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48-額竇的處理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48-額竇的處理

圖-1. A,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冠狀面,一個大的左額葉粘液囊破壞眶頂和顱底。 B,CT掃描,矢狀面,一個大的左側額葉粘液囊破壞眶頂,顱底和額竇後壁。

圖-2. A,磁共振圖像(MRI),軸向T2脂肪預飽和。 高信號的粘液囊取代了左側額葉,但覆蓋的硬腦膜完好無損。 B,MRI,冠狀T2脂肪飽和。 高信號的粘液囊擴展到眼眶內,並將眼球向下側移位。

圖-3. A,從開放的額部粘液囊腔排出的粘液囊內容物的術中圖像。 B,通常由手術切除的大部分骨頭被粘液囊破壞。

圖-4. 計算機斷層掃描,冠狀面,引起額竇骨梗阻,伴有粘膜病證據。

圖-5. 額骨骨髓炎死骨形成與骨。

圖-6. 磁共振成像(MRI),冠狀面,T1對比度和脂肪飽和度。 左額葉凹陷內倒置的乳頭狀瘤。 注意與充血性竇粘膜相比,內翻乳頭狀瘤的不同(較低)信號。

圖-7. 計算機斷層攝影掃描圖像,冠狀點陣圖,不透明的右額竇與大阻塞鼻丘氣房。

圖-8. 如果可能的話,使用Kuhn刮匙,如果可能的話,在粘膜下使用,以拔下並移除篩狀氣囊的頂部。 來自鼻丘氣房的骨碎片被去除,但粘膜被保留。 (Copyright 200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rt as Applied to Medicine.)

圖-9. 去除鼻丘氣房後的右前額凹陷。 (Copyright 200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rt as Applied to Medicine.)

圖-10. Draf IIa程序。 A,右側額竇的狹窄內側額葉引流通路的識別。 B,去除右鼻孔細胞的骨膜間隔。 C,右額竇開放右鼻孔和右側鼻內引流通道。 請注意,粘膜內層幾乎完整無缺。 D,3年後的患者術後視圖。

圖-11. 與圖-6相同的倒置乳頭狀瘤。 A,額隱窩內倒置的乳頭狀瘤。 B,Draf IIb手術治療額隱窩內翻性乳頭狀瘤。

圖-12. Draf III程序。 A,打開正面凹槽並製作隔墊窗口。 B,Neoostium從第一嗅神經幾乎到皮膚儘可能廣泛地鑽孔。 C,Neoostium術後8年。

圖-13. 冠狀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內窺鏡中引流術後的外觀。

圖-14. A,冠狀面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前額凹陷和與大腦接觸的額竇的腫塊。 B,同一位患者的磁共振冠狀T2像顯示大腦疝入右側額隱窩和額竇。

圖-15. 右側額骨樣骨瘤的軸向視圖,引起明顯的突眼。

圖-16. 計算機斷層掃描圖像,冠狀點陣圖,右側額竇外側部分骨盆骨腫瘤伴眶內延長。

圖-17. 3級左側額骨骨瘤,內鏡下全部取出。 A,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冠狀視圖。 B,CT掃描,矢狀面。

圖-18. 額竇的前壁和後壁骨折,最好通過前壁的顱骨化和重建來控制。

圖-19. 一位患有額竇炎的肺靜脈血管擴張患者的上視圖; 它在左側更加明顯。

圖-20. Pott腫脹的腫瘤。 A,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矢狀圖。 注意額骨的破壞和上覆軟組織的腫脹。 B,增強 CT掃描,靜脈期,矢狀面,顯示額部硬膜外膿腫與皮下膿腫連續。

圖-21. 計算機斷層掃描,冠狀面顯示篩前動脈穿過前篩濾泡,即所謂的乳頭征。

圖-22. 十次以前的外部篩竇手術導致額骨周圍的側支骨和瘢痕組織喪失。 小的粘液囊也已形成。

圖-23. 鈍頭鉤可用於觸診額竇的限制,以幫助減少突出量。 這裡顯示的鉤子是在去掉前壁後更好地說明它是如何使用的。

圖-24. 術前外觀。 額竇的前壁已被移除。

圖-25. 額竇粘膜切除後的術後外觀已經被消除,額竇的邊緣已經被鑽下來形成光滑的輪廓。

圖-26. 額骨的顱骨部分的骨肩部被去除,並且眶上輪緣被減小。

圖-27. 將顱內皮瓣摺疊在前顱底上,將剩餘的鼻竇與顱內內容物分開。

上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47-鼻內窺鏡鼻竇手術修復術失敗原因及併發症的處理

參考:Cummings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6E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45-鼻竇良性腫瘤
你是一個高度敏感的人嗎?你應該改變?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