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理性的一個解釋

對理性的一個解釋

理性是什麼?一般認為理性指能夠對行為或工具使用加以識別、判斷、評估實際後果與可預見性後果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或符合某種利益行為和工具使用的謹慎,並通過觀察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以及經驗記憶發現常理,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給予行為和工具使用提供理由和依據;而在字意上,更為明確的解釋是人行為或工具使用非純粹依據於人的感情與本能衝動,而是對感情及本性的認識並以此得以在某一特定行為上的謹慎運用,使它更符合特定的更為深遠影響的利益結果;

理性一詞在哲學意義上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從笛卡爾開始的,然而事實上笛卡爾的理性更為接近柏拉圖:雖然笛卡爾的理性在17-18世紀在歐洲大陸獲得傳播;然而理性究竟如何產生的卻在許多哲學大師中產生分歧,有人認為理性是一種直覺產物,即人的天賦,而有人認為理性產生於經驗世界,即一種經驗累積認識的結果,而康德在休謨的人性論基礎上,提出了理性是直覺天賦感官感知與經驗認識的綜合產物;然而理性被人類世界的認識並不是在理性開始當時就被提出,而是被後人所發現並被加以區分的;人類對理性的認識顯然是建立在人類已然事實上的發現;「假若認識在於觀念之間的相符,那麼感情狂熱者與理智的清醒者就意味著處在同一等位上」(洛克語)。理性的開始,顯然,在今天看來,這一問題並沒有得到哲學大師們的足夠重視並得到滿意的回答,這就導致了人們對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一些爭論。人類的行為與知識是來自於經驗世界還是來自於天賦?

理性是否是一種直覺天賦?我們都知道人由猿類進化而成,對於猿類世界,包括其他自然界動物,其生理結構與自然生存環境導致他們具有一些已知與未知的特殊能力,這些特殊能力一部分是生理結構所生成的自然能力,一部分是隨生存環境變化而進化改變產生,聰明的動物懂得利用一些天然工具製造陷阱捕食獵物那是一種進化而成的能力,正如松鼠會利用洞穴儲存食物以備過冬一樣,我們不能把松鼠的行為稱作為理性行為,它只不過是基於生理功能而獲得生存能力的直接行為,而且這種聰明只在行為結果上來凸顯,儘管它們的聰明能力會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不能轉化為一種高級形式行為的依據,它只能被用於生存能力的提高;而豹子依賴速度捕食羚羊卻是一種與生具來的天賦本領,雖然它在捕食時會利用部分聰明來適時的隱藏自己;因此松鼠的聰明與豹子的速度是被區別的;而自然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推動著生物世界的生理結構與生存能力的不斷變化,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變化過程,動物們通過這些變化調整自身的生理本能的體現方式;這樣,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動物一些行為的聰明更多的是一種生存習性的養成,從而逐漸進化成生理性的直覺本能;狐狸設下陷阱以防被強大的敵人侵襲並非它生性就會,而是生物演進的被迫結果,亦如狸子在危險臨近時或不明物體逼近時會向同伴發出警告,鳥兒會騰空而飛躲避危險一樣,每種動物都有自身的生物特性,但這不是本性,在高等智能物出現之前的自然界中,友好一詞不曾發生,警惕與恐懼是所有動物的心裡特徵,這是群居性的原因之一;動物的本性受生理結構決定,獅子的本性兇殘,而松鼠的本性溫和,然基於生命存在,它們的行為的共同特徵就產生了,無論何種類型的動物,它的直接行為都是圍繞這一主題而發生;如此,在直覺主義角度上,動物的這種行為應當是具有理性的;然而在今天的人類認識中,這種被直覺主義認為的理性並不能稱為理性,因為動物這種直覺的行為不是經過思慮之後的結果,也不能夠認識這種行為,而是經過漫長記憶累積形成的生理習性,儘管這也可以認為是經驗性的;聰明不過是一種生物生理功能的特定運用,理智沒有產生,猴子不能夠對自己聰明或聰明有利的行為產生認識;

在進化論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人類同樣沿襲了原始動物的本能與生理特性,儘管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在人類漫長的進化歷程中,仍然被部分保留,更重要的變化是生理習性;所有動物都具有慾望本性,慾望的產生受生命存在驅動,這是一切動物的必然產物,食慾是這個結論的依據;慾望作為心裡本能,不能夠隨著生理進化而改變,反而是生理習性變化的主題;然而霍布斯的最初的慾望是違背了人類進化事理的,對於不具有思辨性的最初的人類,是不能夠對征服這種如此複雜的思想產生認識的;

在人類漫長進化過程當中,這類本能總是支配著整個行為和生理變化,生理習性跟隨著這種變化而不斷調整,以適應於生存以滿足本能需求,這種支配狀態一直延續到記憶能力的進化能夠滿足思維意識的建立條件;而生理結構的不斷進化使得人的感觀感知能力能夠促使思維產生簡單粗淺的思辨性,這個時候人開始對行為與事務的結果有意識的記憶,而這些行為或事物所產生的結果在記憶中的有意識的儲存,這就意味著信息在記憶的有意識儲存使得辨別成為可能;然而動物們的特殊天賦本領與這些有意識的記憶是被區別的,前者只能被用於特定功能範圍,松鼠可以準確無誤地找到自己埋藏食物的地點是它的生理結構所產生的生理特性的結果,而不是有意識的辨別了;

這種變化過程是漫長與複雜的,儘管一些簡單粗淺的記憶被有意識的儲存並運用;正是記憶功能的不斷進化與生理結構的改變,以及種族群居的開始,特別是語言功能的充分滿足,原始人類開始脫離原始動物的性能,進入一個較之高級的生活方式,儘管衝突因為本能的存在與資源獲取的有限而依然不可避免,但其活動範圍受其本身能力與自然環境所限制,被迫限於一種有序的狀態,人與人之間的能力並沒有因生理結構與思維意識所對外部認知多少而劃分,驚恐與小心的生存依然是主題,記憶仍然主導著他們的生活習性;然而在這種狀態的過程中,隨著資源需求的增長,活動範圍也不斷的擴大,其經歷所產生的信息不斷在記憶中被累積,導致判斷與行為能力隨著感知與接觸性記憶而進化提高;然而這種能力的提高不是主動的,而是被迫性經驗性以及適應性的形成;一個單獨的人不能夠捕殺一頭野豬,反而可能受到野豬傷害,於是當一個人遭遇野豬他不會主動去捕殺,因為他的記憶告訴他可能傷害的結果,這就說明人的認識開始於對一個結果的產生的記憶;正如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一樣,當一種行為會導致自己明確利益受到傷害曾經在記憶中發生並在再次發生時能夠明確這個行為性質時,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之前沒有發生過記憶的事物,原始人類所保留的一些動物性的生理特性決定了他的行為,驚恐與小心主導著心裡狀態,當人類開始依據記憶信息所產生的思維意識判斷來給自己的行為提供理由並且這個行為的結果符合自身利害性利益區別時,其實質上理性已經開始產生了;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可忽略一樣物質的作用,那就是感情;每種動物都有特定的感情,有的物種感情單一,而有的豐富,憐憫與惻隱是我們經常能注意到的一個部分;大象會為自己死去的同伴舉行葬禮,獼猴會在表情上表現極明顯的悲傷,甚至會在埋葬同伴時特意把尾巴露著外面,以此來試探同伴是否真的死亡;這些行為顯然是受生理感情支配的直接行為;從上面的案例描敘我們可以看到,動物的行為在思維認識產生之前一般主要受生理結構的本能與感情所支配,智力與記憶只被簡單的使用於單一的直接行為;智力的高下能夠區別動物間的行動能力與方式,雖然並不直接導致一種高級行為的出現,但智力卻是行為理性程度的充分條件,猿類所以進化成更高級的物種,而智力差的物種卻被自然規律所淘汰,雖然這些變化受其他因素所影響;鳥兒撿拾枯枝在高處搭建鳥窩繁殖下一代不是它本來就是如此,而是曾經發生過的記憶使得鳥兒發現這樣能夠更好的避免傷害與躲避危險以及更好的適應自然環境;也即是說動物的這種行為在受自然規律支配的同時也是一個被迫的結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鳥兒不斷的改變繁殖後代的地點可以得到證實,也可以從其他動物同類性質的行為可以看到,並且這種性質的行為隨著自然環境與自身的進化而逐漸被形成一種生活習性;如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些建立在記憶認識多區別利害之上的行為實質上就是一種理性,儘管僅僅是單純的生理的特定目的;而人類的生理結構進化,使得自身對自然環境與規律的適應能力逐漸增強,也有了更多的方式選擇;因此在這裡看來,我們僅僅是從人類本身來認識理性,或者說僅僅是將理性視為人類特有的產物是不明智與無知的,也是不符合事理的;原始的理性最初的目的乃是利害的記憶意識區別,以判斷這一行為或將實施的行為符合一個特定的明確的利益,它否決了本性的本能直接行為的感情的衝動,不再為魯莽支付代價,人類物種的進化結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體現就是趨避傷害以更好的生存;

而這裡僅僅是解釋了理性的起源,在人類社會化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多樣化與利益共識的確認以及理性在這些利益共識的實質運用過程因為人的本性衝突與資源需求的衝突而相當複雜,這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它隨著人本性的長足發展而區別於動物生存方式的單一與感情的單一; 理性在思維意識上的產生過程因自然環境與人類物種的進化變化而繁複與漫長,數學在古希臘的出現使得邏輯推理成為現實,而理性也因此獲得飛躍性的發展;正如之前提到的,理性的重要性已經被證明,如果沒有經驗在記憶的提醒,如果僅僅是依據本性而行為,而非利害性的意識行為,那麼衝突以及自然環境造就的傷害早就使得人類物種滅亡了;天賦不是本領,天賦在任何動物物種間不是平衡的,它可以造就物種的高等化,但這不是人類行為利害關係認識的根本;人類真實文明的開始就在於人類開始依據已有利害性記憶在思維意識上來明確判斷一個特定行為是否符合一個明確的和更廣泛的利益目的,這種被迫的審慎的思慮或是意識使得理性成為行為依據理由才有了可能;在今天看來,這區別了文明與野蠻,儘管理性並不見得一直保留著一貫性;

理性不是人的主動結果,也非人類特有,理性不是被假設的證明,而是被迫普遍存在於一般性自然物種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周杰倫和村上春樹的三次交鋒
怎麼陪孩子看繪本?

TAG:全球大搜羅 |