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閱文之以思考

閱文之以思考

「道」究竟是什麼?今人泛指思想體系、規律目的等。故此,無論用什麼方式讀書,書的內涵是不變的。文章的思想性是文學作品得以永恆的根本,真正偉大的作品能夠經歷時間的洗禮,難道還怕它扛不住新媒體的衝擊嗎?

真正拉開書籍與電子工具的閱讀體驗的差距恰恰在思想體系連貫性上。「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學反映民族風貌、展現時代思潮,既是社會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也持續塑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象。

因為書籍固有的傳播速度慢,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及閱讀成本相對於電子讀物較高,因此。在選擇書籍上,無論編者,出版社及讀者,大家對於書籍品質有著較高的追求。而電子圖書寫作構思時間少,上線成本低及傳播成本低,造成了電子圖書總體質量不高。

天馬行空

形以辭藻之糜者,望之美然,所言無物;形以文字之澀者,閱之惶然,所載匱道。所謂文采,並非專指辭藻堆砌,而是用優美的文字準確的把理說清、把事言明,情景並融而已。好的文章,無論篇幅長短,一定中心突出,材料充實。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不過,可能有人會問:經典載入電子圖書後,不是提高了選材的質量?經典是需要細細品嘗的,在電子時代,普遍流行短,快速的閱讀方式,經典只會被碎片化處理。如此,如何能構建關於經典的總體印象,形成思考體系的總體躍升呢?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它啟發人們的思考和情感體驗,也提供思考和情感體驗的成果。有價值的文章應該具有深度啟發人的意義與價值,具有穿越時代的永恆的思考與情感體驗。朱自清的《背影》讀起來並不如《荷塘月色》優美,但其藝術性絲毫不亞於後者,何哉?論文采大仲馬未必遜色於巴爾扎克,但巴爾扎克的文學地位要遠高於大仲馬,不正是因為其作品的思想性使然嗎?藝術性、思想性對於一部文學作品而言,二者皆不可缺,而思想性則是文學作品得以永恆的根本。

文字閱讀把人引向對話,平等的對話,就像穿越歷史的偉人在面前對話,他在一步一步的培養你的思考,形成你自己的思維體系。而電子圖書就存在不能長時間吸引你的注意力,深度思考的弱點。無可否認,電子媒介極大方便了信息的傳輸,便利了信息的普及。但在一定程度上,現代人思維混亂,講話沒頭緒的問題也有它的一份「功勞」。

所以,在訓練思考的能力,培養閱讀習慣上,我不太提倡電子閱讀。莫不如安安靜靜的在圖書館中,比劃著自己的世界。無論寫文章還是說話,其中蘊含的「道」才是表達的基礎與根本。閱文以思,行文以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岷江知談 的精彩文章:

TAG:岷江知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