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教授被質疑學術造假,卻用網路直播賺4000萬,這到底怎麼回事?

北大教授被質疑學術造假,卻用網路直播賺4000萬,這到底怎麼回事?

俗話說得好,人紅是非多,最近「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的經歷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這幾年大家都知道,知識付費在國內非常火爆,而一位北大的教授薛兆豐最近兩年憑著自己深入淺出的經濟學授課,在各個平台方授課收入超過4000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學家網紅。

但是就在去年年底,薛兆豐同事北京大學國發院教授汪丁丁公開質疑薛兆豐學術水平,而且言語上飽含諷刺。結果今天爆出薛兆豐正式向北大提出辭職。

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薛兆豐確實有水平

首先,其實薛兆豐教授的學術水平應該是很高的。

我們不妨先看看薛兆豐之前的履歷。當年,他僅憑他從國外求學的學術成果就被北京大學特聘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薛兆豐有足夠高的學術水平。

2,薛兆豐的成功刺激到了某些人

丁丁教授,是按照體系成長的教授,按部就班的熬上來的,不容易。換句話說,這是在編的體制內的人。這些人那種固定的俸祿和課題費,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而薛兆豐很顯然就是空降兵,序屬新人。但他一來就有可能是部門負責人,就是他媽的領導,而且還不滿足現狀,非要做什麼網紅,正大把的錢。原有的平衡打破了。

不平則鳴,這本是人的本性,丁丁教授自然而然的酒站出來了。聘薛兆豐來當教授、當部門負責人,自然是學校領導們的決定,是不能妄議的,因為畢竟還要在這裡混的;搞一個學術辯論,但好像道不同,也說不到一塊,而且辯論下來也很麻煩,對方也很能寫;索性就爆個料吧。

3,讓學院的歸學院,讓市場的歸市場

薛在網路上或者市場上是受歡迎的,但為了達到商業目的,是不是有意迎合一些受眾,會讓學術價值大打折扣。就像其提到的觀點要通過漲火車票價來調節春運,對網約車,壟斷進行發聲。更多的顯示了其在網路上存在的價值,迎合了網民的意願。

當然,普通人希望學術能夠簡單化,能夠讓大眾明白理解,其實學術它本身是理論化的,如果全部能夠很簡單的去理解,那肯定也就不能稱之為學術了。

這僅僅是學術爭論的一個浪花,也是知識付費背景下的一次爭論,或許有助於人們關注知識付費,關注學術爭論。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歡迎你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一聲 的精彩文章:

在職場不懂這三個規則別想升職,任正非為此甚至開除了一個北大員工!
杭州保姆縱火案莫煥晶被判死刑,正義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TAG:傅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