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店的這些親兄弟村莊,你知道嗎?

張店的這些親兄弟村莊,你知道嗎?

01

據傳,明朝初年自山西(或說棗強)遷來張德、張冉、張樓同胞三兄弟,他們分頭獨立,並以自己的姓氏名字各建一村,此仨村自東南至西北「一」字型排列,各相距一、二公里,它們是:張店區馬尚鎮張兌村(舊屬長山縣東路「德字[觀德]約」);張店區傅家鎮張冉村(舊屬長山縣東南路「宣字[旬宣]約」);周村區賈黃鄉張樓村。

張兌村與張樓村隔孝婦河相對,張樓村與張冉村隔范陽河相對。至清朝年間,張德村先後演變為「張對村」、「張兌村」。在史書中,「張冉村」或被錯記為「張染村」。

02

大張鎮的大張庄和小張庄建於明朝,自萬曆年間由張氏兄弟二人始來立村,先取名「張家莊」,後改為「大張家莊」,今名「大張庄」,隸屬長山縣「理字(理順)約」。

據該村的《張氏族譜》記載:「張氏始祖於大明洪武初年,由直隸棗強遷來定居,庄以姓氏,名曰張家莊。」

傳說後來兩兄弟不睦,老二賭氣,選在村南一華里處造房別居,逐漸發展為現在的小張庄。

03

傅家鎮的大徐庄、小徐庄建村於明朝初年,系徐氏四兄弟東初、東能、東遷、東江最初建立的。一東一西兩分別村坐落於孝婦河兩旁,相距約2公里。據大徐庄的徐氏祖塋碑記載:「吾始祖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自江蘇崑山縣遷來兄弟四人,徙居淄川城西北三十里許立村兩處,曰大徐家莊、小徐家莊。」

又據《徐氏家譜》記載:「吾祖原籍江蘇省崑山縣,於大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奉文由直隸棗強分發至昌樂,此即居昌樂之由來也。迨五傳而後,復遷居於長山城南北嶺庄定居」。後又自「泗公始再傳五世,一名曰進福的,開始寄居於三泉山西麓立村,曰徐家莊。」其中所說的「長山城南北嶺庄」,即今周村區賈黃鄉的「北嶺村」。

在《徐氏家譜》中,還記載著「徐氏母子五尚書」的故事:「始祖諱突,祖妣郭,即郭宣郭大人之女也。彼時,金陵鄧公向郭提親未許,後配突祖者也……」「二世:一諱春盛,二諱智寧,三諱宗聖,四諱會登,四弟兄皆從學於母,後皆為尚書,所謂『母子五尚書』者是也。」

傳說在元朝末年,徐突的父親 和郭小姐的父親郭宣,同時在金陵(南京)為官,郭小姐才貌雙全,性情剛強,胸懷大志,她在閨閣中寫的文章,被她父親的同僚閱讀後,讚譽為「奇文」,許多官宦之家無不為郭小姐的才華所傾慕。郭宣以正直廉潔為擇婚條件,最終允婚與徐家成親。婚後連得四子,數年後,徐氏家族受到權臣陷害,且又遭遇天火,遂遷返原籍江蘇省崑山縣。後又從江蘇遷來山東。越年,徐突因家運不幸而悲觀厭世,悄然離家出走,郭夫人毅然承擔起教授四子學業的重任。10餘年過後,4個兒子相繼被取中進士,繼之又都升至尚書。郭夫人因教子有方倍受世人敬重,於是由地方上報朝廷,郭夫人也被賜為「尚書」。

徐突落入寺廟為僧20年,雲遊四方。某日覓回故里,徘徊在大徐庄一座闊綽的府第門前踟躕(chíchú)不前,愧悔在患難之時拋棄家小。當時,有位老家人一眼便認出了是徐突,且立即通報老夫人,這天,郭夫人恰巧正與四個兒子聚會,待她率領四子出門迎接時,徐突卻早已躲避離去。於是全家人四處尋覓,終於在一處荒僻的舊廟中找到他。郭夫人不記前嫌,寬容相待,接其歸家,當即令兒子們拜見尊父,闔家得以團圓。

文 羅光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淄博故事 的精彩文章:

換個視角看張店!千萬別把張店看矮了……

TAG:淄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