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概念反覆熱炒,區塊鏈與數字貨幣離實際應用到底有多遠?

概念反覆熱炒,區塊鏈與數字貨幣離實際應用到底有多遠?

今年以來,區塊鏈概念突然變得格外火熱,甚至再度引發數字貨幣投資潮流。

然而,上周以來,各國金融強監管接踵而至。

先是美國證監會(SEC)下屬機構發布聲明,稱「交易數字資產的在線平台可能非法」,提醒投資者注意數字化資產交易使用的非法平台,預示SEC對此類交易平台的監管行動趨嚴。

緊接著日本金融廳(FSA)處罰多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對七家加密貨幣交易所下達「懲罰警告」,並勒令兩家交易所Bit Station和FSHO暫停運營一個月,此外還要求Coincheck加強對客戶的保護措施,採取反洗錢措施,並對業務進行全面整改。

上周五,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的金融改革與發展答記者會上表示,比特幣和分叉產品擴張太快,不夠慎重,給消費者帶來不好影響。當前中國央行不認可比特幣和虛擬貨幣作為零售支付工具,銀行系統不接受不提供相關服務。

受此影響,上周比特幣大跌10%,跌破9000美元關口。

但市場更關心的是,隨著各國金融強監管來臨,區塊鏈概念熱潮是否就此划上休止符?所謂的數字貨幣到底有沒有廣闊發展前景?當前區塊鏈概念火熱背後到底有多少實際應用已經得到市場認可?本期海銀視角將做詳盡報道。

區塊鏈技術停留在概念階段數字貨幣「炒作風險」巨大

去年以來,海銀視角也接觸過不少區塊鏈創業者。

在他們看來,區塊鏈技術的最大特點,在於數據的難以篡改性,以及去中心化式的分散式存儲,如此能大幅解決各行業各業務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從而徹底改變各行各業的業務操作生態鏈。

但海銀視角做了一下粗略梳理,發現當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金融、公益、以及商品打假等領域,尚未全面普及到各個行業。

究其原因,區塊鏈技術應用之所以舉步維艱,一方面是區塊鏈技術與各行各業業務操作流程存在大量磨合過程,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行業痛點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自身存在處理效率不高、信息隱私保護「個性化」解決方案不夠完善,部署成本較高等問題,某種程度也制約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

以區塊鏈在農業的應用為例,如何讓農業種植生產、加工物流數據真實有效地輸入區塊鏈體系,就是一大嚴峻挑戰。畢竟,區塊鏈里的數據難以篡改,但只要在輸入區塊鏈的數據「做手腳」,同樣能起到以假亂真的作用。

此前,海銀視角接觸過兩個區塊鏈項目,或許有一定代表性。

一家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追溯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零售過程的創業公司,他們的初衷是杜絕農產品假冒偽劣產品,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

具體而言,通過區塊鏈技術,這家公司可以串聯農場、農戶、農機廠、農資供應商、物流商、倉儲商、加工商、銀行、信託、保險、貿易商、快遞商、零售商,打破農業鏈條原先各自為政的生態結構,利用區塊鏈實現整個產業鏈信息全透明全公開,從而讓消費者真正買到放心糧。

但海銀視角也了解到,要做到這點,難度不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區塊鏈系統內的數據可以做到不可篡改與真實無誤,但輸入區塊鏈系統的數據源,誰能保證不會造假?

這家創業公司告訴海銀視角,為此他們嘗試在大米原產地鋪設IOT設備,利用當地組織化糧食生產體系,做了六種不同身份的手持終端,把所有的命令「寫死」,以此嚴格根據農時讓不同工種的農業種植工人、農業監管者、農場主和農戶對相關糧食生產數據進行校驗,並邀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定時對數據真實性進行檢測。

此外,公司還利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將合約分成收購智能合約與反哺智能合約,前者主要用於淘汰農藥種子以次充好的問題糧,後者則對高品質糧食種植農戶進行激勵,從而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

但這些看起來最大限度降低了數據源作假的風險,但實際操作成本卻很高,導致整個農產品價格要比以往高出3倍左右,如此供應鏈改革,或許反而起到抬高通脹的額外效果。

還有一個項目,是一家藉助區塊鏈技術提升供應鏈金融支付或貸款操作效率的公司。

在傳統供應鏈金融操作流程下,核心企業需向一級供應商提供發票,後者再向二級、三次中小供應商出具發票,才能幫助他們獲得銀行供應鏈金融貸款,這往往造成貸款審批流程漫長。

但在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的模式下,上下游供應商只需在區塊鏈確認交易金額,就能通過數字貨幣完成貨款支付,再由企業將數字貨幣兌換銀行貸款,從而大幅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效率。更重要的是,這類數字貨幣研發機構不觸碰用戶資金,能換來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與發展空間。

然而,這個項目創業者告訴記者,目前最讓他困擾的,是要不要將數字貨幣納入區塊鏈項目里,引入數字貨幣(行業俗稱發行代幣)的好處,就是以此作為「支付工具」可以大幅提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資金獲取效率,但壞處是由於央行表態目前不認可數字貨幣作為支付工具,引入數字貨幣可能面臨監管風險。

反之若不引入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就會淪為一個升級版的企業資料庫,儘管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卻無法進一步提高各行各業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操作效率,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其實,海銀視角例舉上述兩個例子,主要想表明三個觀點:

一是區跨鏈技術從概念到實際應用,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推廣,是否得剝離其衍生品——發行代幣(數字貨幣),這不但是一個頗為敏感的監管問題,更有可能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空間;

三是區塊鏈概念很熱,或許在某些細分領域有了實際應用,但離項目成熟依然很遠,換言之,目前業務模式進入成熟期的區塊鏈項目依然屈指可數。

這意味著什麼?

一句話,如果現在想投資區塊鏈項目,還得謹慎小心。

海銀視角多方了解到,近期各路資本都紛紛湧向區塊鏈,主要聚焦三大領域,一是ICO,二是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三是各類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應用。

ICO,從去年8月起央行已經明確叫停,甚至將其列入非法集資範疇,即便當前區塊鏈概念熱再度帶動ICO投資升溫,但投資者最好能敬而遠之,因為它不是發展前景多高的問題,而是合不合法的問題。何況,這些所謂的發行代幣在沒有支付用途與具體應用場景的情況下,除了炒作獲利,其本質如同一張廢紙。

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的投資收益風險到底如何?

海銀視角聽說去年不少平台趁著比特幣價格上漲與交易活躍,賺了不少錢,而且在中國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這些平台幾乎都跑到境外開展交易。

但其投資風險有多高?近期有個例子可以說明一切。上周三全球比特幣交易量排名前列的幣安交易平台遭到黑客攻擊,幣安一度暫停提幣。

這背後,是黑客大規模地通過技術手段在幣安平台盜取不少用戶賬戶里的比特幣,再將所盜取的比特幣拿到其他平台沽空獲利,實現巨額收益。目前,幣安平台並沒有針對用戶賬戶比特幣被盜給予相應賠償公告,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被盜比特幣的用戶其實擁有追償權,如此幣安平台可能一下子要面臨數億美元的賠償壓力。

還有各類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應用,剛才海銀視角已經重點提醒,這些區塊鏈應用看似前景廣闊,但實際應用及其實戰有效性依然是一個謎團。與其說趕熱潮投資,不如說是做一場勝算不高的豪賭。

海銀視角還要提醒一句,在當前區塊鏈概念熱炒的情況下,很多區塊鏈項目估值相比去年提高了40%以上,但這不等於他們的技術步入成熟,應用開始見效。貿然高價投資的結果,就是很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買單者。

去年底,德勤基於全球軟體協作平台GitHub上提供的元數據發布報告稱,當時Github共有86034個區塊鏈項目,其中僅有8%項目仍有人維護,5%項目存活下來,項目平均壽命僅為1.22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形人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大熱的背後 區塊鏈投資價值幾何?
關於定向融資計劃,你需要知道這些

TAG:隱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