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熊孩子的行為,大多都是經過了家長的「默許」

那些熊孩子的行為,大多都是經過了家長的「默許」

「熊孩子」,是個網路用語,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這一稱呼來源於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現被網友們界定為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

關於熊孩子的話題,已有很多。自己參加一些聚會、聚餐,也遇到過熊孩子。我覺得,大多熊孩子,都有一個太過溺愛的家長,熊孩子的行為,大多經過了家長長久以來的默許。

不要怪他(她)關鍵時刻給你丟臉,其實,有些是效仿你;有些,則是你家教不嚴,得到了你的默許,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01

帶孩子參加一個婚禮。一桌大大小小10個人,有兩家人特別引人注目。

同桌上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吃了幾口家裡大人給夾的菜,來不及說話,就直接用手去抓盤子里的牛肉。而那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可能是孩子的爺爺或者姥爺,一盤涼拌蟄頭被他用筷子翻了個底兒朝天,原來是從白菜絲里挑蟄頭吃。那一盤雞肉,他也是用筷子撥來撥去,上面雞皮、瘦肉都有,也不知道他要挑什麼樣的肉吃。

旁邊還有一個小女孩,弄了一條魚翅當玩具,用小手捏來捏去,可能是在感受魚翅的彈性。玩夠了,一下子把那個魚翅扔到一盆丸子湯里。

緊挨著她的,應該是她的媽媽,一個三十來歲的女的,什麼菜一上桌,先給孩子夾一堆,也不管吃不吃。後來發現孩子的碟子里滿滿的。她挑挑撿撿把裡面孩子不喜歡吃的東西夾到桌子上。

看到餐桌上這兩個孩子,再看看他們的家長,你就知道,孩子的表現絕非偶然。那裡有大人的「言傳身教」。種什麼「因」結什麼「果」,一個熊孩子的後面往往是強大的「親友團」在助陣!

02

還有另外一個飯局。

有一個人領著自己的兒子參加。一桌上都是大人,就這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子。

一盤鴿子肉上桌了。男孩伸出筷子就夾,夾到嘴裡咬了一下,發現肉並不多。於是他把咬了一口的鴿子肉又放回到盤子里,還說:「這肉不厚,不好吃。」

他媽媽看到了,說:「看我家兒子喲!看我家兒子喲!」

看你家兒子是表現好還是表現不好?你這樣一句並不像是批評的話,你家孩子還以為你是誇他呢!

你批評他一句,告訴他:「夾了不想吃的東西,不要再放回盤子里,尤其是自己已經咬過的東西……」你會死嗎?

還有的飯局。也是一個二胎的兒子。因為老大是個女兒,所以這個二胎的兒子尤其嬌慣。

進到飯店以後,七、八歲的男孩子直接坐到了大大的餐桌上。因為餐桌是可以轉動的,他腳踩在凳子上,開始把餐桌當玩具,飛快地轉了起來。其實他全程也在看他媽媽的表情,見他的媽媽看了看他,也沒說話。他繼續玩他的。

我說:「快下來吧,要不坐不穩,再摔了自己!」

玩了一會兒,他又拿起小高腳杯放在嘴邊,舔來舔去。他媽媽也視而不見,只管跟別人聊天。

終於開飯了。這孩子看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夾了好多,等吃完了,又開始轉桌,也不管別人是不是正在夾菜。後來,杯子里的飲料喝完了,就直接抓起桌上的飲料瓶,嘴對嘴「咕咚咕咚」喝了起來。旁邊的爸爸媽媽裝作沒看到,更沒制止。

高檔飯店裡,包間往往有一個電視,熊孩子拿著遙控器不停地按來按去,開開關關。而且還把電視聲音調到很大,大人交談的聲音都聽不到。可能是想通過這種手段表達自己的無聊與不滿,以引起家長的注意,督促家長趕緊「散場」。

餐桌,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一個平台,告訴孩子不想吃的菜,可以不夾,但不能夾起來看著不好吃又放回盤子;愛吃的菜,也不要獨霸著;不要在別人夾菜的時候轉桌;除了家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在就餐場合不要大聲喧嘩,影響別人……

03

有一次早晨上班坐電梯。

我家是七樓,電梯下行到某個樓層的時候,電梯停了。一個穿著淺藍色棉服的小男孩,身後緊跟著兩個大人進了電梯。

這個小男孩大約五、六歲。一進電梯就開始哭:「不行!我先進去!為什麼有人比我進得早?」他是看到電梯里有我們兩個人了,覺得自己「落後」了,哭鬧不已。

「叔叔和阿姨是上面樓層的,自然要上來得比咱們早。」他爸爸解釋道。

小男孩開始氣鼓鼓地摁下所有的電梯按鍵,然後用手拍打電梯按鍵區,用腳亂踢。我真怕這個「脆弱」的電梯經不起他的折騰,再「罷工」了,我們被迫困住,肯定就會遲到了。

「剛才在家裡跟他姐姐因為玩具的事,吵架了。所以情緒不好!」小男孩的媽媽說。

到了一樓,我們逃也似的走出了電梯。

看來,在家裡當「霸王」當慣了!有人比他早進電梯,也成為他哭鬧的理由了!

04

焦急地等在醫院手術區門口,同樣也是等待家人被推出手術室的家屬,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小孩子「安靜」地靠在大人身上,在奶聲奶氣地大聲背著《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這個場面,怎麼那麼不協調?

美容院,一個跟著做美容的媽媽來店裡的小男孩,可能覺得太無聊,在店裡推著一把三個軲轆的小椅子,飛快地跑來跑去……

電影院,一個小男孩靠在自己的座位上,腳不停地踢著前排坐椅的椅背……

見不到家長來制止。有的甚至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這些孩子的行為,從小里說,給別人形成一個不好的印象,或者給別人帶來一定的騷擾。往大里說,暴露的是家長的教養。

以孩子小為由,不加制止一些壞的行為,孩子長大以後,要想糾正過來,真的很難。

更有甚者,覺得孩子小,天真活潑,是一種可愛。其實不然,「孩子都是自己家的好」。人們看自家孩子的時候,都不自覺地帶上一層「暖色鏡」。這樣,一些不好的行為,根本看不出來,或者看出來,也不予以糾正。

孩子小,不知道好歹,大人也不知道嗎?

你不管教,等他犯了更大的錯誤,遲早會有人幫著你教訓他。

當他在某公共場合,不懂規矩,隨便挑戰別人底線,當遇到一個暴脾氣,或者精神有問題的人,不管不顧把他暴打一頓時,你會不會後悔沒有教過他「對人對事要有所敬畏」?

有的孩子無法無天,在家裡、甚至公共場合的牆上亂寫亂畫,家長不覺得是個事,當有一天,他拿著小石子,把樓下的寶馬Q7當成了畫板,在上面划下一道道你當初認為是「美崙美奐」的圖案時,你是不是也會有崩潰的時候?

當「以自我為中心」成為習慣,因為外牆保潔人員的安全繩讓他很不悅,於是他拿大剪子剪斷了繩子,他因為自己的任性斷送了一個人的生命,而同時也讓你家背負著無法承受的經濟賠償的時候,你會不會反思當初對孩子任性的放縱?

……

一些討人嫌的熊孩子,往往是家長默許的。

你家孩子沒教養的樣子,不是可愛,真的很討厭!

TA帶給你的,可能還有無法承受的生命及經濟之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踏梧桐 的精彩文章:

TAG:秋踏梧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