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現在都不吃味精了呢?原來是有這種危害?

為什麼現在都不吃味精了呢?原來是有這種危害?

很多人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的產物,所以是有毒的。其實,味精就是用澱粉等經過微生物發酵,然後通過一系列的提取過程,最終得到谷氨酸,並與鈉結合形成谷氨酸鈉。科學證據表明,人工生產的谷氨酸和天然的谷氨酸在代謝和生理上並無區別。

歐洲科學家在一項神經發育毒性研究中的發現,根據谷氨酸鈉對動物的長期試驗,產生有害作用的最大劑量是每公斤體重30毫克,6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上限在1.8克左右」。谷氨酸可能給人帶來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疼、血壓增高以及胰島素水平增加等。過量食用味精還會造成腦神經損傷,對沒有發育完全的兒童和青少年影響更大。

過量食用味精導致腦損傷的案例極少出現,但需要提防的是,過量的鈉鹽會損害人體健康。與食鹽一樣,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中含有鈉元素,而過量攝入鈉則會導致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要像控制食鹽攝入量一樣控制味精。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 克,但是實際攝入量普遍達到10 克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鈉,就會更多。谷氨酸並不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通過肉類食物就可以攝入足夠的谷氨酸,不必每餐都要放味精增鮮。現在,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那些關於味精緻癌和味精綜合征的說法,都缺乏證據和說服力。但是,歐盟的最新觀點也給人們提了一個醒,面對美食得管住自己的嘴,要倡導回歸自然的飲食習慣,通過清淡的飲食減緩味覺系統的衰老。而對於味精食用量標準的限量,歐盟食品安全局表示,食品健康最好是相信科學,但科學也是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

誤區一:味精、雞精會致癌

正解: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生焦谷氨酸鈉。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其實,焦谷氨酸鈉並不致癌,只是沒有鮮味。

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等權威部門的評審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一定的限制,無需擔心其安全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

誤區二:味精是化學製劑合成

正解: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有增加食品鮮味作用,中餐里用的最多。最早的味精是海帶中提取的,現在的味精多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後提取谷氨酸鈉的結晶。所以味精也算是天然產品。

現在大家知道了吧,吃味精是安全的,但是在吃法和用量上也是有講究的,吃對了還能幫助降血壓,中老年朋友值得學一學。

用對味精雞精,幫助控制血壓

我們都知道,鈉吃多了,會造成血壓升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天鈉的攝入量不要超過 2.3 克(即吃鹽不要超過 6 克)。而根據中國人的日常飲食習慣,超過這個量,簡直輕輕鬆鬆。

不少人說了:

好吃也很重要啊,沒有鹹味吃不下去……

這裡有一個健康秘籍要給你:

味精可以讓你在同樣的鹹味下,吃下去更少的鈉!

這是為什麼呢?

味精和雞精中的核苷酸和谷氨酸離子,有「增強鹹味」的作用。

也就是說,在鈉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加了味精或雞精的菜,相比只加了鹽的菜,吃起來感覺更咸。

所以,比起全部用鹽的情況,可以用少量的味精或雞精代替一部分鹽,這樣不僅菜肴的更有味、更鮮美、更好吃,還能幫助我們少攝入一些鈉,有助於控制血壓。

但是: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適量」。每天味精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5克!如果直接一大勺倒進去,那就沒有健康益處啦。

谷氨酸鈉(味精),過多攝入會在人體內可分解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可能會導致人體中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出現眩暈、頭痛等癥狀。

兒童不宜過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鈉的食物,過多攝入會在大腦生成的過多的氨基丁酸,將會抑制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旁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結果使得甲狀腺素和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減少。而甲狀旁腺激素是用來調節血鈣和血磷最重要的激素,它的減少會導致鈣磷大量流失,人體的骨骼生長和發育就會受阻。

具體怎麼使用味精控制血壓,看看下面5條金律就知道了。

使用味精的5條金律

燒菜的最後再放味精

因為味精經過高溫生成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菜出鍋時再加味精才能起到提鮮功效。

控制攝入量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的鈉攝入量不超過5克。

很多食物不需添加味精

如海鮮、高湯烹制菜肴等等食物本身就很「鮮」,使用了味精,反而會影響原汁原味。

避免天天用味精

老年人味覺功能減退,不能靠味精來刺激口味,不僅會過量,還容易造成對味精的依賴。

利用其他提鮮食材

提鮮不是味精的專利,傳統的高湯燒菜,生鮮上抹岩鹽,菜肴中加蝦皮等方式也都有提鮮的作用。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在 1908 年由日本人發現的,雖然現在味精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細菌發酵,但是半個世紀前,也有過通過工廠直接合成生產的經歷。

味精=很化學的名字+出現不過百年+工廠直接生產=一定有害+不綠色不自然

然而這個說法很傻很單純,無論是美國的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1959 年),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1987 年),或者是歐盟食品科學委員(1991 年)等各類組織,經過多次實驗研究,都吧味精在食品分類中歸為安全類。也就是說:並沒有證據顯示,味精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還有就是菜肴分類的進步。中餐三大分類:御菜、酒店菜、家常菜。三大類菜是個遞進關係,最基礎的是家常菜,家家戶戶每日都在做。酒店菜依據家常菜,取其精華菜式,加以外形和味道、名稱的修飾,得以吸引更多的食客。御菜又是選取酒店菜的精華,加以返璞歸真的改進,然後又反哺民間家常菜。如此周而復始,豐富了中國飲食文化,成就了世界獨一無二的美食體系。味精是酒店菜最常用的調味料,家裡不用味精,是擺脫了酒店菜系的誘惑,回歸了本來。

至於味精的成分,想必大家都知道不是化學物,是糧食的直接提取物,安全可靠。不用它是不再需要用來提鮮,改用食材和蔥姜蒜等天然調味品,追求食物本來的原汁原味了。這是個了不起的進步。

味精是「釀造品」,不是「化學合成品」,被國際權威機構研究「食用安全性」幾十年,最終聯合國糧油組織認定「無安全問題」。味精成分簡單: 谷氨酸鈉+ 食鹽,常用的品質分99%、80%兩種,即含食鹽1%、20%。家庭食用建議買99%品質的味精,使用時不必盤算鹽是否多用了。

雞精是一種「調味混合品」,由「味精」、「食鹽」、「白砂糖」、「雞骨肉濃縮提取物」、「雞味香精(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調味料組成,成分非常複雜。正是因為雞精非常複雜的成分,其食用安全性就不易說清楚了。因為雞精中有「雞骨肉提取物」,存儲不當易發生霉變類污染。也是這「雞骨肉提取物」燒菜時,一旦發生焦糊,肯定會產生影響健康已確定的物質。而味精的焦糊物卻不會,聯合國糧油組織確認它「沒有安全問題」。

這些年雞精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方便」,像「速食麵調味料」使用一樣。一勺雞精下去,味精、鹽、糖甚至香辛料都有了,無需自己費心思調味。儘管雞精中有「雞骨肉提取物」,但依然替代不了傳統「雞品高湯」。

結論: 味精很安全,有利於健康,請放心使用。雞精安全問題說不清楚,請跟著感覺走,建議少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說星事 的精彩文章:

TAG:星說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