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六道 有色有味

人間六道 有色有味

文|千手木木入慧

人行世間,輾轉六道,可能這句話,早就在很多人的心底扎了根,但是如果細問,卻不知何為六道,如何輪迴,而日常待人也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生而為人,天性好奇疑惑,每每不能自然釋懷,就會問道於書籍或智者,嘗試從心靈和意識層面找到慰藉或者舒暢,卻或詞不達意或百轉千回而不得。

閑聊幾畫,以表己念。

何為六道?又何為輪迴呢?也許影視劇看多了,聽久了「做鬼也不會放過」和「壞事做盡下輩子當畜生」,其實這就是一個六道輪迴的信仰衍生。

佛教講趣入輪迴的分為六種:天,修羅,人,餓鬼,畜生,地獄,是為六道,也做六趣,所有有情眾生各因福報造作而在六道之中流轉,是為輪迴。

那何為有情?白居易有詩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可以理解為有生命的皆為有情,佛教說皆有佛性可解脫成佛的都可算有情眾生。(出處大般若經)所有的生命從開始到結束,再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出現,像車輪一樣轉動不息,生老病死每個階段都往回不斷,各取一字,是為輪迴。

從出生至今,我以前時常伴隨著一個疑問,遇人識人百百千,奇聞軼事千千萬。這都是什麼樣的人才能說出常人不理解的話,做出常人不能為的事,還以為之當然。

長大後有了個比較科學和系統的解釋,過往的經歷和背景導致人的三觀不同,所以一切都很好理解,但是每當看到新聞或者身邊偶爾接觸三觀不合的人,卻也總是難以說服自己。人之往昔,都藏在自己的氣質和行為言語中。也許很多朋友都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

說句很玄的話,就是這樣的人啊。

作為一個有神論者,曾經發生的一件事,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野來看待周遭的一切,大學期間某次心血來潮的出遊,在鄉間碰到一人,形容枯槁,眼窩深陷,衣衫襤褸,目光遊離,看在眼中,於是心生怖懼,一老叟路過,精神矍鑠面帶紅光,看我看的呆了,對我說,別看了小夥子,誰說人間無鬼神啊。遂醍醐灌頂,是啊,人間鬼神,六道正中乃人間,人間之中存六道。

於是很多的言行都很好解釋,很容易理解,別道有情披張畫皮,晃做人形,或生為人身,或習人言語,但本性和因果未改,以造善惡報業,有追求解脫,有墮返惡趣,即使生而為人,尚不辨善惡,不明是非,不敬天地人神鬼,不行人道,更何況他道?

一生平穩,面容祥和,言語溫婉的朋友或實為天道,生來飽滿富和,為人也樂善好施,親切無比。精進勇智但飛揚跋扈,性格乖張暴戾但凡塵有成的人或為修羅,善惡皆可,天賦過人,但同時伴隨著天賜的恩寵的也有天生的缺陷,或佛或魔,全在一念。

也許貪婪成性,自私計較而奔走不息的實為餓鬼,因餓而造作惡業不止,因餓而遠離善念,填補缺失,遍行小惡小非。草菅人命,惡貫滿盈的橫肉臉或是地獄道,往昔在地獄中遭受的重重卻倒行逆施於他人,因此而為人所不齒。

天性愚鈍容易被利用,生活清苦而外形非常的也許是畜生道為人,智慧不高而旁生於人,更多的能看到動物性而非人性,也是可嘆可憐。所謂地獄空蕩蕩,餓鬼在人間,至此一看,也有那麼三分道理的。

如此一看,許多困惑會稍有釋懷,為何是這樣的人呢?因為天性非人,枉披畫皮而已,如同行善積福路窄少,駭人聽聞千奇百,這又引出一個思考無解的問題,命定嗎?信命嗎?

也許人只有在與天博弈嘗敗,才會無奈無助的擺擺手,算了算了,這就是命吧,所謂的逆天而成,卻通常謳歌辛勤奔波,為何這個「逆天」就不是天意?逆天的事情發生的多嗎?多。

了凡四訓可知,人可改命,傳言道士給了凡先生算得辛苦伶仃,而和尚和了凡先生算的厚積薄發,於是很多人信了這個故事,覺得命運攥在自己的手裡。

而在我看來,命是天定,運在掌心,人生如樹萌,每個杈都有既定命運,而人可運在於供養哪枝樹椏,所以並不是袁先生改命,而是正確行使了自己的運,也可能是道士看到了三十年命而和尚看到了五十年命。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道教電影——雙瞳,片中最令我震撼的2個點在於2句話,小女小理臨死的那句:都已經安排好了。和片尾的交趾羅浮山出土碑文。因為五獄成仙,借鑒了黃裳的斬魈成仙而引發的一切。

傳說雙瞳有看清人世間因果,目視鬼神,而操縱這一切的發生。這也就傳遞了一個觀念,在更高層次的人看來,低層次的眾生命是定的,故身處而不自知命,不知天命,也不明天理地道。

「因愛生憂,因愛生懼,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懼。——交趾羅浮山出土碑文」,這話反正不像道家的言語反而更像佛教偈語,交趾在地理上也與羅浮山並不重合,是因為古往今來疆域劃分早就不一。

有傳言說此碑文是存在的,但考究不出是何人所寫何人所留,孤妄斷言下,繼續回到六道的處境中,生為六道,本自憂懼,這是天生天性,所謂愛,即是有情,離於愛,便是斷了情根欲種,方得解脫道無憂無懼,這也是心經的的那句「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同義。

故扯回,暫可自圓串聯,因不斷有情,而輪迴六道,在人間道中,又因有情而又趣六道,善惡福業,可能繼而又會有疑問,可以脫離六道嗎?可以,有隻猴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這種修為了。也是有門道可循,之前的文中提過一個偈子,「身口意之諸精勤。悉當不理菩提道」,就大概是這麼個方式方法。

閑畫到此,聊表自娛,茲捻二例,以樂諸情。

作者簡介

千手木木入慧:中二青年,愛好單調,手殘志堅,稀鬆馬虎,但是有片顆上進的小心思,希望日有精進。

編輯:草木有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色有味 的精彩文章: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共讀第02期
紅樓夢共讀第七十二回

TAG:有色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