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認識嗎?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認識嗎?

東漢的許慎在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里說,戰國時「分為七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清代的段玉裁給《說文解字》作注,說「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就是「各用其方俗語言,用其私意省改之文字也。言語異聲則音韻歧,文字異形則體制惑,車同軌,書同文之盛於是乎變矣」。列國的文字,在春秋晚期還能大體一致,到戰國就差別很明顯了,到秦滅六國、統一中國之後,以秦文字為標準,統一了文字。

那麼,六國之間的文字差別是不是真的很大,而至於互相不認識?

可以說,差別還是不小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人估計真的不怎麼認識。

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山東曲阜孔子故宅的一面牆壁倒塌,露出戰國人藏於其中的一批珍貴古籍。這就是後來引發綿延千年的今古文之爭的古文經。古文經所用的都是秦代尚未把文字統一成小篆之前的戰國文字,這實際上是戰國文字第一次大規模的考古發現。

發現古文經之後,懂得認這些戰國文字的人已經很少,乾脆藏在了宮廷圖書館裡,外人不能輕易見到。要像孔安國、劉歆、許慎這樣的大學者,才能經過刻苦的研究後讀懂。比如說孔安國,他得到古文《尚書》,用今文《尚書》來輔助釋讀,「隸篆推科斗」。這說明,從秦滅六國到漢武帝在位,還沒過一百年,連學者認戰國文字都需要花一番功夫了。

六國之間的文字風格,我們外行人當然看不出來。根據專門研究這一學問的學者說,它們各自風貌不同,簡單概括,是齊之凝重、燕之峻整、晉之勁利、楚之華麗、秦之剛健,而它們之間的形體結構和聲音通假,更是具有很多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果把戒尺還給老師,你贊成還是反對?
故宮中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有趣之處?

TAG:文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