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逼婚!從生物學上竟講得通,但我們是選擇孝,還是選擇自由?

被逼婚!從生物學上竟講得通,但我們是選擇孝,還是選擇自由?

先不說客觀存在的事實情況,說一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關於逼婚的事,尤其是過年,過年也不僅僅是過年了,過年也是相親的最佳時期,各種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回來了,然而七大姑八大姨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回來了,這樣細細數來,你不止有七大姑八大姨……

如果是女孩,結合當今的形勢,女孩還有挑的,一天見個三四家根本不在話下,化個妝也方便了,化一次能用好多天,雖說妝不能過夜,但畢竟找對象是大事,介紹的大多數都是通過親戚,事先約定好,找個僻靜的地方,一般在農村見的最多的就是鄉村麥田的路上,趁著落日的餘暉,如果剛下過雪,麥田裡的雪映著紅黃色的餘暉,綠油油的麥田,披上銀黃色的光輝,多麼富有詩情畫意。

女:「我大姨說,你挺有能耐,一年到頭來只抽雪茄」

男:「是啊,雪茄就像地上的百元大鈔,別人已經用腳把它捻滅了,我更是迫不及待的撿起來吸兩口」

想想多麼不應景,本該是伴侶依偎,親親我我的美好時光,放眼望去,有幾對膽膽怯怯的看似像情侶的,不遠處有一群人再偷偷觀摩,沒車的也要開一輛車,才有面子,男生更是如此,現在大部分都是父母擔心男的找不到老婆,還沒到過年就早早把兒子叫回來,理理髮,買幾身好衣服,先到親戚家串個門,目的就是誰身邊有女孩就不要吝嗇了,介紹一下,這也是輕一點的,更有甚者。

在我們河南老家,同齡人大多已經結婚生子。大齡未婚在故鄉近乎一種「恥辱」,你有沒有好工作,你能力是大是小,這些反而是次要的。同村一位的母親對此非常著急,因為她的婚姻大事失眠多夢,過年的這幾天,母親幾乎每天一大早就要到她卧室跟她談心,勸她不要太挑剔,差不多就行了;即便是結婚後再離婚,也比單身強。而她的父親,甚至在一次酒後沖她喊:「如果今年你還不結婚,以後就不要再滾回來。」言辭犀利,逼迫程度到這個地步。

大多數有相同的遭遇,每到中國傳統春節,當單身的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變回單身的秀蘭、翠花、桂芳、大強、二餅、狗剩們的時候,一場中國式逼婚大戰就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上演了。「爸爸媽媽也老了,你就算是為了我們著想,也要快找個人結婚啊!」「你到底要挑挑揀揀挑到什麼時候!」「你再不結婚我們都沒臉見人了!」「不要有眼光了,找個女的就不錯了」

逼婚從生物學上也有研究認為逼婚是基於人的一種生物本能。現代生物學研究認為:在很多場合,物種傳遞基因的本能或慾望超過了個體自身保存的本能或慾望,「生物無論做的什麼都是為了增加自身基因的存活率或基因複製的成功率」。

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著名的《自私的基因》書中表述基因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以便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由於基因掌握著生物的「遺傳密碼」,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進化的關鍵最終都歸結於基因的「自私」。

比如,動物照料它的後代,從生物個體的角度來看,這也許是一種利他行為。但是正是因為基因控制著這種行為,它才能通過動物照料後代的這種利他行為完成自身的複製,從而使其自身得以生存。人類也不能例外。人類也僅僅是因為體內無數遺傳因子的存在而存在,在時間和空間上成為運送它們的「生存機器」或「運載工具」而已。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不難理解當子女遲遲不肯結婚時,父母的焦慮了。這意味著,他們的基因沒有被及時地再次複製,結婚年齡越晚,基因複製的概率就會降低(比如高齡產婦)。基因的自私也表現在與他人的競爭上,當身邊有人完成了基因向孫輩的複製時,自己如果在複製基因的競賽中落後,這種焦慮就會更為深重。當這種焦慮包裹在孝文化的殼子里,就變成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傳統觀念。

這種繁衍本能、面子和擔憂的雜糅,讓許多父母在逼婚上態度非常固執。循循善誘者有之,苦口婆心者有之,惡言相向者有之,以死相逼者也有之。而在關於逼婚的新聞底下,許多單身人士痛陳自己的被逼婚史,經歷也是觸目驚心。

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孝」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文化內核,不管是家庭生活,還是社會生活,甚至是官員的政治生活,都與孝息息相關,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種權威和順從的關係,子女必須聽從父母的,不可忤逆。

只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陰影揮之不去,子女若不順從,輕易就被扣上「不孝順」「沒良心」的帽子。孝文化也造就了一批從來就沒有精神獨立過的父母,他們仍舊把子女視為私有財產,企圖操控子女的一切,子女若有反抗,他們動輒「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給子女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

除了道德壓力外,逼婚帶來的另一個壓力是輿論壓力。伴隨著逼婚的,是單身被污名化,最典型的是就是「剩女」一詞。「剩女」是一個很中國的辭彙,當這個辭彙被發明時,它就被寄寓了貶義色彩。

《中國剩女調查》一書指出,自2004年媒體第一次出現關於「剩女」的報道後,輿論關於「剩女」形象的建構是這樣一群人:嫁不出去;沒有男人晚上很寂寞;年紀大了,生不出健康的孩子;有心理障礙,各種疾病都找上她們;最後將孤獨終老……即便近些年來中國女權主義者一直致力於反污名化,但公眾對於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印象,仍舊囿於傳統的刻板印象。一個女性事業再成功,長得再漂亮,但只要她還單身,人們總不免投去異樣的眼光,猜度她單身背後是否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再來說一下客觀的事實:

從性別結構看,2016年末男性人口70815萬人,女性人口6745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98(以女性為100),3000餘萬的男性人口將面臨「打光棍」,然而,面臨著這麼嚴峻的問題,有的人並不想早結婚,讓父母操心。

一方面是個人主義思想的崛起。說白了就是吃點墨水,有了自己獨立的能力,更關注自由、適應性、個人選擇。

另一方面,不想結婚、不敢結婚也是嚴峻社會問題在婚姻上的投射。如今東亞的日韓都不約而同呈現出「低慾望社會」的特徵。這種「低慾望」更近乎高慾望不可得之後的「自我閹割」,在經濟發展萎靡、階層固化的局勢下,年輕人只能切割掉「不切實際」的高慾望,試著選擇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唯有這樣才可以活得稍微輕鬆一點。

在北上廣,不少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倒不是不願意,而是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他們不敢。有的人則把自己當做籌碼,婚姻於他們而言是改變命運的又一次機會,甚至是人生中剩下的唯一可能的上升渠道,他們不願貿然用掉這次「機會」。

因此,逼婚和反逼婚的衝突,本質上是結婚和不結婚兩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衝突,是種種社會問題的集中式體現和爆發。對於這一代年輕人來說,他們更獨立、更自主,但要他們「剔肉還骨」般捨棄與父母的關係,或者完全無視生活壓力和輿論壓力,也是痛苦而困難的。

一個社會的代際衝突和轉型期陣痛,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弭——遺憾的是,我們的社會在調適衝突和紓解癥結方面的作為和努力還遠遠不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悟生 的精彩文章:

武俠十二大犀利牛人,黃蓉進不了前十,第一名用的武器家家常備!
《狐妖小紅娘》開場,白月初要去非誠勿擾?白月初:飯盒舔三遍就夠了!

TAG:萬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