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魚讀月·鳥談天」禪意世界——對話當代禪畫僧人「行者覺然」

「魚讀月·鳥談天」禪意世界——對話當代禪畫僧人「行者覺然」

禪意書畫畫是中國畫獨特且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禪畫筆簡意足,意境空闊,清脫純凈,在脫塵境界的簡遠筆墨開示中,體現了一種直指本心的直觀簡約主義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禪境風骨。

陽春三月,《慈善公益報》社武莞青對話禪畫僧人「行者覺然」。行者覺然,字三琪 ,四海為家,長住北京,生於江蘇海州,是當代禪意書畫和佛法雙修的獨特僧人。

行者覺然,他遊歷名山,遍訪名師,高僧,參悟禪道。他自幼習畫,主攻山水、兼攻人物、花鳥、書法、篆刻。2016年他牽頭成立西藏自治區書畫藝術研究院,2017年籌建尼泊爾佛教藝術學院。

這是他的禪畫,作品看似簡單,卻有精神世界的留白與美。

這是他的書法作品——布施,不是花錢買功,而是捨棄貪慾。

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不是積累數字,而是清凈心地。

訪者: 對於禪畫的創作,您有什麼樣的感悟呢?

行者覺然(以下簡稱行者):無論在佛學史上,還是在美術史上,與禪意書畫結緣的高僧大德、文人雅士不在少數。禪,因為書畫藝術的糅合而靈動生氣,書畫藝術亦因禪的理念而氣象萬千,並由此造就出不少藝術大家。禪修是思想修鍊或靜慮,也就是經歷人生和世事之後,把一切看淡,心如高山流水、山石樹木一樣自然,在天光地氣中得到凈化和培育,向著真善美、向著智慧、向著覺悟方向前行。

訪者:禪意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境界?

行者:禪畫就是以禪修作橋,以畫禪修,以簡約脫俗直觀的具象悟證心靈。要從慾望喧囂的塵世里掙扎脫身,無聲地融入蘭若叢林,身心虔誠地進入卓爾不群的佛禪境界,以畫知禪,以禪作畫。禪即是畫,畫即是禪。禪、畫、身、心一體也。「無始無人人無我,自覺道法法自來」,就是這種境界的示釋。

訪者:禪畫不同於一般的國畫創作,在創作中您最為關注的是哪些?

行者:有些人以為簡約、高遠、空靈、素樸、淡雅就是禪畫的意境,其實這只是在表象上與禪畫形似。基於儒學、佛學、道學的中國哲學文化是禪畫的靈魂,「空而不虛,寂而不滅,簡而能遠,淡而有味,高古脫塵」,在畫作中,描繪的一草一木,片雲只鳥,看似不完整的事物形象,實則為我們展現了無限的空間,表現「諸法悉空」的無象世界。

禪畫創作不會拘泥於細節,更多的是要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氣概,要氣度恢宏地去表達「明了諸相無常,即可演揚妙法;明晰自然之道,方知一化天開」的思想感悟。創作中應該是利用虛寫實寫的方法,去顯現出一個「魚讀月」「鳥談天」的空靈美好世界,表現萬物皆有靈性,充滿著禪意,心游物應也。

訪者:在禪畫中,還有怎樣的智慧?

行者:人的肉體生命總是要終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時空的現象。禪意畫會帶我們突破有限生命時空的束縛,進入無限時空的思維。

在畫作中,我們描繪的空間可以無限地向四面八方延伸、拓展,沒有邊界;時間像沒有始終的線,不斷地延續,沒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區別,是一種永恆的長在。這是什麼?這是大、無、虛、空、清靜、安寧,是永恆不滅的覺悟、智慧、力量,是無限向善的方向。因此,我們無所畏懼生死,要不停地努力,為著永遠的希望。

在行者覺然看來,禪意畫「境生象外」「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手法,具備自然之「神」的畫面「氣韻」。

覺然禪意書畫作品的奇妙境界宛如一座空山,這裡有生命躍動,有鳥語花香······

一僧一筆一禪心,這是畫作,似乎也是行者覺然?!

2018年是狗年,在禪意的世界裡,這個小可愛也是溫暖的存在。

禪意書畫更多的是一種人生感悟,是智者進行心靈觀照的產物。

一幅幅作品,是一首首心曲,擁有無聲的氣場,優美、自在。

《慈善公益報》社河南總負責人武莞青對話行者覺然後,深表感嘆,對他的藝術造詣和心境修為頗感意外,認為他是難得的世間奇人。是心靈世界裡有高山、流水、鮮花的非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心視角 的精彩文章:

TAG:愛心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