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惆悵?我猜是因為這些事

為何惆悵?我猜是因為這些事

酒逢知己千杯少,聚會時朋友們經常這樣問我:

為什麼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我以為我計算好的時光不會悄悄溜走,我付出的一切理應會有收穫。

為什麼一定要做些無法選擇的事情?我不想刷著毫無意義的試卷題,或者在枯燥乏味的工作里發霉。

為什麼老熬夜睡不著?為什麼想做什麼又草草收場?

問來問去,說白了,我有一個背包,該怎麼走?

Up&Up

 A Head Full of Dreams Tour Edition

Coldplay 

00:00/00:00

夜深了,我們還醒著。

天亮了,我們還倦著。

1

【 為了遠方,我敢背井離鄉 】

把行囊拿上,向遠方眺望,憧憬未來的每一秒。「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許巍唱得多好。

起初,我們邁開了第一步,無意識中開始了生的旅程。屆時父母是我們的拐杖,是我們的行囊。自己也擬定了許多目標,最終令自己堅定而安靜的是星空;與星辰對視雖看不到它們在眼中的晶瑩,卻顆顆落入心海,化作眼中起伏,直到眼帘框止不住,落下幾滴惆悵在一起,也是星光的影子。

與之漸行漸遠,想像的最後也不過是空白塗鴉的現實。才意識到這兒到了北。

如果在意卻不留意時間的遷就,一年真的不久。渾然不知又已是身處故鄉。難免的物是人非撥動心弦;透過老人眼中的年邁辨出濁黃,又不願讓眼中的情緒落下,嘗試抬高視覺,卻定睛那佝僂的桃木,正凋零與長輩同年的歲月。

只是我喜歡這兒的星星,與城鎮相比它們更繁華 安靜。高舉杯,用這剔透裝下一份晶瑩,品嘗夢想的味道。這樣心中也凝聚了些許:夢想與理想比鄰,可能會讓自己累下來,但這是個望梅止渴的過程,路上的風景不能埋沒亦或遷就,嘗試體會以及出手相向而作為;即使到頭也難尋一處紮根的地方,只不過嚮往魂牽夢繞的彼方不都已浸透你我的心底?

與家人團聚過年,只是又一次踏上故土竟不如往年那麼深刻,再次走出庭院於馬路兩側眺望,少了一些期許,這或許更像個習慣。盡收眼底之後又似乎無所事事。到底是習慣了家鄉的故土乏了味。還是與腳下的泥土缺乏感情,沒有了念想?風也惆悵,撫去可見的塵埃,溶到水裡聚成於泥。

慰問了老人,聽他們道道家常,性情果然沒有變,因此他們也不再需要可塑性,沉寂在自己的氛圍里,他們會消化現有的遺憾。只是這不太適合我,像是沒有意想的隔閡一起互貼著,感受彼此的溫度。注視枯萎的桃木以避開淚囊的腫脹。原來桃木也凋零著與老輩同年的歲月。

月光駐留在窗前,為黑夜帶來委婉的關懷,於是內心終究脆弱的人們總是會在這份意境下回饋坦誠。回顧半年前那些與同學老師的經歷,念想更是蠢蠢欲動,從所未有的期待開學。我也羞愧,只會將那份多愁善感匿於心房,卻阻不止月輝的親切和試探。

夜有所思,難以寢安,渡步陽台,指點星辰,這能彌補世塵的浮躁。靜下來品嘗夢想的味道,思索這望梅止渴的過程。參考冥冥中閃爍的北斗,正是盤踞在欣然歸往的北方。

最後我還將長辭故鄉,待到沒有血脈的牽連。

只是到了最後,有一種無法言語的感觸。

找到自己的歸宿,追尋自己的理想。可能別人不會理解。

哪怕

他鄉變故鄉。——晨德

2

【想做什麼,是對的,做就是了】

理解有兩層:一是理解自己,二是需要他人的理解。

汪曾祺曾寫: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人的一生常常做過太多的事情,有些是出於本意,但大多都相反,總會受這樣那樣的影響而做出違心之事,或者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而改變自己的初衷,事後常常嘆惋。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力,可是大多數人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庸庸碌碌的過完這一生。活著的意義,就是做你自己,做到你想做的自己,只有做到了你自己,你才真正具備了自己個人活著的意義,而不是別人記憶的拼湊。

田園詩派代表詩人陶淵明,出淤泥而不染,他曾經說過「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於是他堅守本心,離開了官場,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和冷嘲熱諷,過上了他自己想要的田園生活。而我呢?有朋友開玩笑說我「雙重人格」,真的如此嗎?還是根本不了解真正的我?文藝等於文靜?我不這樣認為。文藝就該字字泛香?文藝,不是咖啡館裡看書,天台賞月;也不是柳下彈琴,對湖作畫。當你看到情感細膩,感時傷懷,唱歌飲酒,即興賦詩,認為這是很文藝的,其實不是,你看到的只是文藝的腮紅。

真的文藝,是很苦的,苦到說不出來。生命里那些精彩的部分,都是表達不出的那一些,能夠表達出來的,都還不夠精彩。你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別人卻都不理解,於是你將它埋藏於心,你堅信它會開出一朵花。你腦子裡時時有旋律飛舞,卻連不成篇章,別人不會懂,你也說不了。內心世界越是華美,在現實生活中越是無可名狀,那些表現在面上的,不過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有人讚歎於此,殊不知那是大千世界在心裡激蕩,撞出來的血,呈現在臉上的紅暈而已,於是人們認為那腮紅是文藝,其實那攤血才是,但別人是看不到的。

別人不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究竟什麼模樣,便迎合周圍來和睦相處,偽裝由此而生了。

我從沒被誰知道,也從沒被誰忘記,活在別人的記憶中生活,並不是我的目的。

——宋清如

3

【別擔心,進退是一種常態】

有時,我懷揣一腔熱血,感覺盡在掌握;有時,溫度驟降,我屢屢碰壁。就像一個火堆終於點燃卻下起了雨。而我只能把所有的言語都揉進字裡行間。

彷徨

石頭

連翹已開

大地正吶喊

天公不作美

我的蝶兒你在哪?

熱浪滾滾

烈雨傾盆

逝去的高陽

朋友已在何方?

銀杏漸落

大雁欲南飛

挖掘的喜悅

難看迷茫?

寒梅待放

冷雪壓枝

沉睡的芳草

可已蓄勢待發?

與你去暖春看這炎陽

與你去深秋看這長雪

而四季,正彷徨

過了這麼久,我還是會感傷,還是會孤獨。這卻讓我知道,我到底處在一個怎麼樣的境地。人一生都會如此。這並不是一種消沉的,而是我們都要去學會的。那我只需要去學會「愛」,學會「恨」,

去明白那麼多那麼多的事物都是有因有果,然後背水一戰。

——石頭

4

【該做什麼,不該什麼,你得清楚】

飄飄蕩蕩的一瞬間,記不清自己在哪裡,從何而來,又為何而去

有人說不惑之年只是學會不再提問,有人說愛無回報是一種哀傷;有人說真情流露是最美好,有人說放飛理想正如風流倜儻。朦朦朧朧的大路究竟生在何方?我看得見一縷光穿過指尖發梢,又摸不到一絲線索纏繞。夢幻的,冰涼的,你告訴我:生來彷徨。

厭倦的紛擾,沉默寡言。我被奪去的一切啊,沒人能把你再歸還,也沒人看見你真正的面貌。我曾想把你寫在紙上,不料你在殘忍的廝殺里不知去向,倒是你留下的,只有一個小小行囊。

我開始有些忘卻的遺憾,我開始體會不到的睏倦,被人信仰成生存的必要。親手把熾熱的心埋葬,這是多麼的凄涼;自願讓雙眼失去明亮,這是多麼的沮喪。這是遠方?或是天堂?

就讓一場大火把聖潔全部一掃而光,昏厥的靈感卻在睡眼惺忪時曇花一現,就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我卻毫不知覺,我卻無奈自覺。

什麼是爭吵,什麼是放蕩?我知道的,我不知道;我明白的,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不眠不休,亦或者讓自己安穩回家。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而這個身份無時無刻不在更換。

早晨,我是課堂里的學生;中午,我是餐廳里的顧客;下午,我是社團的成員;晚上,我是母親的孩子。

唯一不變的是不停地改變,清楚知道自己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便能明白從何而來,又為何而去了。

人與人,事與事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距離,從作者作家的文學角度來解釋就是角色定位。這真是應了那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走心地當好每一個角色吧,別越界越位,但也別忘了自己本來的模樣,別忘了自己的初衷。

——雲秋

願每個身處異鄉的浪子歸來時仍有輕狂年少

我們都是背包客,背的東西不一樣

有的背的是夢想,有的背的是遠方

背包客

 背包客

翁大涵 

00:00/00:00

如果你有難忘的經歷,有深刻的感動,有波瀾壯闊亦或涓涓流水般的故事,歡迎在我們的公眾號後台與我們分享,你的感悟或者故事有可能會進入【輕語電台】欄目,向更多的人展示你的風采!

喜歡我們,就點贊和關注吧!

文學社

陽光向上開朗自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成苑文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曲成苑文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