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軼事:漢武帝給了數次機會,李廣一次也沒抓住

漢朝軼事:漢武帝給了數次機會,李廣一次也沒抓住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名將,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對匈奴作戰表現勇猛。然而,李廣卻一直未能封侯,以致被後世嘆息,不少人認為,是因為李廣得不到漢武帝的重用,其實並非如此。

文帝時期,李廣以良家子的身份從軍,因為善於騎馬射箭,斬殺不少匈奴,官任漢朝中郎。景帝時期,李廣隨大將軍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本來仕途一片光明,這也是他離封侯最近的一次,可是李廣卻私自收到梁王的印綬而無法得到封賞,可以看出李廣的政治智慧極低。(史記: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

自太尉周亞夫死後,漢朝將領出現了一個真空期,恰好這個時候,李廣比較活躍,在邊疆當了七個地方的太守,可能那段時間是漢匈和親的邊境穩定時期,景帝不希望邊境爆發衝突。(史記: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景帝去世,武帝登基,李廣迎來了人生機遇。武帝近臣認為李廣是位有名的將領,因而從邊疆調回宮內任職衛尉,衛尉掌管宮廷禁衛,是皇帝真正的親信,這個時候,能與李廣在名氣上平起平坐的只有中尉程不識。從這裡可以看出,漢武帝是對李廣寄予厚望的。(史記: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

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走漏風聲,30萬漢軍無功而返,而此戰李廣以驍騎將軍的身份參戰,地位已經相當高了。(史記: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發動雁門之戰,此役成為了李廣人生的分水嶺,由「被重視」到「被懷疑」。

漢軍分四路出擊匈奴,李廣一路被全殲,自己還差點被生擒。隨後的漠南之戰,李廣只任後將軍;右北平之戰,李廣的四千人馬被全殲;漠北大決戰之前,漢武帝沒想讓李廣參加,但是拗不過李廣的一直請求,就答應了,卻又密信衛青不能重用李廣。(史記: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從受漢武帝器重官拜宮城衛尉,到因「數奇」而被排除漠北大戰,李廣有過數次機會,可是一次也沒抓住。因此,儘管「李廣難封」可惜,卻也能理解。

參考文獻:

1.《史記·李將軍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鴻門宴:六個明白人陪著一個糊塗人喝酒的故事
孤身遭遇劫匪,如何能安全逃脫?西漢丞相告訴你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