克不是個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但卻是個優秀的征服者和成功的統治者,他的壯志難酬在於葡萄牙實在是人口太少了,一次只能派出最多幾千人的軍隊。在他之後的歷任總督,無論見識還是能力都和他相差太遠,除了後來利用賄賂、勾結中國地方官,合著騙佔中國澳門做為貿易點外,它在遠東基本上處在了守勢。

當然,在美洲大陸上,葡萄牙也並非一無所獲,它獨佔了南美的巴西,這是個領土面積比葡萄牙本土幾乎大100倍的熱帶領土,資源豐富、物產富足。巴西對葡萄牙前期的主要貢獻是產出了歐洲很缺乏的蔗糖,1530年~1600年,它每年產糖近萬噸。為滿足莊園主對勞力的需求,大量黑奴從非洲被運往了巴西。

葡萄牙殖民地分布圖

葡萄牙 海外省: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原殖民地:巴西,非洲海岸和印度(局部),安哥拉、莫三比克、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南部的馬六甲、中國澳門地區、東帝汶、維德角、幾內亞比索、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葡萄牙的商業殖民帝國,在很長時間內幾乎壟斷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還掘取了大量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1503年~1506年光香料一項,每年進口量就達230萬英鎊。但很快它的頹勢就出現了,這是因為本土人口太少,不到二百萬的人口,實在不能組織起強大的軍隊去控制從遠東到西歐的航路。當然,它所獲取的巨額財富,讓歐洲諸強眼紅,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紛紛加入殖民行列,大量的香料運回歐洲使得其價格迅速下跌。在和殖民新貴的較量中,國力弱小的葡萄牙很快落了下風,馬六甲、霍爾木茲、帝汶、雅加達等關鍵據點全部丟失。

還有,富裕之後的享樂主義讓葡國人民失掉了進取心,畢竟巨額財富對人口很少的國家而言已足夠快樂生活了。在曼努埃爾國王去世後,葡萄牙再也沒有了強有力、有進取心的君王,帶領國家去繼續搏擊奮鬥了。

追風傳媒丨《時代列車》高鐵雜誌運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追風傳媒 的精彩文章:

中國鐵路:從「爬行」到「追風」的變遷

TAG:追風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