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初為良輔,後為明君,淺談『殷商三仁』之箕子!

他初為良輔,後為明君,淺談『殷商三仁』之箕子!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箕子,名胥余,與比干一樣,都是帝乙的庶弟,紂王的叔父。官居太師,封於箕,故稱『箕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為其立碑,贊其『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

所謂『正蒙難』,說的是箕子仕商期間,紂王荒淫殘暴,不聽勸諫,箕子恐『彰君之惡』、『自說於民』,索性裝瘋賣傻。紂王得知後,將其囚禁,後貶為奴的事迹。

『法授聖』,說的是周武王滅商後,前去拜訪箕子,箕子向其教授了治理國家的方法。

『化及民』,則指箕子帶著部分殷商遺民東渡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後,將商朝的先進技術、文化帶到了朝鮮半島,教化百姓,惠及臣民的事迹。

『箕子朝鮮』,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早關於朝鮮半島的記載,一直是周、秦的屬國。其統治朝鮮半島長達一千餘年,直至漢朝時,才被衛滿所滅。

文中開篇的那首詩,相傳就是箕子從朝鮮回到中原朝周,途徑殷商故都時所作。這首詩採用了『比興』手法,借男女情愛表述了紂王不聽其勸阻,致使商朝亡國的苦痛之情。

關於箕子,還有這一樣個故事,古人多用來詮釋箕子的見微知著、富有遠見。

說紂王得到了一對象牙,命人雕琢成了一雙精美的筷子。箕子知道後,感慨道:『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此後,紂王果然就如同箕子所說的那樣,愈加的驕奢淫逸起來。而後才有了箕子屢諫不聽,『蒙難』的事情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他被稱為『亘古忠臣』,萬世流芳,淺談『殷商三仁』之比干!
神話傳說中的射日英雄竟是史上第一位篡位成功的逆臣賊子?

TAG:歷史天天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