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日本的進口機器人之殤

來自日本的進口機器人之殤

2017年中國進口工業機器人超過80000台,銷售達到13萬台,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隨著全球機械化密度逐漸的增加,之後的數年都會呈現爆髮式增長。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可是說是促使中國大面積使用機器人的重要原因,中國的人口基數決定了,機器人的巨大市場,自2015開始,中國都成為了世界上消費和製造機器人最多的國家。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製造的機器人大部分都屬於低端應用,對於相對複雜和精度要求過高的場景,都無法適用。

在鄰國中,日本和韓國的機器人製造和消費產業都已經具有了多年的歷史和市場,這幾天一則新聞成,中國機器人產業競爭力遠超韓國,單是後者的自動化程度最高,這句話從另一個方面可以這麼解讀,中國去年銷售了13萬台機器人,生產的總量是兩個韓國也沒法比的,中國在低端機器人上的價格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什麼叫自動化更高呢,可以說就是精度更高,機器人能應用的場景更多,目前我國的機器人市場還處在一個野蠻生長的時間,從而無論是從市場,技術,資金上考慮,從低端機器人入手是最正確的選擇,而更早入場的新松, 埃斯頓等都已經有所積累。

雖然相比韓國我國已經有所接近,但是和日本相比,則相去甚遠。2018年1月,我國進口工業機器人超過5100台,但可以看到,其中75%都來自日本。日本的機器人早已發展多年,其中的四大有兩家都來自日本(發那科,安川),而全球前十的機器人公司中,5家都是來自日本,而中國目前只有新松位列其中。而日本的機器人相比歐美的價格也更加低廉,運費在較低,日本也很早在中國各種售後和零配件都較為齊全。日本在二戰之後,經濟逐漸轉向民用, 日本的這些企業在二戰手皆是軍工企業,為軍方提供各種尖端科技,這為其積累的非常多的經驗,並且手中擁有眾多的先進技術。戰後,這些公司把手中所掌握的技術應用到工業機器人,再加上這麼多年的發展,佔據了一片江山,成為世界機器人領域的領頭羊也是必然的。而中國的機器人行業是近10年才開始高速發展,相對日本接近百年的發展來說相去甚遠。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製造和消費市場,目前雖然還是已低端機器人市場,但是隨著各個大佬的地震動作,我相信達到甚至超過日本的機器人產業也不是不可能的。同時,隨著國外各大機器人廠商在國內建廠,未來我國依賴進口機器人的情況會逐漸得到緩解。

目前我過嚴重依賴於進口日本的機器人,但是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國目前的加工業機器人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中,美的,格力,海爾,京東等業界領頭羊都已經有了較大的動作,在這工業4.0世代的來臨的時刻,擁抱機器人的時刻就要來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勞伯網工業機器人 的精彩文章:

一覺醒來機器人又進化了什麼

TAG:勞伯網工業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