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吳存在感最低的虎將,每次作戰都以少勝多,深得孫權喜愛

東吳存在感最低的虎將,每次作戰都以少勝多,深得孫權喜愛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07期 文/無常奉天玉)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此言誠不欺我等。例如,漢末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烽火連天,是一個典型的亂世,彼時就湧現出了不少,至今都家喻戶曉的名將,例如於萬軍之中,斬敵將首級的關羽;一聲怒喝嚇退五千追兵的張飛;在數千兵馬中,殺進殺出的「飛人」曹仁;以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的張遼,等等。然而,或許是因為,彼時名將太多,很多戰功赫赫的悍將,逐漸遭到了歷史的埋沒,例如位列江東十二虎臣之首的程普,其戰績便很少有人記得。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個人物,他也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有勇有謀,是一員真正的悍將,如此卻少有人提及他的名字。這個人是誰呢?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徐盛。說起徐盛,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偶爾有人想起他,也僅是將其作為其他名將的陪襯,例如《三國志·潘璋傳》記載:「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後,便馳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意思是說,合肥之戰的時候,張遼打了孫權諸將一個措手不及,大將陳武陣亡,宋謙、徐盛也被擊敗,只能暫且後退,戰況非常兇險,這個時候潘璋趕上前來,斬殺了宋謙和徐盛軍中後退的兩個士兵,這才穩住了形勢。這一段記載,記載的是潘璋之勇,徐盛的表現則非常狼狽。可是在江東十二虎臣的排名中,他卻排在潘璋之前,這個人到底有什麼本事呢?

徐盛,字文向,是琅邪人氏,在戰亂時期客居東吳。雖然他是遠來之人,但是他驍勇的名氣卻傳了開來,於是孫權掌權之後,將其任命為了別部司馬,並一路升遷,最終官至安東將軍。眾所周知,江東猛將如雲,他能夠一路憑藉戰功,升遷到如此地位,能力絕對不容小覷。那麼他終究有哪些戰績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抵禦黃祖,大敗黃射

徐盛剛剛追隨孫權的時候,手下只有五百兵馬,卻駐兵柴桑,擔任著抵禦江夏黃祖的重任,有一次黃祖之子黃射,率兵前來攻打他,彼時,他的手下更是不足二百人,而黃射帶來的卻是數千兵馬。面對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兵力差距,徐盛不但沒有敗退,反而射殺了對方千餘人,之後又大開城門,對敵軍進行了追殺。從此之後,黃祖的勢力再也沒敢主動進攻,徐盛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雖然沒有被廣為流傳,卻絕對經典。

《三國志·徐盛傳》曰:「祖子射,嘗率數千人下攻盛。盛時吏士不滿二百,與相拒擊,傷射吏士千餘人。已乃開門出戰,大破之。射遂絕跡不復為寇。」

二、迎戰劉備,屢立戰功

眾所周知,關羽被東吳坑殺兩年後,劉備於公元221年,對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最開始的時候,勢如破竹,最終卻大敗而歸,無奈託孤白帝城。此戰中,江東功績最大的人,自然非陸遜莫屬。然而陸遜再厲害,卻也僅是指揮,還需要有人為他衝鋒陷陣,而徐盛就是其中的一員。據記載,「劉備次西陵,盛攻取諸屯,所向有功。」

三、數度迎擊曹魏,頗有韜略

除了抵禦過黃祖,攻打過劉備之外,徐盛也參與過江東與曹魏之間的戰爭:曹操親率大軍,出兵濡須口的時候,恰逢暴風,東吳的船隻,或傾覆,如董襲所督的五樓船,或被吹到敵方據守的岸邊,如徐盛所督的艨艟鬥艦。當他的船隻,被吹到敵軍的防區之後,眾人都非常慌亂,只有徐盛親率士兵上岸拼殺,用自己的驍勇,擊退了敵軍。曹魏名將曹休出兵洞口的時候,又是他以少敵多,迫的魏軍退兵。

然而作為一位名將,徐盛擁有的不僅是驍勇,還有過人的謀略。他曾不顧諸將勸阻,堅持由建業沿江南岸修築防護牆,在其上建假樓,並在江上設流動戰船。曹丕親自率兵伐吳的時候,見到這麼完備的防禦措施之後,放棄了進攻的打算。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不管是論用兵,論韜略,還是論驍勇,徐盛都可以躋身三國名將之流,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能力,與他的成就,都逐漸被歷史所掩埋,如今,提起三國時期,可以以少勝多的名將,世人皆知張飛虎嘯當陽橋,甘寧百騎劫魏營,又有幾人還記得,徐盛亦曾以不足二百的兵力,傷敵千餘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最遺憾的選擇:白樓門上,一個謀臣,三位虎將,只有一個活著
曹操麾下毫無存在感的良將,勇能嚇得孫權喪膽,武能擊敗關羽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