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草木根在土中,人的根在哪裡?

草木根在土中,人的根在哪裡?

致虛極,守靜篤(dǔ)。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道德經》第十六章

草木之根在泥土之中,人的根在哪裡?

人的根就在頭頂上,虛空就是我們的泥土。

如何「歸根」?就是求靜,靜到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歸生命的根本。

草木根在土中,人的根在哪裡?

致虛極

「致虛極」就是告訴我們,人類受這個熙熙攘攘的人世間太多物質化的誘惑,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不知所選、不知所終——我們內心世界往往被五色世界所迷所惑、所堵塞了,而「致虛極」就是讓我們去掉被繽紛世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所迷、所惑、所堵,讓我們的內心得到一次新的洗滌、新的開始、新的綻放!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我們慾望不安的內心重新格式化了,然後再去安裝我們喜歡的操作系統!

「致虛極」的虛極虛空,為萬物芸芸眾生提供了一個大舞台。「芸芸」是一種普通的草,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生生不息的宇宙萬物,叫做「芸芸」。佛家把「芸芸」稱之謂「眾生」,所以中國文學上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名詞,即「芸芸眾生」。在這個大舞台上,萬物紛擾,生死枯榮,悲歡離合,演繹了一出變化無窮的精彩大戲——您方唱罷我登台,看人間多少桑田變滄海!「致虛極」中的「致」,就是達到、進入,就是一步步、一層層地求證和把握終極人生的目標。

草木根在土中,人的根在哪裡?

守靜篤

「守靜篤」也是一切政治家、軍事家、觀察家們研究、判斷、分析、洞察事物發展形式、變化規律所要恪守的準則。有經驗的運動員在賽前都要保持安靜;偉大人物「每臨大事有靜心」;兩軍相遇勇者勝,而兩帥相逢卻是靜者勝。

「守靜篤」告訴我們二點:

第一守住靜。這個靜,是一種安安靜靜的狀態,像顆頂於天地的青松,任爾南北東西風也不為所動!這個靜,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狀態!是一種「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豪邁!

第二守住篤,這個篤,就是描述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我是誰?我的使命是什麼?我堅持什麼?我確信無疑的是什麼?當一個人內心中一旦有所相信、有所秉持,那麼他就肯定能:致虛極了!

草木根在土中,人的根在哪裡?

萬物並作

吾以觀其復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告訴我們:我在這裡,觀察萬物,花是花,草是草,水是水,月是月,人是人……天下萬物都是來自道的造化,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生命路線圖,按照自己生命形態去生長、去成長,去經歷、去穿越!特別是「並作」這二字,簡直就是一部部生物學、生命學和運動學等等,高度概括了事物生化的複雜表象。生命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一輪輪花開花落,都是那樣的神奇!

草木根在土中,人的根在哪裡?

夫物芸芸

各復歸其根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告訴我們:大自然不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芸芸眾生,不以自己是非好壞去衡量對方、指責對方,而是相信對方一定能夠做好自己,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己,歸屬於自己的根,這才叫自然之道!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是有靈性的,都有一顆靈慧的心。但我們所生長的複雜外部環境,讓我們受到許多干擾!有時我們抵擋不了誘惑,就會陷入慾望的旋渦而不能自拔,從而使我們聰慧的心靈蒙垢受污。

「致虛極」,就是老子希望我們能夠排除物慾的誘惑,回到生命之根中汲取養分,找回屬於自己的智慧。釋伽牟尼之所以能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智慧之果,應該說也是在「致虛極」的狀態下而實現頓悟的。同樣那些出家的和尚們之所以要念經,其實也就是要通過念經的形式,讓自己的心境逐步排除物慾的干擾,達到「致虛極」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