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譜,原諒我把你想簡單了!

家譜,原諒我把你想簡單了!

文丨劉旭剛

最近聽到這樣一個笑話:有個小孩子考他爸爸,提了個繞口令般的問題——您知道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叫什麼名字嗎?這一問,可把爸爸給問住了,別說是隔著八輩的爺爺,就是隔著四輩的爺爺也叫不出名字來啊!為了不讓兒子失望,爸爸滿口答應,一定要找老家的親戚問清楚。於是,他打電話委託一位長輩幫忙,經過查找以前的家譜,終於查到了要查的老祖宗的名字。但他卻有些哭笑不得,原來,爺輩和孫輩隔了幾輩,重名了。他只好對兒子說,你的名字就是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名字。

這個故事是否真有其事無法考證,但由此引發出的問題,即一個家族要不要修個家譜,卻值得我們深思。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文獻中,除了國史、地方志之外,家譜也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修訂家譜的傳統,正如古人所說:「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國無史則一國之治亂興衰後世難考,家無譜則一家之支派繁眾奕世莫明,故修譜與修史並重也!」據有關部門考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家譜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我國數千姓氏大都有自己的家譜,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對 「根」的重視。

確實,家譜的作用不可小覷。它是記載同宗共祖的先人及其事迹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集,可以起到尋根、留本、增知、教子、明辨世系、尊宗敬祖、敦親睦族、凝聚血親的作用,可以讓同姓宗親全面了解姓氏的歷史源流、繁衍生息情況和文化內涵,使大家不忘歷史、不忘血統、不忘根本。另外,對於社會和國家而言,家譜在增強凝聚力、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也具有重大意義。

近些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由上海圖書館牽頭並主持編纂的《中國家譜總目》這一備受海內外關注的浩大文化工程上馬,其不僅收錄、整理了眾多家譜的譜名、責任者、版本年代、冊數等,還撰寫了該家族的始祖、遷徙路線、歷代名人等內容,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路線圖」。

前些日子,筆者回老家過春節,在走親訪友過程中,對修家譜情況做了個調查,發現有家譜的很少,個別家族雖有家譜,也只是個簡單的世系圖,每年過年時拿出來在家中供奉。當談到要不要修家譜時,一些人表示不感興趣,覺得有沒有家譜無所謂,整天忙於生計,哪有閑功夫修家譜?另有一些人說,孝敬好活著的長輩就行了,記住那麼多先人的名字沒什麼必要。我想,這種觀念、現象恐怕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人皆有根,家應有譜;世世珍藏,立閣永存。談到修家譜,我想起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論述,「愛祖國的人,沒有不愛家的。我經常想家,想家鄉。愛家、愛家鄉是愛國的起點,了解家情、鄉情是懂得國情的開始。只有了解鄉情、懂得國情的人,才能真正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近些年來,國家、社會對培育好家風越來越重視,民間對修家譜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對此,筆者認為,應該進行一些必要的引導。

修家譜,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要通過各種媒介、渠道廣為宣傳家譜的歷史、家譜的作用以及家譜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意義,使修家譜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討論的熱點,通過輿論正確引導,營造社會關注家譜、家族修訂家譜、人人知曉家譜的良好氛圍。

修家譜,需要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教育、文化、宣傳等部門應統籌謀劃、合理安排、通力合作,持續推進家譜修訂工作。各類博物館可展出更多的優秀家譜供人們參觀學習,出版單位可出版些家譜類專著供人們閱讀,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可通過多種方式介紹家譜常識和寫作技巧,圖書館、文史館、檔案館可為人們在修家譜時查找資料提供方便……

修家譜,需要每一個家族成員的熱心參與。家譜修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費時又費力,還需要不小的開銷,這就需要家族成員鼎力支持。比如,年長者可口述家族往事,有文化、有寫作能力者可作為執筆人,家裡經濟條件好的可多承擔些經費支出等。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修訂家譜的事一定能做成。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家譜能回答這些問題。而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記載著先輩孝敬老人、造福鄉梓、熱愛祖國、奮發拼搏等事迹,是對後代進行教育的生動教材。願每個家族都能擁有一部家譜,不斷完善,世代相傳,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GIF

編輯丨鄧小栗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勞動保障報 的精彩文章:

離開賽場、不懼職場!職業資格培訓為運動員打開另一扇門

TAG:中國勞動保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