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新時代高等教育如何作為?杜玉波、林建華、邱勇這樣說|代表委員說

新時代高等教育如何作為?杜玉波、林建華、邱勇這樣說|代表委員說

怎樣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高校發展如何與國家和地方發展相結合?高校如何推進「雙一流」建設?聽聽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代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代表、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代表的觀點↓↓↓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代表:

優化高等教育戰略布局加快「雙一流」建設

新時代高等教育如何作為?杜玉波、林建華、邱勇這樣說|代表委員說

■ 完善「雙一流」評價「中國標準」,構建中國特色的「雙一流」建設長效機制

杜玉波說,對「雙一流」的認定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建設。「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要根據建設情況進行績效評估。這種管理和支持機制的目的就是推動建設高校拿出成果、有所作為,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為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因此,必須構建支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長效機制,引導高水平大學持續健康發展,其中科學評價是核心問題。

杜玉波指出,中國特色的「雙一流」評價體系,首先要紮根中國大地,在適當借鑒國際經驗和指標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建立以我為主、兼收並蓄、突出特色的「雙一流」評價體系,引導高校把中國特色跟世界一流目標融合在一起,著力解決好國家和民族面臨的時代問題。其次要突出服務國家需求、強化實踐標準、淡化數字化指標導向,突出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價值的評價。還要聚焦人才培養質量,堅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為評價導向,以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為根本使命。

■ 堅持服務導向,大力提升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杜玉波說,高校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更加主動地支撐產業布局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搶抓機遇、超前布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提高對區域發展的支撐和服務能力。

杜玉波建議,一是建立完善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動態調整學科專業機制,進一步推動高校形成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聯動機制,科學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增強學科專業與市場結合的緊密度。二是大力健全協同育人、科研育人機制,推動搭建校企對接平台,廣泛實施產學合作育人,匯聚社會資源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三是大力增強高校創新服務能力,探索實施高校科技服務國家戰略行動,謀劃國家實驗室、國家創新中心、臨床醫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在高校建設布局,進一步支持高校建設大平台、大項目、大團隊和大成果。

■ 提升中西部高校發展內生動力,優化高等教育戰略布局

圍繞中西部高校如何進一步發展,杜玉波建議,一是規範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國家層面出台意見,進一步引導高校在人才競爭中突出國際視野,突出「高精尖缺」的導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人才支持計劃應當進一步加大向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西部、東北地區高校高層次人才發展傾斜的力度。二是加大東部高校對口支援中西部高校力度,更多安排東部高校一流師資、一流學科平台、一流教育資源與西部高校實現共享,真委派專家、真拿出技術、真提供平台,確保取得實效。三是優化中西部地區高水平大學建設布局,在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的基礎上,站在優化國家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的戰略高度,把對中西部高校的支持和資源傾斜落到實處。

■ 把地方高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為地方高校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杜玉波說,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大背景下,各地應該把支持地方高校發展擺到增強當前和未來區域發展動力的高度上,幫助解決難題、克服瓶頸,加快提高水平。一是加快落實「放管服」,建議各地儘快提出「放管服」的實施細則,同時加強科學監管、優化服務,讓「管」和「服」兩個輪子都轉起來,幫助高校把辦學效益更好地發揮出來。二是加大對地方高校的經費支持力度,結合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參照中央高校生均撥款係數,實施地方公辦普通高校生均財政撥款基準定額,探索建立以績效評價為基礎的學科專業建設長期支持機制,建立地方公辦高校穩定的經費撥款制度。三是加速推動地方高校產教融合發展,以產教融合為導向,引導地方高校更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加快推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嚮應用技術類型院校轉型,真正做到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聯動,同時將一些「點」上的經驗模式化、制度化並做好推廣。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釋放高校發展活力

杜玉波認為,要真正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把該放的真正放到位。針對高校反映比較多的編製、崗位管理、進人用人、職稱評審、基建審批等「老大難」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協同,對準問題,瞄準需求,消除「堵點」。二是把該管的真正管起來。改革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的有效性,用好信息公開等社會監督手段,探索建立高校依法自定規則、政府監管落實、違規者退出的新機制。三是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科學性。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簡化優化服務流程,建立基於數據分析的監測機制、科學的監督抽查制度和教育基本質量監測體系,讓高校教學科研人員從過多過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煩瑣的表格中解放出來,為高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代表:

將大學發展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之中

新時代高等教育如何作為?杜玉波、林建華、邱勇這樣說|代表委員說

「將大學的發展,融入到國家和地方的發展之中,是中國大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是獨特的優勢。」林建華說,一方面,國家的發展為學校提供了很多資源,國家興旺發達,大學就能夠獲得強大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紮根中國大地,主動聚焦中國的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問題,努力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人才,提供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實現了自身的發展。

「北京『四個中心』的建設和大學的發展是非常契合的,這樣的城市定位與發展戰略,為大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林建華說,北大一直努力服務北京、融入北京,「最近我們正在積極地推進北大與中關村科學城的進一步合作,特別是在北大周邊,打造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的平台,我們也在積极參与懷柔科學城的建設,通過一些重大科研設施的建設,深度融入到科學城的建設中。」

林建華說,「從學校自身來講,我們希望,未來的北京大學有兩種特徵,一是平靜如水,就是要把校園環境和學術氛圍建設得更好,更加寧靜、和諧,使老師能夠靜心教學科研,使學生們能夠安心學習。另一種特徵是激情似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深入地融入到北京和國家的發展當中,通過對國家和地方發展的貢獻,增強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代表:

高教改革發展要置於全球化背景之下

新時代高等教育如何作為?杜玉波、林建華、邱勇這樣說|代表委員說

「『雙一流』建設是國家重大工程,是提升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的關鍵舉措,其成效將代表國家高等教育的高度。」在邱勇的視野中,經濟全球化導致世界高等教育格局發生變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因而,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一定要置於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雙一流』建設要有中國特色,但不是建設中國特色的中國一流大學,而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這就需要在引領性、獨特性、社會貢獻率等方面有所體現。」邱勇解釋說,要更加突出大學的引領性,將大學建設為創新高地和文化高地;要更加突出大學的獨特性,將獨特性融入辦學理念、育人模式、治學治校方法之中;要更加突出大學對社會的貢獻率,將發展視野拓展到為國家、世界、人類的發展作出大學的貢獻。

「21世紀的大學要有全球視野,要能在全球範圍獲取資源、吸納人才,這對中國大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邱勇說,清華大學在2016年發布了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戰略,其核心是提升學生的全球勝任力。通過吸引更多全球學者來清華,讓更多學生有機會走向世界,在提升國際合作辦學程度的同時提升學校管理體系,從而進一步推動「雙一流」建設。

來源 |《中國教育報》、北京大學官網、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

新時代高等教育如何作為?杜玉波、林建華、邱勇這樣說|代表委員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