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國後繼不足的原因!是否真的是因為孫權後期的不理智造成的

吳國後繼不足的原因!是否真的是因為孫權後期的不理智造成的

以下內容以作者口吻述說,有些地方純粹個人意見。並不是嚴謹的史料,大家看懂就好,歡迎來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上次我寫了三國里的吳國為什麼會成為三國里打醬油的原因,羅列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後發現讀者們提出了挺多有想法的意見。擴大了我的眼界和見識,所以在這寫上一篇文章來談談我之後的體會和學到的。但其中很多都是我看到書友的意見後自己的想法,並沒有真實的史書支撐。

首先,在這之前我得感謝大家在上次給我提出的錯誤。羊祜(hù),確實不是吳國陣營的,之前是魏國的,後面是歸屬晉國。羊祜和陸抗可是三國後期一對經典的對手。

接下來,我們繼續正題。

三國時期,吳國在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沒了吳國,三國都不是三國了。甚至說三國早就結束了分裂,完成了統一。

吳國,早期是孫策打下的基礎,然後孫策死後,在孫權帶領著孫策的舊部繼續發展後形成的國家。而在三國之中,吳國是存在最久的勢力。蜀國和魏國相隔不到兩年就緊接著滅亡了。但是吳國之所以存在久,全是因為向其它勢力服軟而來的。

在上一期文章中,有讀者提出,吳國會在後期一直龜縮在江東地區發展不出去,最開始的原因在於孫策之死。孫權相比孫策,守成有餘,而進攻不足。

在這一點上,我想了一下,是有點道理的。相比孫權,孫策可是號稱江東小霸王,其內心的雄心壯志應該不小,並且大家想想,為什麼孫策和孫權明明是兩兄弟,為什麼一開始那些能臣猛將選擇輔助孫策而不是孫權,說明他們兩兄弟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或許孫策帶領下的吳國,真的有可能打過北方去。其實從後期吳國投誠魏國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孫權真的內心並沒有那種氣吞河山的氣勢。甚至可以說有點欺軟怕硬。

還有的讀者提出,吳國在後期一直出現實力下滑的趨勢在於孫權的昏庸。我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網上挺多說到了孫權後期的昏庸為孫吳的沒落負上挺大的責任。

孫權性格比較軟弱,不敢拼。在後期甚至向魏國投了誠。孫權在稱帝後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我感覺這是有道理的,總是說吳國境內盜匪眾多,朝廷得經常剿匪,我感覺要是孫權治理國家有策,平民百姓總不能為了追求刺激去當盜匪吧?所以說孫權日益驕奢獨斷,刑罰殘酷有點可信度。

而且孫權還有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在立太子方面。在第一任太子孫登死後,孫權又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最後立了幼子孫亮為太子。這為以後吳宮政變留下了隱患。並且,在孫權換太子的期間,還牽扯到了算是當時吳國的支柱之一陸遜,氣死了陸遜。可想而知,孫權這一系列的舉動,衰敗了吳國多少實力。

所以說,吳國後繼不足的原因,孫權後期的昏庸還是占著比重的。

接著,我談下一個讀者們的看法。有些讀者透過吳國當時的情景,想到了世家這種資產階級方面的原因。在這,我只能說我學到了。

同時,我也試想了一下,確實是有這樣的可能的。雖然沒有史料準確記載著這一點。當時的江東地區世家眾多,根深蒂固,可以說遍及並掌控著江東地區的大多數地方。

而在這種環境下的吳國,不可避免的與世家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甚至吳國很多人才都是出自於世家子弟。他們任職在吳國的官場上,雖說都是圍著吳國工作,但是私下還是有著各種利益及糾紛。

都說吳國守厲害,攻不行是因為世家的原因。守厲害是因為各個世家都想維護自己的利益,自然出心出力守住吳國,也是守住自己的地盤;而攻,就得分利益了,一旦有了利益,就會有各種小心思,所以攻不成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且吳國的人才都是世家子弟出身的話,一旦沒有出色的世家子弟,吳國的人才就產生了斷層。而像魏國,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子弟,只要有才華就能得到重用,這樣人才源源不斷,吳國自然不敵。

以上是我想了挺久寫下自己的感想。有什麼不足請擔待,歡迎大家提意見,下次不寫吳國了,大家想談談什麼,歡迎在下方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三國後期孫權為什麼還是不能統一三國?
孫權為何一定要偷襲荊州?只因關羽做了一件蠢事,侵犯了吳國主權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