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慶幸孩子不是我的「影子」:請珍惜幫我們帶孩子的老人!

我慶幸孩子不是我的「影子」:請珍惜幫我們帶孩子的老人!

【史錄選專欄】

我慶幸孩子不是我的「影子」

原創作者|史錄選(甘肅省涇川縣丰台鎮張觀察小學校長)

本文為史錄選校長原創,首發史錄選校長個人公眾號「雪貓的世界」,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孩子不能是我的影子」,這是母親常說的一句話。母親已經去世兩年了,每當我一想起這句話,似乎,我好像又看到了母親站在了我的面前,微笑著,撫摸著我的面頰。最近,我突然有了這樣的一種觸動,我多想和小時候一樣,得到母親的慈愛。可,這隻能是一種奢望,一個人一旦步入中年以後,心理上就會有一種反彈,即渴望得到小時候的感受,特別是母愛。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甘肅農村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只有三十來戶人家,那時,有文化的人的確不多。我的外公思想很開明,聽說在我母親很小的時候,外公送母親讀了完小,母親不但唱歌很好聽,而且,寫文章也不錯,我記得母親對我說過:「寫文章是要有遺傳的。」有時候,我也特別地相信這句話。懂得一點文化的母親,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的確很開明。母親很少干預我們的行為,即便有時我們做了錯事,母親從來不像別的父母那樣,對孩子就是一頓暴打或者謾罵,反倒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這件事為什麼錯了。有時候,我們實在弄不明白錯誤的原因,母親會停下手頭的事情,微笑著幫助我們分析錯誤的原因。母親是一個凡事總讓自己孩子先嘗試後幫助的人,很少包辦代替我們做事。

有這麼一件事。

我12歲那年,一天下午,我趁父母去生產隊勞動,偷偷地把自家的那輛永久牌自行車推出去,學騎自行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沒騎幾下,車子一下子摔倒了,我壓在了車子上面,腳蹬折彎了。當時,我嚇得簡直要死,隨後,我把自行車使勁挪進屋子裡。直至天黑的時候,父母才回來,晚飯,母親做的是玉米麵糊糊,當時,這還是上等的飯,我坐著一口沒吃,母親問我,我耷拉著頭,只是說不想吃,父親已經明白我又做了什麼錯事,開始嘮叨了。晚上臨睡前,母親把我摟在懷裡,小聲問我:「做錯了事要敢於承認?」我記得當時我是冒著很大的勇氣告訴了母親我把自行車弄壞了。當時,母親不但沒有責怪我,反倒笑眯眯地說:「我娃真勇敢,學會騎自行車,可以帶媽媽闖天下啊。」母親的這一句話,四十多年過去了,我還記憶猶新。原本,我想我是少不了父母的一頓暴打,反倒,母親還一個勁地誇我。

母親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凡是我們主動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錯了,母親不但讓我們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還會從錯誤中尋找出一些正面的東西,鼓勵我們。母親教育我們的這條路,其實就是張文質老師所說的「讓孩子成為孩子,才是最健康、最基礎性、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做法。」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父母必須理解、接受並尊重這種「緩慢」,而不要總是試圖想著改變它,調整它。張老師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吃飯很慢,一口飯要咀嚼很長時間,不理解的父母會感覺這個孩子吃飯怎麼如此磨蹭,理解的父母會認為孩子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來體驗身體的一些感覺。這個例子讓我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始終要回歸到孩子的角色,去體驗,去感知,而不要利用自己的強力改變孩子的一切做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種力叫「鈍感力」,這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經提出來的。鈍感力對孩子起著一種保護作用,有時候還會避免某些外界的打擊。鈍感力在孩子行為上顯示出「慢」,比如,我們有時候批評班裡某個學生,怎麼責備,對他無濟於事,老師總認為這樣的孩子不可救藥,其實,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了這個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強。

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經在文章里寫道,他小時候為了看一朵花是怎麼開的,整整一個下午,在地上蹲著,他的母親看到他這樣竟然哭了,覺得這個孩子怎麼有一股傻氣。當時,母親並不理解一個孩子會因為對大自然感興趣,一下午堅持做這樣看似無聊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要極力去維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心中總有一種「內在秩序」,我們不要輕易去破壞,往往,許多很有成就的人正是因為守住了這種秩序才得以步入成功的巔峰。我們不要總是認為我們的話語句句是對的,其實,我們的好多言語站在我們的角度是對的,而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不適宜而出現錯誤。

我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是個「異類」。寒暑假期間,好多父母總會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輔導班、藝術班,而我從不這樣做。兩個孩子從上學前班到讀大學,我遵循的是她們「順其自然」的成長規律,一些人看來,認為我是一個很不稱職的父親,對孩子「放任自流」,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只有大膽地放,才會有飽滿的收。「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是我的一句口頭禪,扶著孩子走,孩子一旦跌倒,可能就站不起來,讓孩子自己學著走,即便跌倒了,至少自己一定會站起來。

我又想起了這麼一件事。

女兒讀高三那年,因為瑣事,和班裡幾個女同學發生矛盾,當時,女兒在全級成績名列第一,或許就因為這一點,那幾個女孩子總會有意無意地給我女兒找茬,她們幾個準備聯合起來,揚言把我女兒「好好收拾一頓」。一天下午,女兒一回家,哭哭啼啼,對我訴說了這件事,女兒執意要轉學,否則,她就輟學。

對於這件事,要是遇上別的父母,一定會去找班主任或者找那些孩子的父母論事,而我卻沒有這樣做。我認為——女兒已經是高三學生了,對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是完全有能力處理了,即使,當時面臨高考,我覺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能因此而由父母包辦代替。假如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女兒遇到同樣情形的事情,是會不知所措的。正因此,我才「袖手旁觀」,我記得,當時,我對女兒這樣說:「逃避不是最佳的選擇,轉學不可能,和同學的矛盾要儘快解決,高考也不能耽擱,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女兒聽我這麼一說,憤怒地對我吼叫:「你還是我的爸嗎,怎麼這麼狠心?」我說:「我就是你爸,這是天經地義的。」女兒對我無望,獨自眼淚巴巴地又回到了學校。

女兒走後,我心裡忐忑不安,那個夜晚,我毫無睡意,總在想著女兒有沒有能力儘快讓自己走出困境,第二天,我好幾次給班主任去了電話,想知道女兒的情況。過後那幾天,一到晚上九點半,我悄悄地到女兒所在的學校門口,看著女兒在晚自習下後從裡面走出來獨自回家,我擔心那些孩子對我女兒造成傷害,但,這幾個晚上,女兒從來不知道我就潛藏在她的身邊默默地守護著她。這樣,過了兩周,一天下午,女兒一回家,喜出望外,主動和我打招呼,對我說:「爸,矛盾解決了,她們和我和好了。」我微笑著對她頓時豎起大拇指,問她:「怎麼解決的?」「我偏偏不說,這是秘密。」女兒說著,向我做了一個鬼臉。至此,我才放下心來。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要「狠一點」,該放手的時候必須放手,屬於孩子做的父母絕不能代替。孩子的學習和做人是一脈相承的,我們不要總是只顧及孩子的學習卻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包辦代替,這是一種很不理智的做法。張文質老師說:「把每一個孩子當成天鵝去鼓勵」,這絕不是說對孩子的一切都要父母包辦代替,恰恰,張老師告訴我們:孩子還沒有成為天鵝之前的那段路,特別關鍵,每一步需要孩子自己走,自己去摸索,即使走錯路,或者摔倒了,走回頭路或者自己站起來也是一種生活的歷練,一種對生命的感悟。

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希望我是天才。

我經常聽好多孩子的父母說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妻子多次對我說:「要是我們的孩子是天才,該多好!」

五年前,我們村子的一個男孩子考上了清華大學,這事不但整個村子沸騰了,就包括我們整個縣以及孩子所在的學校,每逢大會小會,領導總會拿這個孩子說事。一個本該正常的人好端端地被神化了,一時間,村民相互議論這個被譽為「神童」的孩子簡直要炸鍋了。

我總在思考:考上清華、北大就是天才?這麼說,清華、北大就是天堂了。天才是什麼?天才的人,並不是我們的孩子做不到,張文質老師說:「其實一個人能夠在小事業上做出大格局,也可以成為天才了。」做好小事業,並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一種忍耐程度,需要濃厚的興趣,還要看看孩子們的專註程度,這些因素需要父母積極的鼓勵,或許,有時候,對於小事一些父母並不感興趣,但為了孩子,還要積極支持。父母的出發點要把孩子當做一個普通人去看待,不要一開始立下誓言——我必須要讓孩子成為天才。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滿足自己的心愿,不是我們的孩子努力不夠,而是我們的思想把行為搞砸了。

我的兒子讀初二,有一次周末,兒子一回家,就對我說:「爸,我能不能參加校級演講賽?」當時,我吃驚地看著兒子,簡直不知道對他要說什麼。因為我知道,凡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有什麼理由不能參加演講賽呢?兒子好像看出了我的猶豫,接著對我又說:「爸,我寫不出演講稿,要求800字,主題是孝敬父母。」坐在一旁的妻子急著替兒子說:「兒子,寫稿子這事不要擔心,有你爸爸在,還怕什麼?」兒子聽媽媽這麼一說,頓時喜笑顏開。而我卻愁眉緊鎖,特別嚴肅地對兒子說:「自己的事,自己做。」那晚,我是陪著兒子一句一句寫完演講稿的,在寫作過程中,有些詞語,兒子感覺枯竭,我鼓勵他查詞典或者上網去查,或者,我說一個字,讓兒子來組詞,我就採取這種從最細微的地方做起,不怕麻煩,雖說,兒子寫得稿子還是有問題,但,他自我感覺已經很滿意了。那次演講,兒子得了二等獎,班主任劉老師還說我的兒子是演講的天才。兒子對我說:「爸,張茜茜是我們班平時數一數二的演說家,怎麼連個鼓勵獎也沒拿到?你說為什麼?」「為什麼?」我追問一句。兒子說:「她的演講稿是爸爸代替寫的,過於成人化。他爸是縣裡的作協主席呢。」趁機,我對兒子說:「寫稿子有那麼難嗎?世上每一件事都是這樣,只要你用心做了,一切難事就變得特別簡單了。」

當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的時候,我暗暗認為自己的兩個孩子就是「天才」,天才並不是人們常說的那種「什麼都知道」的神童,而是那些「一切從小事獨立做起」的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一個特別注重「小事」的人,在他的鄉村教育中,特別注重孩子平時的一舉手、一投足,他認為「一個孩子只有手足行為端正了,方可走天下。」張文質老師倡導「教育是一個慢藝術」,我對這個「慢」的理解就是「教育要從一點一滴中做起。」急躁的人無論如何是做不好小事小節的。我的女兒讀初中那陣子,英語成績特別差,為了幫助她提高英語成績,每天早晨,我和女兒提前半小時起床,女兒讀,我也讀,這樣堅持了幾個月,女兒對學習英語有了興趣,自學習慣初步養成,後來,女兒大學畢業,英語過了六級,這次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英語成績特別突出。我記得女兒對我說過這麼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懼小事。」至此,可以看出:小事可以成人,也可以敗人。

「有的時候千言萬語真是抵不上一個深情的擁抱。而這樣深情的擁抱不是一年只抱一次,不是一月只抱一次,而是應該每天都擁抱一次,孩子越小,我們越要經常擁抱他,同時把這樣的擁抱堅持下去,每天無論多忙,都應該對孩子說一些柔軟、甜蜜的話語,每一天都注視著孩子的眼睛傾聽他、欣賞他,也讓孩子分享你內心的情感。」張文質老師的這段話,我不止一次地閱讀。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我的確擁抱的不夠,現在,孩子長大了,對孩子的孩子,擁抱他們是這個世界饋贈給我的一項最神聖、最有使命感的事。一個孩子生命的未來,需要這個孩子自己去設計,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只是一個陪伴人,適當的時候,父母只是扶他一把就可以了。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到——

1、要求孩子主動去做每一件事,即便錯了,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從錯誤中尋找出一些正面的東西,自己鼓勵自己。

2、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適當的時候,父母對孩子要「狠一點」,該放手的時候必須放手,屬於孩子做的父母絕不能代替。

3、孩子一生的道路,父母只是一個陪伴人,將來孩子怎麼走,需要孩子自己去設計,只有自己設計的才最貼心、走得最久遠。

延伸閱讀:

沒有獨自帶過娃,怎知家有老人的好?請珍惜幫我們帶孩子的老人!

原創作者|魯尼媽媽

01

最近這兩周真是忙得雞飛狗跳,我媽不在,魯尼又因為生病請假在家,我一個人帶倆娃,每天過得像打仗一樣。

就在剛才,小貝哭鬧著要睡覺,我把他抱到床上躺著餵奶哄睡,正當我也迷迷糊糊快要睡著時,魯尼突然在廁所里大喊:「媽媽,快過來幫我擦屁股!我又拉稀了!」

小貝一個激靈,馬上停止了吸奶,睜開眼睛望了我一眼,哇得大哭起來。

每次好不容易要哄睡著又被哥哥的大叫聲吵醒,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又急又氣,一邊哄著小貝一邊朝著廁所方向大吼:「你自己擦!別再大叫了,我正在哄弟弟睡覺!」說完趕緊把奶頭塞進小貝嘴裡,繼續哄睡。

魯尼仍在廁所里大聲叫,我卻不敢再出聲回應,生怕又驚醒了還沒睡熟的小貝。

過了一會兒,感覺到小貝吃奶的嘴鬆開了,我便輕輕地脫去他的羽絨外套,給他蓋好被子,下了床。

來到廁所門口,正想教訓魯尼「以後在我哄弟弟睡覺時無論什麼事都不要大叫」時,魯尼卻先開口連珠炮似的控訴我:

「媽媽,你不愛我了,我確定你不愛我了,你每天只想著弟弟,我都拉稀了你也不管我!媽媽,外婆什麼時候回來啊?我要外婆!」

說著說著眼眶便紅了起來。

聽了他的話,我心裡也酸溜溜的,是啊,這段時間我媽不在,我光是帶弟弟就忙得不可開交,哪還有時間和心思管他啊。

可是天氣很冷,我顧不得跟他解釋,快速地疊好紙巾幫他擦了屁股,抱著哭泣的他立刻回到了溫暖的房間里。

我一邊把魯尼抱在懷裡安慰,一邊回憶起這幾天來一個人帶娃的各種尷尬場景:

一天早上,給小貝把便時,自己也突然著急想上廁所,可是便沒把完,總不能丟下小貝自己跑去廁所吧,於是只好使勁地憋著,等他一拉完,迅速地擦完屁股,抱著他一起沖向廁所~~~

炒菜的時候,油鍋已經冒煙,我正要把菜倒進去,小貝爬過來哭著要抱抱,我只好關掉煤氣,把他背在身上繼續炒菜~~~

吃飯的時候,把小貝餵飽後,我才剛吃兩口,小貝在餐椅上就坐得不耐煩了,哭著要抱,我只好放下碗筷,一手抱著他,一手拿勺子快速地舀幾口飯~~~

魯尼要上鋼琴課,正好遇上了寒風細雨的天氣,我只好把小貝裹得嚴嚴實實的,緊緊地抱在懷裡,戴上帽子,低著頭,頂著大風,慢慢陪著魯尼走到琴行~~~

想逃離家裡的戰場,於是帶著倆娃出門逛書城,結果好多地方都找不到升降梯,只好使盡全身力氣抬著推車上下樓梯~~~

……

02

每當這些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媽在就好了,我便可以立即把小貝交給她。

可是,她在的時候,我卻並沒有意識到家裡多一個老人有什麼好,如今仔細想想,之前生活所有的安逸,輕鬆和從容,其實多虧了媽媽在家。

媽媽在的時候,每天想盡辦法給我煲各種湯,我幾乎連廚房都不用進;吃飯時,她也會先把我的湯和飯盛好,然後抱著小貝,讓我先吃。

吃完飯我也不用收拾碗筷,不用清理掉在桌上地上餐椅上的黏糊糊的米糊或是飯粒,我只需要陪好小貝就行了。

我在陪魯尼玩耍時,媽媽就會帶著小貝出去溜達,而我哄小貝睡覺時,她就會陪著魯尼,不讓他大聲吵鬧。

知道我要喂夜奶休息不好,有一次,她忍著一夜的高燒睡不著也不敢過來問我家裡有沒有退燒藥。

還有一個晚上,魯尼跟她睡,半夜突然上吐下瀉,被子床單和褲子全弄髒了,她為了不打擾我休息,一個人手忙腳亂清理了半天~~~

不久前,我跟她鬧矛盾,她說不幫我帶孩子了,我還在心裡想,不帶就不帶唄,我一個人把小貝帶到一歲,上班了就請個保姆。

現在想想卻是啪啪啪打臉,一個人帶孩子,真TM不是人過的日子啊!

這半個月來,我沒喝過一口熱湯,沒有細嚼慢咽吃過一頓飯,沒有安安靜靜蹲過一次馬桶(媽媽們肯定都能腦補那種你上廁所娃在門口嚎啕大哭的畫面,所以我每次都得把小貝一同抱進廁所,速戰速決,當然除了周末老公在家的日子),沒有一天睡過好覺,沒有一天不著急上火對著魯尼大聲吼叫~~~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今我才真正體會到了。

03

朋友艷子一直以來是我最羨慕的人,她爸媽都在深圳幫著她帶孩子,她非常放心,因此平時下了班有空就跟朋友逛街美容做頭髮看電影,因為自己狀態好,平時對待孩子也總是和聲細氣的。

可是最近她卻是忙得暈頭轉向,就是因為最近這一波流感害的。

先是小孩病了,連續發燒幾天,接著她媽也病倒了,她只好請假在家照顧孩子和媽媽,爸爸便負責買菜做飯。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在這時,老家傳來了奶奶病危的消息,爸爸不得不立刻趕回去,於是家裡就剩下了艷子一個人照顧老的小的兩個病號。

每天除了給孩子喂飯喂葯陪玩,給媽媽按摩擦身陪聊,還要抽空洗衣做飯掃地收拾屋子。

艷子說,她每天都累得想癱在床上長睡不醒,可是還是得掙扎著起來給孩子量體溫,給媽媽遞熱水。

有一天,孩子吵著要吃糖,要是以往,她肯定會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共情或是遊戲,可是那天,她實在是太累太煩了,於是忍不住大吼了孩子一頓,孩子從來沒有見媽媽這麼凶過,哭得一塌糊塗,她也被自己的失態驚呆了。

這時候的她才明白,以前那些所謂的歲月靜好和淡定從容,都是因為有爸爸媽媽給她當後勤,替她分擔了大部分生活的重擔啊!

04

最近跟小區里的丫丫媽聊天,她說羨慕我還有媽媽幫忙帶孩子,而她的媽媽早在她生孩子前就生病去世了,後來只能讓婆婆來幫忙帶孩子。

一開始她還能跟婆婆和睦相處,可是,住久了,她就發現,婆婆的很多行為自己實在是看不慣,比如,她經常把掉在桌子上的飯菜也撿起來吃,把內褲和襪子一起放進洗衣機,擦過灶台的抹布又拿來洗碗~~~

這些她都忍了,讓她忍受不了的是婆婆帶孩子的方式:奶瓶很長時間不消毒就拿來沖奶,追著孩子喂飯喂水果,怕孩子噎著就把肉嚼碎了給孩子吃,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對孩子毫無原則地寵溺~~~

每次看到這些行為,丫丫媽都忍不住要指出來,可是婆婆不說什麼,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不知道是婆婆給孩子吃了什麼還是怎的,孩子突然上吐下瀉,丫丫媽急得發瘋似的沖著婆婆大吼,這一下倒好,婆婆也終於忍不住了,兩人大吵了一頓。

第二天一早,婆婆便收拾東西回了老家,再也沒有過來。

當時孩子不到一歲,丫丫媽只好辭了工作,從此一人帶娃,經歷了所有新手媽媽遇到的困難, 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哪裡記得天天給奶瓶消毒啊,偶爾食物掉在地上也照樣撿起來塞進孩子嘴裡,孩子也並非能像想像中那樣乖乖地坐在餐椅上吃飯,還是得經常追著喂,有時一頓飯就得吃一兩個小時。

這時她才想起婆婆的好處來,可是當初自己對婆婆說了那麼狠的話,肯定不可能再求婆婆回來了。

於是不到兩年時間,她168cm的個子,從120多斤瘦到90多斤,便再也沒有胖過。

她說,現在看到別人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都好羨慕。

丫丫有一次對她說,豆豆的外婆經常給她買好吃的,丁丁的奶奶總是帶他出去玩,為什麼別的小朋友有外婆或奶奶,我就沒有呢?

她聽了之後鼻子一酸,眼淚立刻啪嗒啪嗒落下了來,自己小時候也問過媽媽類似的問題,在孩子的心裡,有一個無限寵溺自己的外婆或是奶奶該是多麼幸福啊!我當初為什麼要怪婆婆呢?讓孩子獲得一份毫無原則的寵愛不好嗎?

本來一個家裡,不同的人就該扮演不同的角色,老人負責無條件地寵溺孩子,父母負責有原則地管教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不同家人不同的愛,不是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

05

若是在五六年前,對於丫丫媽的這番話我肯定是嗤之以鼻,而如今我卻是深表贊同。

從國內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請老人幫忙帶孩子,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最佳的選擇。

也許我們與老人有各種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的衝突,我們也總會在心裡賭氣說不要老人幫忙帶孩子了,可是如果你沒有嘗試過自己一個人帶孩子,請永遠不要輕易地將這話說出口,沒有對比,你根本無法體會家有老人的好。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選擇了讓老人幫忙,就請珍惜他們吧,不要再抱怨他們又追著孩子喂飯,也不要抱怨他們煮的菜不合胃口,有分歧,能溝通就溝通,溝通不了就包容他們。

帶孫子外孫本來不是他們的義務,只因為你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愛你,心疼你,他們才願意放棄舒適的晚年,背井離鄉來到你這個陌生的城市,無怨無悔地做著你堅實的後盾!

別總是只把孩子當作寶,而把老人當成草,別忘了,我們目前生活所有的從容和淡定,都是因為有老人在替我們分擔。

有句話說的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請好好愛家裡的那位老寶貝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校長傳媒 的精彩文章:

寒假即將結束!是時候讓孩子收收心了!

TAG:校長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