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積資凈障《極樂願文》講記六(下)

積資凈障《極樂願文》講記六(下)

作者:達真堪布 恭誦:秋陽卓瑪

一個完整的殺業要具足四個條件。第一、殺生的對境,是自他一切有生命的眾生。第二、殺生的動機,有故意殺生的這種惡念。第三、殺生的行為和方式,比如用武器殺害,用毒藥殺害,通過惡咒、施法殺害等。自己親自殺害和指示他人殺害都屬於殺生的行為。第四、殺生的結果,就是最終斷絕了眾生的命根,讓他們的身體和神識分開。

殺生的動機有三種:有以貪心、嗔恨心和愚痴而殺生的。

為了吃肉,為了穿動物的皮,或者為了得到動物的骨頭和身上其他的東西……為了這些利益去殺害眾生,都是以貪心而殺生。

以報仇的心理殺害仇敵,或嗔恨心生起時沒能控制住,殺害了眾生。比如有時候蚊子咬了一下,心裡一生氣,就把蚊子打死了,這都是以嗔恨心而殺生。

還有以愚痴而殺生。前面講過的公案里,那個人依止了邪師,信奉邪道和邪說而殺生。還有很多外道認為殺害眾生能得到解脫。社會上很多人也是這樣說的:「對社會、對人類有害的動物一定要殺掉,這樣有功德,沒有罪過。」這些邪說都屬於外道。聽信他人的勸導,在他人的引導下,殺害眾生的生命,這都是以愚痴而殺生。

有些生意人每天在集市上殺雞、魚等動物賣錢,這本身就具足了以貪心、嗔恨心和愚痴而殺生。根本不知道這些眾生也有痛苦,也不知道殺害這些眾生有何種罪業,這是以愚痴而殺生。為了賺錢或維持生活,這是因貪心而殺生。有時候他們還會以殘忍的方式來對待動物。看見動物活蹦亂跳的,嗔恨心一上來,就用菜刀砍、用棍棒打,頃刻間斷絕了它們的命根,這是以嗔恨心而殺生。

一般的情況下,以嗔恨心而殺生的,將來要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以貪心而殺生的,將來要轉生為餓鬼,感受餓鬼的痛苦;以愚痴而殺生的,要投生為傍生,也要被人殺害,或者感受傍生互相吞噬的痛苦等果報。多可憐、多愚痴啊!

但是現在說他們也不信,勸也不聽。今生有這種殺生的習氣,就是殺生的同行等流果,現在業力現前了。這種人就算賢劫千佛同時降臨也無法得到救度。所以我們應該默默地發心、發願:願他們將來能遇到佛法,那時我們能救度他們。除此之外,我們也無能為力。

前面是以殺生的動機來分類的。以殺生的對境來分,也有上、中、下三等。殺阿羅漢、殺父、殺母、殺上師,這是最嚴重的殺生;殺入道者、犯梵凈之人以及一般的人,是中等殺生;殺害一般的動物,是下等的殺生。

我們在《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中講過十種不善業都有四種果報;殺生也不例外。異熟果是墮落三惡趣,感受三惡趣的痛苦,很難解脫。即使好不容易解脫了,暫時投生為人了,還要感受三種果報:等流果、士用果和增上果。等流果包括感受等流果和同行等流果。

殺生的感受等流果是短命多病。有的眾生壽命特別短暫,在母胎中就死掉了,有的出生沒幾年就夭折了,還有的在青年或中年的時候就早逝了,生命非常短暫。這都是殺業的果報。

殺生的同行等流果,就是轉生為人或動物以後,依舊有殺生的習氣。有些動物靠捕食其他動物為生,有些人從小就有殺生的習氣,上班工作了也離不開這樣的環境。這都是往昔殺業的同行等流果。

很多人問我,「我做這份工作就必須要殺生,我應該怎麼辦?做還是不做?是殺還是不殺?」問我沒有用!佛在經中講得一清二楚,現在應該懺悔,通過懺悔可以消除往昔所造的這些惡業。因結束了,果自然就結束了,我們自然就會遠離這種環境、這種工作,這是最佳的方法,不用到處去問別人。我們是學佛人,應該依法不依人,應該依教奉行。

增上果主要是成熟在外在的環境上。在地球上,有很多眾生出生在一些危險的地帶,出生在經常發生海嘯或地震等多災多難的地方。這都是殺生的增上果。

殺生的士用果就是造了殺業以後,惡業時時刻刻在相續中增長,果報也會不斷增加,將來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我們應該儘快懺悔這些罪業。我們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就能控制惡業的士用果,相續中的這些惡業也不會增長。

殺生的業果非常微妙,一般人無法能夠衡量和判斷,所以我們應該以佛的教言來取捨善惡,懺悔罪業。佛在《俱舍論》中講過,親自殺、讓別人殺、隨喜殺,都是一種殺業。有人懷疑:「隨喜殺生能造業嗎?別人殺生,我只是心裡生起了歡喜之心,只是一種起心動念,沒有殺生的行為啊?」

佛在《俱舍論》里,從「做」和「積」的角度講造惡業(做是做意,積是積累),尤其講殺業,共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做意積集罪。既做業了,也積累了,這是指我們親自殺生。比如我們今天親手打死了一隻蚊子或其他小含生,這是故意殺生。有這種惡念,也有這種動機,所以是有做意,這種惡業在相續中也會積累。

第二種是積而未做罪,就是沒有做罪業,但是在相續中也積累罪業了。為什麼呢?這是我們隨喜他人造業的緣故。為什麼說是未作罪呢?就是指我們沒有用身、口去做。比如說,我們親自去殺,這是以我們的身來造業,這是做;我們讓別人去殺,這是以我們的口來造業,也是做。我們隨喜了是意,談不上是做。雖然不是做,但是這種惡業也會在我們的相續當中積累。

如果是好多人一起造業,每個人都會在相續中積累罪業。比如說十個人一起計划去殺一個人,雖然最終自己沒有親自去殺他,但是有這種發心和計劃。這樣在別人殺生的時候,自己的相續中也會積累這種殺業,這也是未做罪而在相續中積累業。

我經常強調共修,因為共修時,若大家能一同發一顆善心,做一件善事,大家都能得到同樣的功德或善根。做惡業也是一樣,一同發一個惡願去做一件惡事,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實施,但有隨喜的這種惡念,相續中也會積累這種惡業。

第三種是做意不積罪。做了,但在相續中沒有積累這種罪業,而是在無記中。比如我們走路時,踩死了螞蟻或小含生,這不是故意殺生,而是無意中殺生。雖然是親自殺的,但在相續中沒有積累這些惡業。

佛在經里講過很多公案,有些人無意中殺害了別人的生命或者造惡業了,後來也感受果報了。因果不可思議,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好說。但一般情況下,按照佛在《俱舍論》里講的,是不積累罪業的。

第四種是未積未做罪。既沒有做,也沒有積累,是指在夢中做惡業。其實在大乘佛法里,夢中也不能有惡念。但這裡強調的是,夢中殺生不是完整的、真正的殺生;夢中做這些惡業,不是真實的。所以在顯宗里,尤其是小乘里講,在夢裡所做的這些都是未積未做,既沒有做,在相續中也沒有積累惡業。

這四種情況我們都要明白,而且需要對治。所以在這裡給大家講了一下。

這都是殺業。我們不僅在現世中,而且在生生世世中肯定殺過無數的生命。現在阿彌陀佛賜予我們消除罪孽的機緣,有了懺悔的機會,我們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統統剷除這些業障。

「發露懺悔身三罪」,「發露」是在阿彌陀佛面前、在上師三寶面前不覆不藏——不覆蓋、不隱藏自己的過失和惡業。這裡也包含了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若是相續中真正具足了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也肯定有發露懺悔;若是不能發露懺悔、做不到不覆不藏,很難具足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

若是你對往昔所造的惡業生起了強烈的追悔之心,真正有誓不再造的決心,不可能再覆蓋、隱藏自己的業障和錯誤。若是還想覆蓋、隱藏,肯定沒有真正的知錯、改錯。

懺悔是通過佛力的加持,通過自己的善根,使業障和自己的相續分開。我們能做這樣的懺悔,才能消除殺生的罪業。

偷盜就是不予取,指在沒有經過他人允許,或他人沒有給予自己的情況下,通過明搶、暗偷或欺詐等手段將屬於他人的東西等佔為己有。

偷盜也有以貪心、嗔恨心、愚痴而做的,和前面講的殺生一樣,可以依此類推,在這裡不仔細講了。

偷盜分上、中、下三等。偷屬於三寶的財產,屬於修行者的財物,為上等偷盜;偷一般人的財物,屬於中等偷盜;偷傍生的財物等,屬於下等偷盜。這樣來劃分。

只有滿足四個條件才為一個完整的偷盜罪業。

第一是偷盜的對境。即屬於他人的財物。

第二是動機。沒有經過他人的允許,他人也沒有給予自己,自己明明知道,卻仍將他人的財富、財產佔為己有。不是善意的,而是惡意的。第三是偷盜的行為。在暗中、在背後偷竊;通過強權明目張胆地將他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通過欺詐,念咒語,神通等手段獲取,這都屬於是行為。

自己做、讓別人做、隨喜別人做,都算是偷盜的行為。第四是偷盜的結果。別人的財物最終歸自己所有了,心裡也把這些東西視為己有了。當相續中有這樣的想法時,就犯了一個完整的偷盜惡業。

「非梵行」,在居士五戒里主要講邪淫,在這裡講的是不凈的行為。一般的情況下以貪心、嗔恨心、愚痴做不凈的行為,會造業,就有罪過,所以最好徹底斷除這些。若是現在有家室,沒有完全斷絕的機緣,那也盡量不要犯邪淫業。

妄語離間綺惡語,發露懺悔語四罪。

語四種惡業有妄語、離間語、綺語、惡語。這四種惡業也以貪心、愚痴心、嗔恨心來分類,也要具足四個條件。這裡簡略地說一下。

妄語分上人法妄語、大妄語、普通妄語。

不說諦實語而說謊話,就是妄語。妄語的對境是把假話說給能聽懂的人。妄語的動機是惡意地想欺騙他人。如果是善意的,就不是妄語,而是方便語。妄語的行為是通過語言、手勢或文字等方式來欺騙他人。對方相信不相信都無所謂,只要聽到了或看到了,就是妄語的結果。這就犯了一個完整的妄語罪業。

離間語就是挑撥離間,以貪心、嗔恨心、愚痴心而造的惡業。離間語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離間語是破和合僧,這是極大的離間語,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罪過;在上師和弟子之間,同修道友之間挑撥離間,這是中等的離間語,罪業也特別嚴重;下等的離間語就是在一般人之間進行挑撥離間。

說一些沒有用的閑話,都屬於綺語。作為修行人應該說一些對修行有意義的話,不應該胡言亂語。綺語也有以貪心、嗔恨心、愚痴心而說的,都要具足四個條件。綺語的對境是人,動機不是善意,而是惡意的。在《入行論》和《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里也有這樣的教理,善意地說綺語不積累惡業。有的人愛說、愛聽這些閑話,為了救度他,轉變他,跟他說綺語,這是善意地說綺語。行為是自己說,結果對方聽到了或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時候就造下了一個完整的綺語罪業。

惡語是惡口罵人。只要是說不悅耳的,惱害他人、傷害他人的話都屬於惡語。

這些是口四種惡業,是用口、語言造下的惡業,屬於語罪,要發露懺悔。

貪心害心與邪見,發露懺悔意三罪。

「貪心害心與邪見」,這三種業是以「意」來犯的,都是起心動念,要把握非常困難,所以大家更應該注意。貪著財物,尤其是貪著屬於他人的財物,想佔為己有,這種心態就是貪心。害心是在相續中存有傷害他人的心。比如他人衰敗時,做事情失敗時,或受到別人的羞辱、欺騙、傷害時,若是自己心裡生起歡喜心、感到高興,就屬於是害心。有的人心特別壞,別人稍有點不吉利、不如意的事情,心裡就特別高興,這都屬於害心。邪見是不相信六道輪迴,不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也不相信地獄的存在,不相信善惡業報絲毫不虛的道理。

「發露懺悔意三罪」,發露懺悔現在與往昔所做的無數的「意」惡業。下決心:從今往後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三門,誓不再造這些惡業,讓自己的相續和這些惡業永遠斷絕關係,永遠分離。如果暫時有一些決心,也會消除一些業障,但不能徹底清凈業障。要徹底凈除業障,就要讓相續和惡業永遠不再同時存在,這才是最根本的消業。

這十種不善業是我們一般人都會犯的。在這裡首先發露懺悔的,就是這些普通的罪業。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無論是學佛人,還是沒有學佛的人,都會造這些惡業,將來都會感受惡果,所以十種不善業都屬於自性罪。

——《凈土要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有傳承,才有力量
1月13日上師微博法語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