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重啟創科引擎:助力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

香港重啟創科引擎:助力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

2017年11月,香港投資界出現一筆罕見的早期投資,由香港首富李嘉誠創辦的風險投資公司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對香港人工智慧初創企業Fano Labs(有光科技)進行了未披露金額的投資。

維港投資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投向海外公司,幾乎未「光顧」過香港市場,有光科技是維港投資在香港的首筆投資。「香港不缺錢,但創業者卻找不到錢。」一名香港投資人道出了本地創新發展長久以來的窘境,而巨人的這一次「轉身」則被香港市場解讀為一個積極的信號。

從風華絕代到美人遲暮,過去數年,香港無疑掉隊於國家那場浩浩蕩蕩的互聯網及科技創新運動,經濟增長几度「熄火」,各種諸如「香港氣數已盡」、「香港大衰退」的言論接踵而來,香港一度愁雲慘淡、陰霾纏身。

然而,近一年,香港重啟「引擎」積極求變。從政府施政報告到社會資本,再到青年群體,都開始將目光投向香港的創新科技,香港創新科技一時間被賦予了一份厚重的使命。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香港能否憑著「創新科技」這把利器成功扳回一局?

600億政府資金支援創科發展

「請按先後順序標記出剛才兔子出現的位置。」在香港科學園浚湖樓一樓的智慧生活展廳,一個老年人腦力測試終端設備引起了記者注意,如今香港人口老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該設備用於鍛煉並測試老年人的腦力狀況,為老年痴呆症做提前預警。記者在展廳內看到,與這個設備一同展出的還有專為殘疾人設計的一鍵式全自動淋浴器、方便行動不便的老人起卧的可調節床等設備。工作人員介紹,展廳內展出的多是香港科技園內創業團隊的作品。

香港科技園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香港科技園有超過640家科技企業,有約1.3萬人在此進行研發及相關工作,其中,有約9000人從事核心科研。此外,香港科技園還承擔了香港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目前有280多家初創企業接受培育。園區內的企業主要聚焦科技創新、再工業化、機械人技術和智慧城市領域。

「2013年底我剛來科技園時,培育計劃里的初創企業只有80多家,但到去年底已經有280多家了,也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在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業培育計劃主管莫偉軒看來,香港科技園如今比以前熱鬧多了。

過去,社會普遍認為,香港具有健全的金融市場、法制環境、優質的高校和人才資源等許多內地相對欠缺的優勢,理應為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然而,2017年香港的GDP卻被深圳趕超,而創新科技發展滯後一直被劍指為香港被趕超的重要原因。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在全國兩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過去5年,香港一直想做些事情,包括立法、撥款等,但都受到了一些制約和阻礙,造成很多計劃難以推進。但深圳GDP超過香港是對香港的激勵,新一屆香港政府應積極有為,改善這種情況。

事實上,香港在90年代初期就已經開始發展創新科技。資料顯示,1990年,香港就設立了50億元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而在2000年~2009年間,香港創立了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創新科技相關政府部門、創立香港科技園、數碼港,成立了5個研發中心和設立180億元的研究基金,因此,香港在過去十幾年間積累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但是,這些人才和成果大多集中於院校和科研機構,少有真正應用於商業和在市場落地。

然而,近兩年這一僵局得以打破,特別是去年開始,香港在發展創科上開始下「猛葯」。2017年香港施政報告提出,在新一屆政府5年任期結束前,將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從0.73%增加至1.5%;「創新及科技基金」在創科方面提供的資助,也由2013~2014年度的7.3億元倍增至本財政年度的15多億元;為吸引私營機構增加科技研發的投入,政府將為企業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首200萬元符合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300%的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

而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將在去年財政預算案預留1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的基礎上,今年預留額外500億元。其中,預留200億元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100億元支援應用研發,預留100億元建設醫療科技和人工智慧機器械人科技創新平台,撥款100億元改善科學園設施和加強支援園內公司。另外,還將向數碼港撥款2億元加強支援初創企業。

莫偉軒明顯感覺到,在香港2015年創立創科局之後,對創新科技的支持提升了許多,針對不同的細分人群給予了不同的支持和幫助。「我們更希望政府在政策上發力,而不僅僅是資金。」在莫偉軒看來,純粹的資金投放與真正的產出未必成正比,但是政府在政策上的表態支持則能更好的營造創新創業的環境。「香港政策資金引導與社會資本的結合是個很好的組合,這是香港發展創新科技邁出的很好的一步。」

明星科技項目引來資本大鱷

「香港不缺錢,可創業者卻找不到錢。」莫偉軒這幾年在科技園從事初創企業培育工作中一直受一個問題困擾,「我們找不到初創企業需要的天使資金。」採訪中,多位受訪對象都提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調研後發現,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存在多種不同類型的資產,對投資回報的慾望會促使他們投資一些更快獲利的資產品種。因此,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大多關注二級市場,圍繞上市公司做PE、併購,更多時候,初創企業拿到的是個人天使投資人的資金。而在創投市場,香港也不像內地有著完整的創投產業鏈,從天使投資到後面每一輪的跟進都相對成熟,香港機構更看重的是企業最後的上市。

然而,這一「怪圈」在這兩年開始被打破。兩年前,在香港大學任教了20年的化學系主任陳冠華認識了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學術界翹楚遇上了投資高手擦出了怎樣的火花?「做了二三十年的研究,有很多成果,但真正商業化的項目不多,應該把它們推向市場,做有香港特色的科創。」陳冠華的這一想法不僅與眾多教授產生共鳴,還與沈南鵬一拍即合。

2016年7月,陳冠華攜手紅杉資本和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共同成了「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提供資金支持早期及天使階段創科項目,並建立相應公益組織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在HKX基金的計劃中,未來4年,將支持120個早期項目,50多個天使專案。除基金外,創業支持公益機構將由紅杉中國提供捐助扶持,每年將投入200萬~300萬港幣。

據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天使投資基金已經投資了16家種子期和天使期企業,還有4家基本達成投資意向。面對這個數字,陳冠華略感欣慰,而當初成立這個平台時,他心裡卻很忐忑,自掏腰包投進去不知是否會打水漂,但現在的情況卻讓他信心「滿格」,「這兩年出來很多初創企業,我周圍的同事朋友也有自己創業的,有各種資金來港,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

據記者了解,香港的天使基金主要來自於高校教授、本地富豪以及少數的內地駐港投資機構,還有一些在內地發展成功後迴流香港設立的基金,整體來說,支持創業的民間資本不是很多。然而,此前主要專註於投資美國矽谷和以色列市場的維港投資去年也開始關注香港市場了。據香港科技投資圈人士透露,實際上,該公司團隊一直在積極地搜索香港本地的科技公司,但是一直沒有出手——香港技術驅動型公司並不多,值得投的更是非常少。但從有光科技開始,這個局面或許正在改變。

「過去香港創業項目大多不符合本地大機構的投資原則,但近年大機構也開始將目光轉向一些高精尖的科技項目。」香港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譚偉豪告訴記者,2017年成立的香港英諾天使基金到去年年底一共投資了11個企業,有一半左右在香港。

香港資本的這種態度轉變絕非偶然。兩年前,香港的一個機構帶著十幾家香港本地創業企業去內地做路演,引來了內地投資者極大的興趣,「以前內地投資者總覺得香港沒有科技,看了後發現原來有很多好的科技項目,開始對香港企業感興趣了。」莫偉軒觀察到,內地的很多投資機構在內地投資的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開始想找一些門檻更高、技術壁壘更大的項目,而這正是香港的優勢,因此香港和內地的交流也開始多了起來。而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這幾年香港有了像商湯科技這樣的好項目跑出來,這些項目帶動了香港的創新科技氣氛,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香港積極擁抱創新的態度有目共睹,而去年上市規則的改革正就是有力的證明。譚偉豪認為,即便當下對初創企業不會有太大幫助,但會對打造創業生態圈有幫助。對於投資人而言,如果投資完無法實現退出是很被動的,因此,在他看來,這項制度修改可以讓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在香港更加活躍,初創企業也會從中受益。

創業團隊越來越多元化

2007年,香港大學首次在內地招生,東北小伙溫豪夫榜上有名,並在次年開始了在香港大學的學習生涯。畢業後,他作為交流生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修。入學後不久,他的教授李安國問他,畢業之後要幹什麼,他說,創業。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期間,溫豪夫曾收到許多來自矽谷公司的offer,本來已經決定留美髮展的他,因為香港大學的一個召喚,選擇了回港創業。

「2015年之前,香港創業的年輕人很少,政府為了鼓勵他們創業,就通過給學校發放資金,讓教授和學生去創業。港大當時每年有400萬港元額度,學校方面希望我留下來創業,後來總共給了我100萬港元,加上我一些積蓄,我就拉上我導師一起創業了。」溫豪夫說。

2015年8月,溫豪夫創辦的有光科技開始正式運營。現在的有光科技,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主要方向為方言的處理及分析,其客戶主要為企業的呼叫中心,現在推出的人工智慧客服錄音質量檢測系統,能夠幫助企業自動識別、分析、檢測數量眾多的對話錄音數據。2017年11月,公司拿到了李嘉誠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的投資,成了維港投資在香港投資的首個初創企業。

「香港的創業者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香港本地的大學,另一個則是海外回港的華僑。」譚偉豪發現,與矽谷相比,香港過去十幾年缺乏從大公司出來的人才,技術含量高的創業者基本都集中在大學。

去年5月,在獲得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的投資後,總部位於美國的可編程晶元初創公司Efinix也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區分公司。他們計劃用一種全新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技術來設計晶元,不僅晶元尺寸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而且能耗只有傳統晶元的一半,結構也沒有過去那麼複雜。而吸引Efinix CEO張少逸來港的,正是香港正在火力全開的創科發展。在矽谷生活了27年,張少逸見證了不同科技公司的成長過程,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已經是幾種不同技術的領先者,也將是科技商品最大的市場。

作為創業者,溫豪夫和張少逸都明顯感覺到香港資本環境近年來的變化。在溫豪夫剛創業的時候,創業者們都苦於拿不到投資。「2014~2015年的時候,香港資金、風投非常多,但是都不投香港本地的。很多年輕人想創業卻沒有資金,我那一年申請港大創業資金的團隊就超過50個,最後只有6、7家拿到了,競爭很激烈。」

而過去3年,張少逸感覺到高科技創業公司通過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在香港籌集資金的機會在迅速增長。以Efinix為例,除了HKX基金外,他們還收到另外兩筆來自香港的投資。「我相信很多國際和中國內地的基金都會開始意識到,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划下,香港將成為一個新成立的創業投資基金首選地。」

在溫豪夫的觀察中,近些年來,香港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多元化,而且這類團隊容易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投資人更喜歡多元化的團隊,一半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另一半是海歸跟港漂,這樣的團隊對於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市場理解更加深入一些。」

儘管當下香港的創新創業環境都有了很大進步,但在張少逸看來,跟內地和海外一些主要城市相比,香港的創新創業環境仍處於初級階段。不過,他認為香港在創新和高科技業務方面正處於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未來幾年,香港可能會成為高科技商務中心的頂級地區,在國家的支持下,能吸引更多科技創業公司在香港成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資本匯 的精彩文章:

小鵬汽車啟動22億元B輪融資:巨頭紛紛跨界,新能源汽車市場群雄爭霸
「鏈接+AI」,以後健康醫療怎麼變?

TAG:創業資本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