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社會為什麼如此穩定!

中國社會為什麼如此穩定!

真正的美麗

敢於直面

所有的審視

中國社會為什麼如此穩定?!

文|左手墨跡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程璧 

00:00/08:29

前幾天發了《自由不僅意味著權利,更意味著尊重》後有朋友找我討論他對自由的看法,他的文章一直在強調美國近些年來通過「政治正確」來侵蝕個人自由,預言號稱「最自由的美國」自由主義終將逐步收縮直至枯萎。但在我看來,美國的政治正確正是為了保證包括弱勢群體在內的更多人享受與普通人平等的自由,這正是文明走向更高階段的標誌。雖然阿克頓說:「自由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價值」,但沒有人說自由是人類文明唯一最高價值。與自由同等重要的還有公平、正義、美德等價值,而這些價值相互交織共同存在來保障個體對幸福的追求,讓人在愛的海洋里感受到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事實上,不管是我們今天宣揚的自由、公正、美德還是民主憲政人權,都是百年前先賢們談爛了的話題,但一百多年來我們的國民意識並沒有多大改觀。國人的思想為什麼能夠如此靜止並且穩定呢?今天我們來試著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有人會說這都是源自全方位系統化無死角的洗腦教育的結果,當然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洗腦教育經年累月的意識灌輸,讓國人形成了集體無意識的人格,但一定有什麼東西潛在的助長這種病態人格的形成。如果有,那一定是幾千年來沉澱在農耕時代里的文化基因。這種文化是內在的、靜止的、穩定的,跟商業社會超越的、流動的、變化的現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先賢們終生致力於改變國人精神面貌,迎合世界潮流,但一直收效甚微。梁啟超1400多萬字《飲冰室文集》從文化制度觀念等各個層面來討論改變之道;《魯迅文集》留下600多萬字,從習俗觀念國民性等方面探索思考中國的出路;先賢們都在探索出路……從文學藝術到思想專著,大部頭的著作從未缺乏,但為什麼我們就是無法從傳統叢林社會走向現代文明社會呢?

有人說中國社會這種頑固性、停滯性是一種「超穩定結構」。那這種超穩定的根源是什麼呢?是文化基因。什麼樣的文化基因,造就什麼樣的文明形態。後工業時代的計算機可以管理工業時代的機械設備,並生產設計出新的機械,但機械無論如何強大,也不可能創造出計算機。可見,文明是有高低層次之分的。由此可知,精神文明能夠孕育制度文明和物質文明,但制度文明和物質文明是不可能生產出精神文明的。沒有精神文明的沉澱,制度文明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是無法落地生根的。遺憾的是,我們雖然身處世界文明的浪潮之下,思想仍在叢林,社會達爾文仍是主流,佔據著國人的頭腦。

國人對於外來的新技巧是不拒絕的,但人們並沒有超越性的思維方式,也沒興趣搞懂這些技巧背後真正的思想是什麼。在古希臘哲學一開始的時候,技巧就是與道德相提並論的,所以蘇格拉底說「知識即是美德」。為了貫通知識和美德的聯繫,亞里士多德進而區分了「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而為了克服理性的僭越,西方發展了基督教義。尤其是新教倫理,推進了西方社會的現代化。正是通過理性與信仰之間的張力關係,西方社會才不斷向前演進。在那裡,人有人的樣子,社會有社會的樣子。而在中國,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合理化的社會,只有一個個血緣關係聯繫起來的分散如沙粒的個人。正如胡適百年前所刻畫的那樣:「這樣又愚又懶的民族,不能征服物質,便完全被壓死在物質環境之下,成了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長進民族。

中國文明古老,但更重要的是落後,落後在精神的缺失。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是一種文明內在的三個要素,也是文明的遞進層次。其中,高層次決定著低層次。沒有高層次起作用,低層次的文明會搞得一團糟。如當下中國,就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成問題。

國人也知道要想發展,就必須學習西方,但包括一些非常具有影響力大家在內,卻只肯拿來主義式的接受西方的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拒絕接受西方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背後的源泉——精神文明。這表現在西方的理性與信仰,始終無法進入中國;在中國人的教育中,幾乎沒有哲學和宗教的氛圍(即使有,也都是抱著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態度,無關超越與救贖)。所以,國人在精神上是非常空虛和匱乏的,只能通過各種物質感官刺激來證明生命的存在。在清末,先賢們想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五四,志士們想要「民主與科學」。這都是在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引進上的努力,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在於傳統文化基因對西方精神文明是排斥的。從唐朝開始,基督教1300年都無法推開中國的大門,只有一點點微光透進來,就是力證。

在我看來,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是由國人在精神上的超頑固造成的。一方面,中國文化缺失理性與信仰的基因;另一方面,中國人的所謂內聖外王的「生命哲學」都跟精神上的、思想上的自由毫無關聯所以,這是一個不會思考也不思考的民族,這樣的民族是不可能出現理性的社會實踐,沒有理性的社會實踐主動進入文明世界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幻罷了。因此,超穩定的背後是超失敗。14億人遊走於叢林社會,時時觸碰人類文明的底線,對這個世界的精神貢獻幾乎為零。這是我們共同的悲哀!不承認並思考這些根源性的問題,這國不可能真正變好的。

國民性問題之所以有意義而不是一個偽命題,是因為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是不存在所謂國民性的,但在不自由、不開放的社會中,國民性、劣根性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我們必須警惕並明確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劣根性,就是這個社會之所以超頑固、超穩定的根源。正是我們身上的這些劣根性在阻礙自己進入現代化的文明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尼姑看世界x 的精彩文章:

TAG:小尼姑看世界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