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情節,從河谷走向雨林

亞馬遜情節,從河谷走向雨林

清晨,迎著陽光的霧水,日行性蜘蛛開始一天的忙計:在犄角旮旯處,在樹木上的枝枝丫丫里,它們八隻腳並用,全身心投入織網的工作中。深夜,伴著暮色的降臨,變色龍從夢中醒來,開始晚餐。鮮艷絕倫的,是一顆碩大無比的積水鳳梨。仔細看,原來在花蕊里,還坐著一隻閃爍著神秘光芒的雨林蛙。

如果配合上趙忠祥老師充滿磁性的男中音,上面一段話是可以作為解說詞入選《動物世界》的。所以放了一段《Just Blue》。

如果只看曲子的題目,這篇應該寫海水生物。

如果我寫的東西更有意思,粉絲量應該突破30大關,閱讀量應該過百。

當然,生活沒有那麼多如果。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Just Blue

 蔚藍

Space 

00:00/00:00

朋友的拖延症導致本想在周一推送的文章後延了一天。我想,這不該是一個準生意人的狀態;但卻恰好符合「玩家」的某些特質。玩家,永遠把「喜歡」放在第一位,隨心隨性,佛系人類之代表。比如今天這款魚缸的主角。大名CY,自稱Ricky,圈內叫卡哥。

我和卡哥結識已有數年,是從一起玩「很低端的淡水」開始的。「低端」源於卡哥現在的海水圈准大神身份。在他們這類人身上,總是散發出一種高級玩家的俯視氣息。腦補一下的話,就像今天的紅藍之爭中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小藍師妹吧。

但是,就像歲數再大的壽星,也是從撒尿和泥走過來的一樣;「玩商」再高的神級玩家,也是從很基礎的品類開始入坑的。

所以,我今天才得以寫下此文,記錄下一個卡哥家仍在運行的平淡無奇的雨林缸。

此缸尺寸120*50*60,曾是一款亞馬遜風格的魚缸,住戶包括食土鯛、鼠魚和異形。造景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禿」。為了營造亞馬遜流域的神秘感,魚缸主人在使用了大量河沙沉木外,還特意斥資購入南美風格背景板一塊,用以提升造景的立體感。當然,是否立體見仁見智,但在缸體改造時,此背景板還是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隨著對雨林植物的熱愛程度與日俱增,在一番毫不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主人決定將此缸改造成雨林缸。不過,改造過程相當艱苦。

首先此缸曾是底濾,右後方有通往底櫃的上下水管。其次從傳統意義上講,這是個養魚的缸,四周密封,沒有通風孔。最重要的,用魚缸改造成橫板的雨林缸少之又少,如何能在實現功能的同時,將景觀做出新意也成為此次改造最大的挑戰。

第一步:缸體改造。

原有背景板貼的比較牢固,很難弄下來,好在本身就是原生風格,保留下來也無妨,還省了發泡劑做背景的步驟。

底濾槽的改造,去掉反水玻璃板,把底部上下水開孔完全封住,保證水不會漏下去。測試不漏水以後,將泵放在原有槽內,讓缸內產生水體循環。

第二步:骨架搭建

整缸沒有用一點兒發泡劑,這全部得益於前期素材的選擇。為了不落入雨林景觀幾個枝杈伸出來的俗套,改造時找到一整塊木頭,創造了這個「雙層景觀」。上下使用天然的藤進行視覺上的連接。

第三步:植物種植

由於預算有限,景觀後部選擇了大量普通雨林植物,前面使用主人家原有的食蟲植物和價格比較便宜的積水鳳梨。苔蘚是福建的朋友從山裡野採的,全部帶著孢子。將便宜的植物,種在合理的位置,整體效果尚可。

第四步:噴淋及設備接入調試

乾燥的帝都,養護雨林植物,噴淋是必不可少的。定時器設置每2小時噴淋1分鐘,後期根據植物情況進行調整。噴淋從底櫃內的小桶吸水,目前基本已經達到蒸發與噴淋的平衡,底部水位線波動不大。

景觀搭建完成後,為了在乾燥的北京保持缸內相對濕度的同時,也要保證通風,特意為此缸定製了玻璃蓋子,中間挖孔使用不鏽鋼網密封,這下還可以養生物了,不久後一隻雨林蛙成了此缸的主人。

下面的照片拍攝於此缸養護半年後。期間主人擅自增加了許多食蟲植物進去,為此缸增添了更多的惡趣味。

最後說幾句心裡話。

沒有足夠的精力,在培養水族養殖愛好時需特別慎重,避免將「愛好」變成「哀嚎」。

當然,如果有如卡哥這般閑庭信步,多弄幾個各種魚缸是很簡單的事情。

就像當年剛認識他的時候那樣,七缸鎮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慶街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延慶街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