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話說川江 | 漫話川江地名的歷史文化與民俗

話說川江 | 漫話川江地名的歷史文化與民俗

原標題:話說川江 | 漫話川江地名的歷史文化與民俗


話說川江 | 漫話川江地名的歷史文化與民俗


樓主:@陶靈

川江地名中也有很多難聽與低俗的:浮屍梁、死人浩、牛屎背、王八磧、牛卵口、羊卵子石、馬尿水、破瓦屋、馬屁股、燒火佬灘……其中「燒火佬」一詞,是恥笑和譏諷公公老漢想占兒媳婦「便宜」,或與兒媳婦有亂倫之嫌的意思,川江一帶男女老少都知道這個俗語。四川合江下游距重慶江津不遠處的「公公背媳婦灘」,也取這種譏諷之意。



▲燒火佬灘


當然好聽的地名也比比皆是:琴音沱、美人沱、金銀沱、迎春石、鳳凰嘴、仙女寨、豐收角、香水溪、蓮花背,特別是叫金、銀的非常多,誰都喜歡的物品。

川江地名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有稱呼親人的:三姊妹、媳婦面、夫妻石、乾兒子、孝女磧、幺姑沱、高舅母;有十二生肖:老鼠沖、牛困石、虎鬚子、兔子石、龍鳳溝、蛇老殼、馬腿灘、羊駝背、猴子岩、雞公石、狗爬灘、豬圈門;有貶損之意的:謝寡母、寡婦灘、寡婦廟、矮子沱、啞吧梁、癩子石;大多數還是充滿濃郁的鄉土味:瞌睡壩、筲箕背、茶壺磧、篾條灘、黑石盤、眉毛珠、豆腐石、撐腰石、扁擔石、洗布石、攔腰梁、臘肉洞、板凳角、黃桷灣、撮箕口、大背兜、算盤子等等。


自古食鹽由官府監運,四川鹽源頗豐,川江上常有船隻偷運到三峽一帶缺鹽的鄉鎮販賣,為躲避追緝,都在隱蔽和便於轉運的地點停靠,久了,便留下一些與鹽有關的地名,如西陵峽南津關南岸的私鹽坡、巫峽青石洞下的私鹽嘴、奉節朱家壩上面的私鹽沱。



▲私鹽嘴


奉節城上游21公里靠南岸的喇叭灘,下水木船經常觸礁打爛,每到傍晚不敢再過,船工只好在南岸搭棚過夜,久而久之這裡形成了小場鎮,官府並設立驛站。為圖吉利,人們給小場鎮取名「安平」,光緒中期建鄉,民國期間為鎮,其間名字幾經變換,至今仍為「安坪鎮」。

川江灘險浪急,舊時木船經常觸礁翻沉。明天啟年間,歸州知州周昌期拿出自己的俸祿(工資),在秭歸城下吒灘設置兩隻小木船,專門救助遇險船隻的船工和乘客。到了清康熙五年(1666年),知州邱天英承襲舊制,為了醒目,便於呼救,把救生小木船一律漆成紅色,稱「紅船」。


這種救助制度在川江得到推廣,紅船由政府從鹽稅中列支設置,也有官吏、鄉紳捐資建造,清代,從四川江安縣至湖北東湖縣(今宜昌夷陵區)900多公里的川江上,有76處險灘曾設置紅船約74隻(近鄰險灘共設)。紅船平時固定停靠的地方被人們稱為紅船背、紅船灣、紅船沱、紅船角,比如雲陽老縣城石板灘上的紅船灣、巫山城上游寶子灘上的紅船沱,以及長壽黃草峽下口的連沱紅船角等。


川江地名記載了一段段的歷史,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的具體體現。


三國名將關羽對結拜之兄劉備的「忠」,在荊州為官時對百姓的「義」,千百年來得到民間的推崇,很多地方建廟紀念他,稱他為關公。奉節城下的關廟沱,巫山縣城江對岸的老關廟,都因早年岸上建有關羽廟故名。


安史之亂期間,顛沛流離的詩聖杜甫唐大曆元年(766年)初夏來到奉節,曾住在縣城東北邊東瀼河畔的草屋裡。東瀼為境內一小河,在白帝城下瞿塘峽口注入川江。杜甫草屋前有幾顆棗樹,一天夜裡,有個婦人悄悄用竹竿打棗,每落下幾顆,在地上摸到後,慌忙塞進嘴裡,看樣子餓極了,杜甫假裝沒看見,從不干涉。後來了解到,這婦人家住不遠處的一間草棚,無兒無女又無衣無食。

隨後杜甫為方便管理田地,一家搬到東屯居住,把東瀼河畔的草屋讓給姓吳的遠房親戚暫住。婦人又來打棗,吳準備圍上籬笆,於是,杜甫寫了一首詩《又呈吳郎》,勸阻親戚吳:她是一個無食無兒的婦人,若不是由於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從這件小事可見杜甫對貧窮百姓的同情之心。


在奉節近兩年里,杜甫寫詩462首,占其現存詩歌的三分之一,奉節人因此沾了詩人的靈氣,改東瀼為草堂河。杜甫曾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草屋)居住5年,並寫有詩作《草堂》。


秭歸境內的九畹溪在南岸注入川江,全長不過20公里,是一條很小的溪流,據說當年屈原在此修身養性、開壇講學時,栽種了許多的花草,並在《離騷》中吟唱:「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詩句的意思是:我已經栽種下了九頃地的春蘭,我又種植了百畝的秋蕙(薰香草)……詩人把對祖國的深深情感留在了這裡,留下了九畹溪之美名。


一些川江地名單從字面上根本無法知道其意:黃淺、九刻刻、裙邊子、野虎三背、太公八吊、橫樑馬絆、韓公韓婆、挑水賣菜、碟子大個天等。一位川江老航道人告訴我:順流進入巫峽約3公里的北岸懸崖峭壁,古時這裡有一條纖道,船工稍有不慎就會掉下懸崖摔死。船工們聊天時常說:早知這麼艱難,寧肯挑蔥賣菜掙點小錢養家,也不可拉船為生。故此道稱挑蔥賣菜,後演變為「挑水賣菜」。清道光九年(1829年)九月至十年(1830年)三月,自籌資金治理三峽險灘36年的湖北漢陽商人李本忠,僱工修平此道450多米,從此船工拉縴穩當,再沒發生摔死的事,但這個地名卻留了下來。

萬州城東的南岸有個小碼頭叫拖路口,這一帶屬河谷地帶,適合栽種甘蔗,並建有熬糖作坊。相傳清光緒年間,一糖坊的夥計們拖著巨大的石滾子(石碾)路過此地而得名拖路口。細心的讀者會奇怪,糖坊要石滾子做什麼?還這麼大?沒有機械的時代,糖坊用石滾子榨甘蔗汁,一邊碾,還一邊加料,挺方便的。


川江地名,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民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重慶 的精彩文章:

優秀徵文 | 近鄉情怯,家永遠是最溫暖的地方
獨生子女以後每家都有3套房,房子還會值錢嗎?

TAG:天涯重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