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許三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論許三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血管涌動的鮮血

撐起一個家庭

時代的悲劇

藏匿於戲謔之語

————題記

余華三部曲:《在細雨中吶喊》、《許三觀賣血記》、《活著》。有人說,余華的作品,最重要的是「真實」。那個年代的常態,真實。《活著》中最重要的那句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就是一種生活的無理論性。和路遙差不多他們都寫中國小人物,那一代人的故事,但是余華又不同在於大多敘述故事,他對那些底層人物被時代和命運所裹挾的艱難命運的冷靜描繪讓人無法平靜!在忍不住一口氣把書看完之後,我總有些不敢相信一個人的命運怎會如此悲慘不堪,但是書中那些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又總會讓我們相信這就是真實的故事,那是一個國家的背影,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寫,在大時代的浮沉起落之間,個體的艱辛與苦難只是被時代選取的典型樣本,被迫得以集中的展現罷了。

作為上世紀90年代「先鋒作家」的代表人物,余華的作品不以高產見長,他的作品少而精緻,尤其擅長以口語化的描述來表現生活的殘酷與真實,通過對話、重複、白描、比喻等種種並不複雜的方式生動再現了一個個真實感人的人物故事!

余華的作品,從來不是陽春白雪,更不曲意迎合某些階層的要求,同莫言一樣,他從不高唱讚歌,只以披露底層人物的艱難與苦痛為已任,但與莫言的誇張與玄幻相比,余華的作品更加真實,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更能引發我們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以及對時代與社會的反省。

《許三觀賣血記》之所以受到讀者的喜愛,我認為在於作家余華創作上的藝術特色與描寫人物典型形象的成功。從作品中我們知道小說的主題是生存苦難,苦難卻對苦難進行了喜劇化的處理,文本的敘述和給人的閱讀感受都是充滿輕鬆和幽默感的。這種奇特的幽默效果是從書中主人公許三觀所言所行中感受到的,體現出余華高超的寫作水平。顧名思義,小說寫的是許三觀賣血的事,而作者塑造出許三觀這個平凡的小人物,通過描寫他賣血的原因、過程、結果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特徵的變化,深刻揭示了當時中國的特殊歷史。從許三觀這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身上,作者要表達的無疑是對那個時代的鞭撻、控訴、嘲諷和反觀歷史帶來的反省和沉思。因此,許三觀這個人物便具有典型意義。

小說圍繞許三觀賣血這一主題事件,生動刻畫了每次賣血的緣起、過程和結果,深刻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歷史的真實畫面。從小說主人公許三觀的觀察和敘述中,我們看到一幕幕荒誕的鬧劇。許三觀所在的絲繭廠變成了炬鋼廠,絲廠送繭工許三觀變成了許炬鋼。農村裡的農民耕種的田地都收歸人民公社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大受打擊。然後,城裡大辦公共食堂,挨家挨戶把鍋、碗、米、油鹽醬面等全都收了去。許三觀領著老婆和三個孩子跟全城的人一樣,蜂擁到大食堂大吃,吃大食堂的好日子沒過上幾天,食堂就全關門了。人民公社、大躍進、大鍊鋼、冒進浮誇風帶來大饑荒的災難的就來了。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活下去,許三觀從此走上賣血為生的路。因此,小說中有一個大的反覆出現的動作情節,這就是賣血。除了每一次賣血朱同起因和背景在小說中詳細講述和展示外,作者還刻意地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將讀者已經知道而在現代敘事中常被省略由讀者想像補足的賣血過程按部就班地描述一番,其意在於一次次彈奏和演染這支人生的生存悲曲,通過反覆和迴旋透出了一定的諧謔效果。每描寫一次,讀者的心裡產生一次震撼和苦笑,一次次累加,將悲和喜都推向無以復加的極致。如若從表達命題的功能和意義上米看,這個貫串文本終的重複,就是對當時中國的特殊歷史的重複聲討、鞭撻與潮諷。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許三觀一生中數次賣血的苦難經歷。余華筆下的許三觀是一個平凡卻又具代表性的小人物,因為他出身農村,在城市長大,兼有農民純樸爽直而又愚味無知的性格和較為接近中央、國家政策脈搏的城市生活環境。應該說,許三觀的生存苦難基本上並非他自己造成的,是當時中國的整體貧窮以及特殊的歷史使人們沒有擺脫貧窮的機會。

表面上米看,許三觀賣血是與他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有關,如結婚、性愛糾葛、為兒子治病等。但從深層意義上來說,許三觀的賣血是與當時中國這些重要事件聯繫在一起的,歷史也就在這些重大事件中一面面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透視小說中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我們知道當時中國的特殊歷史是怎樣深刻地影響著人物的人生命運。可以說,許三觀的人生苦難經歷正是由於這個特殊歷史所造成的。作者塑造許三觀這個人物典型,是想陳述一個事實歷史終將過去,但歷史潮流的教訓絕對要吸取,要反省。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任何國家的歷史上都有過污點,每個國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絕口不提或企圖掩飾其過是自欺欺人的,我們要做到的是認清歷史、吸取教訓。只要我們保持自由清理的頭腦,不去壓制人民的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那麼許三觀的苦難經歷就不會歷史重演,我們也能從中深刻體會人物典型所反映出的歷史意義。

《許三觀賣血記》的成功在於它將生存探索深入到老百姓小人物的心靈深處,它的人物不再是一種情緒符號,而是兼具個性與共性的典型性格,它塑造出許三觀這個小人物的感人泣下,璀燦耀目的人生光輝和人格力量。正因為此,《許三觀賣血記》獲得了巨大的聲譽,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國際影響。

作家余華創作的《許三觀賣血記》的思想意義在於展示無情的生存法則和邏輯的力量,作者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讀者深刻認識、反思那個特定年代所帶給我們的教訓,讓我們避免再次陷入極端的違背人類規律的行為中去。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把苦難用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令讀者苦笑後陷入思考。很明顯,作品中就讀血謀生的行為來看,毫無喜劇性可言,而是悲劇性的。但是由於它發生在許三觀這個具有喜劇色彩的人物身上,而且出現在令人信服的藝術情境描寫中,於是交錯融合成了悲喜劇的內涵和樣式,達到了令讀者閱讀時產生悲中帶喜、笑中含淚的效果。這標誌著作家思想藝術上的成功並與讀者產生共鳴。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卻沒有機會在國內以影視的形式展現給更多的人,反而被韓國人搬上屏幕,余華的作品在國外屢獲大獎,聲譽頗高,在國內卻沒能得到相應的重視,連同名電影都被韓國人捷足先登!

作品版權歸吳小丹老師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辰投資 的精彩文章:

TAG:北辰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