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聊聊藝術品藏家的3種購買策略

聊聊藝術品藏家的3種購買策略

一:「掐尖」

所謂的「掐尖」,就是專門去買一個品類裡面全場最貴的那一等級的藝術品。比如上篇文章寫的只買最貴的劉益謙、王中軍等收藏大亨。《局事帖》《雞缸杯》都是例子。

那麼,這種策略明智嗎?為什麼一些大藏家都要採取這種「只買最貴」的購買策略呢?是因為他們太有錢了嗎!?

對!有錢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有錢人很多,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智慧採取這種「掐尖」的購買策略。

畢竟同樣花掉1個億,這種「掐尖」策略往往只能購買一兩件作品,有點賭博的意思。而如果把1個億用於購買價格在幾百萬的作品,就可以購買幾十件,這樣似乎才是把風險分散掉的「明智做法」。

然而事實證明,或許恰恰是這種「掐尖」的做法在藝術市場才是最簡單有效的。以《局事帖》的上一位藏家為例,7年時間這件作品增值了7000多萬(扣除手續費),可以算是一筆效果很好的藝術品投資了吧。

更何況,創造拍賣紀錄的藏家一定會被很多媒體追蹤報道,吸引大眾的眼球,創造個人知名度,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的好事。這掐的就是買家心理,一位睿智的價值投資者曾經說過,成就一位優秀投資者的基本技能當中,心理學的作用要遠遠高於數學。

二:「撿漏」

「撿漏」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購買價值被暫時低估的藝術品的購買策略。

「撿漏」的例子在民間傳說中有很多。然而,國內電視台節目里所介紹的那種「撿漏」雖然聽上去很有意思,但是可信度實在太低,碰上花幾千塊小錢買到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這種事的概率應該比買彩票中大獎低多了。

撿漏其實是個技術活兒

實際上,正兒八經的撿漏可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技術活兒。它有點像一種傳統手藝,需要非常認真仔細地進行科班訓練,沒經過5、6年的系統學習,是完全做不到的。

下文我們主要介紹一下來自西方的一種理性的「撿漏」策略,以供各位參考。《彭博商業周刊》的一位專欄作家James Tarmy在文章《The Smarter Way to Invest in Art》中介紹過三種理性「撿漏」的策略:

1、買「過時」的一流作品

藝術品市場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像時尚用品市場,存在著當下的流行趨勢。有些藝術家和藝術門類在某幾年非常流行,但是過幾年之後就「過時」了,關注的人少了價格慢慢就降了下來。

但是,這些過時的作品中,往往暗藏著未來還有可能隨著板塊而東山再起的藝術品。其中尤以那些曾經流行的一流藝術品最有可能具有長期收藏價值。

2、買重要的「非主流」作品

藝術世界裡總有一些領域是主流,而其他一些領域則處在「非主流」的位置上。比如印象派藝術當年就是典型的「非主流」,他們同時代的主流藝術是法國的學院派。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當年的「非主流」藝術如今成為了天價藝術的代名詞。

需要說明的是,買這種「非主流」作品是需要做很多功課的,收藏者如果非常喜歡某個「非主流」的藝術板塊,能夠辨別其中各個藝術家的實力高低、影響力大小,這樣才更有可能把握其中的重要作品分布情況。

3、買重要藝術家的「支線劇情」作品

有些藝術家名家的代表作已經達到了千萬甚至過億的價格,或者已經被收藏進了博物館。但是他/她的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品可能還只賣一兩百萬,甚至幾十萬都有可能。

這是因為收藏家主要是根據之前學術界所寫的藝術家的權威傳記來評估一件藝術品是否為代表作品,這樣一來傳記中沒有提及或者沒有著重介紹的作品往往就被藏家們忽視了。

藝術家傳記很像是一部電影的主線劇情,人們會對主線劇情給予過高的重視,而往往忽略了支線劇情的潛在價值。如果能夠藝術家的「支線劇情」作品價位還不高時購入,一旦某天支線劇情的價值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其價值就會突顯出來。

三:「隨心」

「隨心」就是聽從你內心的聲音,排除他人看法只憑個人喜好來購買的一種策略。

如果說前面的「掐尖」、「撿漏」是帶有比較多理性思考的因素來進行投資的策略的話,那麼「隨心」就是一種完全跟著感覺走的「沒有策略」的策略。

我們常常聽到畫廊主和一級市場的經紀人這樣來勸說藏家選擇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如果拿不定主意,那麼喜歡哪件就買哪件」。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誠懇的建議。由於畫廊通常代理的是還沒有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因此往往難以用「掐尖」的說辭來證明藝術品的長期價值變化趨勢,就更不用說什麼「撿漏」了。

三種策略的適用情況

最後,我們來統一談談這三種策略。「掐尖」可能是被藝術品投資界的老手們普遍認同的一種投資策略,它體現著一種「好東西能賣出好價錢」的藝術市場的基本價值觀。

當然,高手的「掐尖」和新手不分青紅皂白的「什麼貴買什麼」還是有很大分別的。既然是叫「掐尖」,就說明這件作品是某個具體藝術品類、板塊裡面的「尖兒貨」,意味著最好的。所以,執行「掐尖」也要很深厚的市場經驗、對某個具體藝術品類有深入全面的研究。

此外,「掐尖」是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的,就算這種策略再保險也是可能會出現買錯、買貴的可能性的,一定要量力而行。

對於有豐富藝術品知識的人來說,「掐尖」之外的「撿漏」也是可以採取的策略。其實所謂的「撿漏」和「隨心」都是「掐尖」的變種。

「撿漏」的實質是在價值被低估的作品中找出品質最好的那種,而「隨心」策略的實質則是在巨大的備選作品數量中,憑藉直覺選擇出當下「最喜歡的」。

整體來說,有錢又有經驗的資深藏家比較適合「掐尖」策略;預算有限的專業操盤手比較適合「撿漏」策略,而初入市場的藏家更適合隨心所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像 的精彩文章:

9位名家畫動物,你覺著誰畫筆下的動物更勝一籌呢?
張大千山水畫隨選一二,幅幅引人入勝

TAG:藝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