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第9篇:擋不住的大面積開荒種茶潮!

第9篇:擋不住的大面積開荒種茶潮!

時間:2018年3月13日,農曆正月廿六。

地點:福鼎(管陽、太姥山)

天氣

管陽:晴轉陰,13到25度,西北偏北風1級。

太姥山:晴轉多雲,10到24度,東南風轉北風3級。

春茶日記寫到今天,第9篇了。

這是村姑陳連續第9天在福鼎巡山。

受各位看官大王之託,小妹村姑陳,出發福鼎茶山,為大家尋找新茶、新信息。

這9天來,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都觀察到新情況,了解到新信息,還看到新芽頭。

還有,新的茶山和新種下的茶苗。

從點頭,到白琳,到管陽,一路上,都能看到或近或遠的山頭,被開荒,被開墾,種上了新的茶樹,成為了新的茶園。

在管陽,這些新茶園出現得較為密集,轉過一個彎,看到一片。再轉一個彎,又看到一片。

這還只是在路邊,沿路看到的新茶園,在離公路遠的地方,在山裡,推測應該會有更多的荒山被開墾,種上新茶苗,成為新茶園。

茶農們腦子極為靈光,有山頭的,砍樹開荒種茶,沒山頭的,把路邊的地,拔掉原來種植的作物,種上茶苗。

還有一戶人家,更加聰明,在路邊一片沒人要的土地上,運來厚厚的泥土,壘成高高的地,也種上了茶苗。黃澄澄的泥土上,細嫩的幼芽朝天而立,孱弱的身姿在微風中搖曳,昂首積極向上生長著,像極了茶農們那顆渴盼致富的心。

這些新茶園,都有一個普遍的特徵——泥土是新的、茶園邊的壘石還沒砌起來,或者雖然砌起來了,但是石塊很新,不像舊茶園那般,石塊上布滿了青苔,這個特徵,讓人遠遠一眼,就能認出來是新茶園。

開荒種茶,是當下福鼎在家務農的農民,最快捷、最簡單的一條致富之路了。

做這種項目,很簡單。

5毛錢一株的茶苗、開墾荒地的勞動力,便是他們的初始成本。隔三岔五澆點水,拔拔雜草,便是平時的運營成本。而這些雜活,在家的老父老母便能勝任,運營成本自然就省了。

這樣算下來,福鼎本地農民啟動一個種茶項目,只需要投入開荒和種植的成本就行了。

可以說是老天爺賞飯吃,福鼎的水土,極適合種植白茶。福鼎的天氣,也是風調雨順的年份多。白茶樹種下來,只要不是在打霜的天氣種的,只要運氣不會太差,都會成活。

而且後續也不需要怎麼維護,只在特別乾旱的時候澆點水,平時拔個草,冬天的時候台刈一下便成。長個兩三年,就可以慢慢開始採摘。

至於銷路,由於有當地政府在倡導、支持和推動,銷售基本上不愁,價格也一年比一年高。

對於沒有什麼社會資源的本地人來說,相較於去外地做其它的生意,留在家裡開荒種茶,是最保險、最穩定、最高回報率的一項投資。

於是,這股擋不住的開荒種茶風,便像錢塘江的大潮一般,一浪又一浪,接二連三,接踴不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天蓋地湧來。

這兩年到底新開了多少荒地在種茶呢?沒有統計過。

猶記得,去年(2017)年冬天的時候,跟茶農去買茶苗,聽到那個開育苗圃的老爺爺在嘮叨:今年茶苗貴了,買的人多,供不過來,漲價了。

你賣了多少出去了?茶農問。

老爺爺輕描淡寫地說,200多萬苗吧。

然後,村姑陳算了一下他的年收入,就沉默了。李麻花當時就做了一個決定,放棄她學了20年的油畫,跟這老爺爺學種茶。

後來我給她算了一下她那個治頸椎病的老爹的年收入,她趕緊又打消了種茶的念頭。

開荒種茶,目前在幾個鄉鎮,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了。

點頭有,白琳有,管陽量比較大,太姥山則特別少。

為什麼有的鎮多而有的鎮少?除了土地和山林擁有量不同之外,最直接的因素,便是經濟發達程度。

點頭,茶葉貿易發達,開茶廠的人多,開茶葉店的人多,種茶的人自然少了。

白琳,有天然的花崗岩優勢,開板材廠是本世紀以來最快捷的致富方式,大量有錢人都是做板材生意的,就目前而言,板材生意仍然比種茶利潤高,自然少有人願意開荒種茶。

太姥山鎮(早年稱秦嶼鎮),是個古鎮,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全國聞名的太姥山風景區,早些年,光是做旅遊生意,便足以讓當地人發家致富。這些年,白茶興起,沒有靠旅遊致富的當地人,靠采自家茶園的白茶賣茶青也富裕了起來,新屋蓋了一座又一座,總體經濟水平較其它鄉鎮要高一些,也不會有人拚命想著去開荒種茶。

而管陽,離福鼎城關較遠,除了發展農業,好像也沒有別的副業可以發展。原來的農業模式,是種莊稼,比較單一。現在白茶行情上來了,茶青價格年年上漲,用較少的投資,加上天然的種植優勢,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優勢,就能收穫相對豐厚的利潤。這些,便成為了吸引管陽當地農民開荒種地,擴大產業規模的最大誘因。

(開荒砍下來的樹木堆成小山)

就像荊州是個天然的米倉一樣,福鼎就是個天然的茶倉。

福鼎的茶農們,擁有著天時、地利和人和,生活在這個白茶最好的時代,真心希望他們的白茶之路,能越走越順利,越走越富裕。

開荒種地,是勞動人民最樸素,最簡單,最原始的願望,是不應該被撲滅的。

但,希望茶農們,能適當,適可而止。

茶園和其它植物的雜居,是一種典型的本地生態,它是一種平衡狀態,如果在沒有合理規範的前提下,濫采濫伐,人為打破這種平衡,也許,就會激怒大自然,招來懲罰。

老祖宗說過,中庸之道,過猶不及。

茶園的開墾,過度,過量,除了會引發生態不平衡,也會引起供過於求,影響價格和品質。

希望茶農們,在政府的統一指導之下,進行合理有度的開發,保證生態平衡,保護來之不易的優良植被。

2018,願福鼎白茶突飛猛進,一路凱歌!

2018年,推薦小陳茶事「春茶筆記」系列文章

- END -

……

文章為小陳茶事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武夷岩茶泡得好不好喝,出水時間是硬傷!
大紅袍、水仙、肉桂耐不耐泡,它說了算!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