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傳習錄》:經典20句,秒懂「心學「第一奇書!

王陽明《傳習錄》:經典20句,秒懂「心學「第一奇書!

王陽明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稱於世,被譽為「真三不朽」者,其思想貢獻尤其卓著。其良知心學遠承孟子,近繼陸象山,而自成一家,影響超越明代而及於後世,風靡一時而傳播中外。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當年明月說:

王陽明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中受益匪淺。

近代歷史學家錢穆曾說: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首先必讀《傳習錄》,以領悟其思想精華。

書名: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作者:王陽明著葉聖陶校注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的弟子們記錄老師的學術講話及論學書信的集子。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所謂「傳」,是從老師傳授下來的。「習」是把承受的「傳」來熟習。

《傳習錄》分為上中下三卷,主要包含了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是我們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必讀的一本經典。不妨精選二十句供大家細細品讀。

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解析:《周易》中說,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天地運轉不息,人不斷前進,靠的就是「謙」之道。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解析:人都會犯錯,因為犯錯是我們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於改過。從孔子到王陽明,都強調改過,孔子盛讚顏回「不貳過」,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這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

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析:這句話有三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層是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人人皆可以為聖人,為堯舜。

第二層是說,人要成為聖人,必須反求諸己,向本心裡致良知,尋求萬事萬物之理。

第三個層次是說,人心中的「聖人」為自身不當的行為、觀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聖,則必須除掉這些遮蔽本心的行為和觀念。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解析:我們自己以為懂得了一個很好的道理,但卻未能付諸行動。王陽明認為,原因只有一個,你只是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並未真正用「心」去體悟它。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解析:有個學生問王陽明,安靜的時候我感覺很不錯,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亂了陣腳,為什麼?

王陽明說:「這是你只知道靜養,卻沒有下克己的功夫。這樣一來,碰到事情就亂了陣腳。人應該在具體的事情上磨鍊自己,才能站得穩,才能靜亦定,動亦定。

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解析:有位朋友經常因為生氣而指責別人。王陽明告誡他說:「學習應該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責別人,就只能看到別人的錯誤,就不會看到自己的缺點。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哪還有時間去指責別人?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解析:虛靈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種朦朧,混沌與原始的狀態。從人的角度來說,虛靈指人的返璞與歸真,體現出一個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種境界,風格而存在。在王陽明這裡,虛靈大概與良知意思相通。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解析:心本來是沒有善沒有惡的。 有善有惡是你的思想在活動了。知道善知道惡是一種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為及去掉惡行都是基於對事物的理解。

王陽明將「心學」精華凝成這4句話28個字。他認為「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遮蔽的心,這是「天理」,在「情感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解析:心裡有致良知、止於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這樣一來自然就心無旁騖了。

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

解析:善念萌發之時就要認識到去擴充它;惡念萌發之時就該意識到去遏止它。認識、擴充、遏止就是志,這是上天賦予人的智慧。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解析:一個『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身為子女的傲慢,必然不孝順;身為父母的傲慢,必然不慈愛;身為朋友的傲慢,必然不守信。

這良知人人皆有。聖人只是保全無些障蔽,兢兢業業,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學。

解析:王陽明繼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華,他說良知良能人人皆有,聖人和愚夫身上都有。聖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讓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良知自然常存,這也是修習。

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慾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

心之理無窮盡,原是一個淵。只為私慾窒塞,則淵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了。

解析:人心是天淵。心的本體無所不容,本來就是一個天。只是被私慾蒙蔽,天的本來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沒有止境。本來就是一個淵。只是被私慾窒塞,淵的本來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統統蕩滌乾淨,心的本體就能恢復,心就又是天淵了。」

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解析:有位朋友問王陽明:「讀書而硬記不住,該怎麼辦呢?」

王陽明回答說:「只要理解了,為什麼非要記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體光明。若僅求記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

王陽明說,讀書的目的在於發明我們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於記住一個詞,一句話。不在於如何去記住書本,而在於如何用書本上的道理啟發自我。

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

人若復得他完完全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

解析: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產生了天和地,造就了鬼神和上帝,所有一切都由它產生,任何事物都不可與它相比。人若能徹底恢復良知,無一絲缺陷,自然就會手舞足蹈,天地間不知還有什麼樂趣可以取代它?」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解析:王陽明在給兒子的家書中說,「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實的蒂,蒂要是壞了,結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墜落。

為感恩古典文化愛好者的厚愛、傳承古籍精華,書房菌推薦《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讓我們更全面地感悟心學第一人的智慧人生。

書名: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作者:王陽明著葉聖陶校注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1

全能大儒思想之精華

王學在我國思想史上是一大支,在人心上發生過極大的影響,我們當然要知道它。這部《傳習錄》,是守仁學術講話及論學書信的集子,無疑地,是了解王學最切要的材料。

在守仁的全部著作里,《傳習錄》只佔六分之一,其外他的詩文案牘,也灌注著他的學說的精神,而且更寄存著他處事立功的實績。

然而《傳習錄》卻完全是哲學的、思想的,所以說它最切要。當閱覽的時候,如其先自立下一個條目,把各則分隸各目,比觀通覽,必能認識得真切且詳盡——研究關於思想學術的舊籍,這是不祧的一法。

王學當然極能影響到我們的修養。如人與萬物為一體的觀念,止至善的觀念,都把個人看得極崇高,教人去追求精神生活、偉大的人格。

2

大師解讀大師

陽明心學博大精深,理解起來頗為不易,想要修習此學,必須找對入門之法。《傳習錄》為陽明心學的精髓,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易為大家所接受和理解,是學習陽明心學思想的不二之選。

葉聖陶先生是最早對《傳習錄》進行校注的現代學者之一,作為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語言藝術家」,他對傳習錄的校注完備、周詳,開闢了現代人接近經典、學習心學的門徑。此書已成為現代人學習、研究《傳習錄》的上選讀本。

3

塵封88年的民國絕版書,精心修訂再版

葉聖陶先生校注的《傳習錄》,最早於192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當時就頗為通行。幾年前大陸才再次出版。本次再版以王雲五主編的1980年台灣商務印書館的版本為底本,做了精心修訂,以期《傳習錄》原文句讀更曉暢,葉聖陶先生注釋更準確,以及原文的現代翻譯更精準。

4

輕鬆閱讀,精準全譯

如何學習和理解陽明心學,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經說過,「脫棄訓詁和條理的眼光,直透大義,反向自心」。為了讀者能夠輕鬆讀懂《傳習錄》,解脫繁瑣的文言閱讀,在葉聖陶先生注釋的基礎上,加入了對《傳習錄》全文的精準現代文翻譯。以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傳習錄》中蘊含的陽明心學智慧。

陽明心學是體認之學,致良知,即是要用光明的心對待世界,這才是對先賢最誠摯的致敬。

~

書名: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作者:王陽明著葉聖陶校注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房記

知識 | 思想| 文學| 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是他,成就了王力宏
張學良晚年自述:情人們的丈夫都默許我們的關係

TAG:書房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