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滄州警方辦理涉毒案查獲50克冰毒,檢驗後竟然是冰糖

滄州警方辦理涉毒案查獲50克冰毒,檢驗後竟然是冰糖

「這毒販也忒不地道了吧,這麼一大袋『冰毒』,全是冰糖,這是忘了往裡摻毒品了,還是怎麼的?」黃偉把手裡的檢驗報告遞給運河公安分局的禁毒民警,笑著和他打趣道。

每天坐在檢驗操作台前,利用各種儀器對案件中提取的檢材進行檢驗。每次檢驗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故事,關乎涉案人員的命運,容不得半點差錯。工作時嚴謹認真,生活中幽默風趣,這就是黃偉,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理化檢驗室一名高級理化檢驗工程師。

前不久,運河公安分局偵辦了一起涉毒案件。在抓捕涉毒嫌疑人的同時,禁毒民警還當場在涉毒嫌疑人的住處繳獲了一大包約50克疑似冰毒的白色晶體顆粒。

「這一大包疑似冰毒很快就送到了我的手裡,整袋兒『冰毒』一上手,再搭眼一看,我當時就感覺不太對。」黃偉告訴記者,幹了這麼多年的理化檢驗工作,過手的毒品實在太多了。

黃偉說,這一大包疑似冰毒,從外觀上看都是大個的結晶體,和冰毒的狀態很像,但是從重量上感覺要比冰毒重,密度也更大,也就是說比冰毒要硬得多。

接下來,黃偉按照既定程序對這包疑似冰毒進行了多點位提取檢驗,結果卻讓人哭笑不得,原來這就是一包冰糖。這才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這種情況以前也見過。有些毒犯在販賣毒品時,為了追求巨額利潤,千方百計地往毒品里摻雜質,其實就是為了摻假增加毒品的重量。」黃偉告訴記者。

這些年,黃偉在冰毒中檢驗出的雜質主要是冰糖以及各種與冰毒相似的食品添加劑和化工原料。這些東西多數對人體都有傷害,更有甚者就像剛才說的那起案件似的,賣出的毒品里根本就是「忘」摻毒品了。


2016年,市刑警支隊自偵辦理了我市最大的一起販毒案件,這起案件涉案人員眾多,涉及的毒品種類也非常多,有冰毒、麻古、「奶茶」(MDMA搖頭丸)等,還有制毒原料麻黃鹼偽麻黃鹼。

在案件偵辦過程中,送檢最密集的時候,半個月時間,黃偉和同事們就檢驗了上百份可疑樣品檢材。在抓捕涉案嫌犯康某時,辦案民警繳獲了8大袋淡黃色晶體,經過初步稱重約8公斤,辦案民警當時就認為這些都是冰毒。

接到送檢的疑似毒品後,黃偉和同事們對8大袋檢材進行了多點取樣檢驗,最終確定這8大袋都是制毒原料麻黃鹼偽麻黃鹼,並不是冰毒。

「麻黃鹼偽麻黃鹼呈淡黃色,結晶後乍一看上去,與冰毒的外觀是非常相似的。」黃偉告訴記者,如果沒有經過檢驗,僅憑主觀判斷,對康某的審判結果與檢驗後的結果相比會有天壤之別。


在這起案件中,「奶茶」作為新型毒品在我市首次亮相。

「民警拿過來時並不知道是毒品,只是作為涉案物品,需要檢驗來排除嫌疑。」黃偉告訴記者,外包裝和外面超市賣的奶茶一模一樣,他們當時也沒有重點關注,主觀上認為就是平常的奶茶。

打開包裝,裡面飄出一股甜香又非常膩的味道,就像有時走在街上,一些食品作坊里傳出的那種膩膩的甜香味。按照以往的經驗,黃偉知道這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特有的味道。

「以前聽說過『奶茶』這種新型毒品,但是一直沒見過,滄州也沒有。當時就想了,這麼大的案子,外地來的毒品,萬一要是呢?檢驗的時候大夥都特別興奮……」黃偉告訴記者。

隨後,黃偉和同事一起提取了袋子里的一些棕褐色粉末樣本進行溶解,經過一步步檢驗,最終得出結論,檢材中含有MDMA搖頭丸成分,屬於毒品的一種。

黃偉說,做一份毒品的檢驗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快,對於樣本前期的處理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至少要40分鐘,整個一個檢驗全部完成至少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在這起案件中,黃偉和同事先後檢驗了80多包疑似冰毒。80多包,小的一包只有不到一克疑似冰毒,他們每一包都得做出檢驗,那段日子可把他們累壞了。


正說著,又有民警送檢驗樣品來了。接過民警手中的樣品,黃偉一邊歸類放置,一邊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工作中,毒品檢驗能佔到一多半,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有毒物質進行檢驗,給案件特別是命案的定性提供證據支持。

「我們平時工作就在實驗室,很少出外勤。」黃偉說,記得上一次出外勤還是去的泊頭,一名四五歲的小孩中毒死亡,我們到現場提取檢驗樣品。

死去的這名男孩是家裡的寶貝疙瘩。案發當天,他在外面玩,他的爺爺拿著飲料在身後寸步不離,隔一會兒就給他喂一口。讓人想不到的是,男孩玩著玩著突然就不對勁兒了,當天男孩疑似中毒死亡。回想起孩子當天入口的東西,家人懷疑毒源就是那瓶飲料。

此案的發生引起了當地的高度重視,當天同款飲料禁售,泊頭警方向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緊急求援。黃偉隨隊趕到泊頭,看到孩子的一瞬間,他得出了初步判斷——亞硝酸鹽中毒。

「當時我看到孩子嘴唇、耳朵和指尖發青,這就是非常明顯的亞硝酸鹽中毒的特徵。」黃偉告訴記者,他通過檢驗首先排除了飲料中含有亞硝酸鹽的可能。

隨後,黃偉對孩子當天玩耍以及平時居住的環境進行勘查,發現孩子的家是前廠後宅,廠里做金屬加工,其中一間屋子裡就有大量的亞硝酸鹽,且這間屋子的門在當天是開著的。也就是說,孩子存在誤服亞硝酸鹽的可能。

誤服和意外中毒的案件,在我市每年都會發生幾起,針對這類的案件,理化檢驗的結果就成了破案的關鍵。


「干我們這一行就得不停的學習,不學就會落後。」黃偉深知新的「毒」物層出不窮,只要他稍有鬆懈,一些新的有毒物質的檢驗方法就掌握不了。

多年來,黃偉一直不忘堅持學習,每年都要參加兩三次公安部或省公安廳組織的專業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每次出去都能帶回一些最先進的理化知識和新有毒物質的消息。

由於技術水平有限,每次遇到做不了的檢驗,黃偉他們都要將樣品送到公安部或省公安廳進行檢驗。送檢對黃偉和同事們來說是絕對不容錯過的「學藝」機會。

每次「學藝」時,人家坐著檢驗,黃偉就站在一邊看著,眼都不帶眨的,遇到不明白的趕緊問,趕緊學。隨著越來越熟悉,「師傅」也明白基層的情況,很少藏著掖著,盡量都給他講解清楚。

「每次送檢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畢竟公安部以及省公安廳的理化部門工作人員見多識廣,經驗更加豐富。有的時候和真相其實就隔著一層窗戶紙,人家隨便點撥一句,就能讓咱茅塞頓開。可人家要是不告訴咱,咱真是打破頭也想不出來。」黃偉說。

一次次「偷師」,讓黃偉和同事們掌握了很多新的檢驗手法、技術和經驗。每次掌握了新知識,他們一回到單位就趕緊練熟,因為他們深知,只有掌握了才是自己的。

黃偉:滄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理化檢驗室負責人,是我市公安機關僅有的兩名高級理化檢驗工程師之一。2000年,他畢業於河北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同年,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一名人民警察,被分配到黃驊公安局工作。2002年,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在全市範圍選調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黃偉被調到當時的法醫化驗大隊,這一干就是16年。

16年來,黃偉具體做過多少份檢材已經無從考證。近5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檢驗設備不斷更新,技術水平不斷升級,檢驗效率不斷提高,黃偉帶領的理化檢驗室全體人員每年都會參與上百起案件相關物證的檢驗工作,先後出具理化檢驗報告500份以上,為我市公安機關偵破案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支持。

本報記者 張楠 攝影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州晚報 的精彩文章:

滄州村民:飛刀刻字送春來
樹立時代新風,展示滄州精神,第十三屆「滄州驕傲」評選寒冬中溫暖獅城

TAG:滄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