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禪宗之反覆悟道

真正禪宗之反覆悟道

宗門悟道一事,有的乾脆利索,有的歷經艱難,有的一悟直至佛地,有的反覆反覆悟了又悟。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年,普慈禪師自以為已經徹悟,在洞庭山塢卓庵將近三十年,其間,也不遊方請益。直到有一天,在一位安溪的行腳僧指引下,他前往參禮東明慧旵禪師,才最終大事了畢。在一次升座說法時,普慈禪師特地提到他悟道的一段令人難忘的曲折過程,對於後代禪人正確抉擇,打通向上關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他說:「若為濟宗兒孫,必要明他家裡事。予昔蒙萬峰老人付我偈,便以為得,直至今日始知我錯,萬峰不錯。一遇東明和尚,乃明棒頭賞罰,言句亦然。果然悟在己,而法藉師,豈曰一悟即為了當?」

圓澄禪師初投隱峰禪師座下參學,苦心參究「念佛的是誰?」目不交睫,經三日三夜,終於有省。第二天,圓澄禪師便把自己所悟之事告訴了隱峰禪師。隱峰禪師聽了,便道:「似則似,是則未是。」圓澄禪師一聽,只好慚愧而退。後來有一天,在葉家山採茶,無意間聽到有人唱誦傅大士的《法身偈》——「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物主,不逐四時凋」——當即豁然有省,從此慧解大開,一切義理,無不通達。不久之後,他又前往禮謁南宗和尚,問:「海底泥牛銜月走,是什麼意?」南宗和尚大喝一聲。圓澄禪師茫然莫測其旨,於是便前往天妃宮閉關,自誓要剋期取證。在閉關期間,圓澄禪師終日危坐,一語不發。一日,圓澄禪師偶然翻閱語錄,讀至雪竇禪師與僧論柏樹子之公案時所作《行者頌》——「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才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樁舊處尋」。從此,便死中得活,能夠轉機著語。再後來有一天晚上,圓澄禪師獨坐室中用功。忽然燈滅,圓澄禪師便隔著窗戶向他人取火,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有所省悟。事後,他就此事作了一偈頌,讓人呈給南宗和尚。南宗和尚看了,說道:「我道他是個人,猶作如是去就耶?」圓澄禪師聽後,心中迷悶不已,於是用功更加精勤,有一天忽然回憶起乾峰禪師「舉一不得舉二」之話頭,終於豁然大悟。從此以後,一切公案無不瞭然,出語盡脫窠臼,不存規則。圓澄禪師於是出關,參禮錦堂禪師,請求印證。錦堂禪師一見他,便大加讚賞,說道:「宗門寥落極矣,再振之者非子而誰?!」再後來的一天晚上,圓澄禪師正在靜坐,處於凝寂之中,忽然虛空一聲霹靂,他從定中驚醒,遍體汗流,頓覺如脫重負。圓澄禪師後來出世傳法二十餘年,一時法席大振,學眾輻湊。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啊:既然唯證一心不思議,一心之源無二無別,為什麼有人一悟直至佛地,為什麼有人省了又省,反反覆復省悟那麼多次呢?我舉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大家或許就能一下子體會到了。

一個是教中比喻:佛經說小乘所見如同孔空,大乘所見如同虛空。也就是好比大家都看到藍天了,只不過有的人只看到一個窟窿那麼大的藍天,有的人只看到一隅那麼大的藍天,有的人卻看到了整個藍天,無遮無擋。佛經中還比喻說菩薩見性如隔層紗,諸佛見性一覽無餘。

GIF

另一個是祖師比喻:好比過河,大家都沾著水了,但是有的人像鴨子一樣浮在水面上,有的人像白馬一樣游在水流中間,有的人像大象一樣腳踏河床淌水而過,透頂透底,徹頭徹尾,更無一絲一毫漏過。

這樣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大慧宗杲祖師說大悟十八次、小悟無數次呢?因為第一次他確確實實看到了本來面目,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由於只看到「猶抱琵琶半遮臉」的本來面目,他的心中還不踏實,還有疑惑,還不知那一邊臉跟這一邊臉是否一模一樣,有沒有掖著藏著什麼東東,因為畢竟還沒有看到全貌?於是心中不安,繼續參究,直到大悟徹悟,終於確證唯此一事實,無二更無三,皮膚脫落盡,唯此一乘道,這時才死心踏地,天下太平,端拱無為。

《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已經說得十分清楚明白了!大家同證無為法,只是深淺不同而已。既不能說所證實相不同,也不能說所證境界相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無 的精彩文章:

真正禪宗之雷震悟道

TAG:拙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